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先進者優勢,有用嗎?

創業跟你想的不一樣

林之晨
user

林之晨

2011-10-01

瀏覽數 11,350+

先進者優勢,有用嗎?
 

一直以來,我對經濟學和管理學都很有興趣,因為它們可以解釋通貨膨脹、房地產泡沫等社會現象,所以雖然我大學的主修是工程,但還多拿了一個經濟輔系,後來到紐約大學念的也是MBA。

不過,當你同時也是工程出身的科學家,就會發現經濟學裡其實存在著許多過度簡化的模型,和背後不合理的應用。創業者常掛在嘴上的「先進者優勢」,就是最好的例子。

先來,不代表穩坐寶座

先進者優勢,指的是一個產業的先驅公司,相較於後進的競爭對手,「應該」存在著許多優勢,例如先搶下大塊地盤、對市場定價擁有主動權、在產業標準制定過程上的影響力等。所以個別公司應該要試著洞燭機先,比對手領先一步投資新領域,而創業者更是動作要快,而且重點在於想出創新產品,打開所謂的「新藍海」。

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實務調研證明了真實世界中,先進者優勢是不存在的。紐約大學市場學教授勾德(Peter N. Golder)和南加大教授泰立思(Gerard J. Tellis)合作,長期追蹤了66 個新創產品領域的發展,結果發現,10 年後先進者還維持領先的,竟然只剩6 個。也就是說,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後進者是能夠超越先進者的。

例如,首先推出網路搜尋的是Excite,而Google 則晚了足足4 年才出現,結果呢?短短4 年內,Google 就成功取代Excite 成為網路搜尋龍頭。另外,Audio Highway 早在1996 年就搶先推出MP3 隨身聽,而蘋果的iPod 則是5 年後才姍姍來到,結果卻在短短兩年就成功奪下領先者寶座。

別急,創業前先觀察

為什麼理論和現實有這麼大差距?其實就是過度簡化的關係。首先,「先進者優勢」假設所有人對於市場和消費者都是充分理解的,光這點就是非常大的假設。事實上,在新產品種類被創造的過程中,充分理解幾乎是不可能的。在真實的創業過程中,你對市場的掌握往往是未知遠大於已知,只能靠不斷的嘗試、收集回饋,慢慢撥開層層的迷霧。所以雖然先進者可以比後進者多嘗試幾次,但後進者也可以從先進者錯誤的嘗試中學習,節省時間和資源。

另外,經濟學基本上假設所有人是「完全理性」的,但很可惜這點在創業者身上卻常常不適用。尤其是那些早期開發新品項的人,往往對於創造這個東西充滿著熱情,非得做出心目中那個理想的產品不可。所以他們雖然是先進者,但卻常因過於執著於自己想做的東西,而忽略了市場反應,反而失去優勢。這時,身為後進者,你只要仔細觀察,把他們失敗的東西做對,就能夠後來居上,奪取這個市場。

所以記住,創業別急,好好觀察前人犯了什麼錯,當一個聰明的後進者,才是真正通往成功的道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