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3招學賈伯斯的右腦術

方德琳
user

方德琳

2011-10-01

瀏覽數 7,700+

23招學賈伯斯的右腦術
 

世界一直在變,而且這幾年愈變愈快。

「 後PC的時代來了!」一年多前,賈伯斯在iPad發表會上正式宣告平板電腦到來。

而這一年,科技產業果真不時傳來大地震,每一次新聞事件背後都說明:世界正在快速位移中。

先是宏碁蘭奇離職、個人電腦第一名的HP 退出PC市場、最近則是電子五哥之一的廣達,無預警地優離千名員工。從美國到台灣,產業大洗牌,身在其中的工作者完全無法置身事外。

這個產業大地震的震央就是賈伯斯的蘋果電腦,一系列的i 產品讓所有科技大老闆抓狂。為什麼賈伯斯可以引領潮流,關鍵就在於他想的都跟別人不一樣,拉大它產品的差異化。

賈伯斯哪裡想的跟別人不一樣?

別人習慣因果推理,他擅長水平連結

當記者問到賈伯斯,他的創造力怎麼來?他說:「如果你問有創造力的人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他們會覺得有點羞愧,因為他們並沒有真的去創造,他們只是看見了某種聯繫,經過一段時間後,這對他們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別人慣於理性分析,他則是五感直覺

當電腦CPU 運轉會散發熱,過熱之後電腦就當機,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多數電腦會裝風扇的原因。可是第一部MAC 電腦在沒有配備冷卻風扇的情況下出廠了,因為風扇的聲音讓賈伯斯抓狂。

賈伯斯很講究五感的直覺體驗,這個感受帶著蘋果開發出圖形介面,他討厭所有複雜的功能設計,堅持蘋果的手機只能有一個按鍵,原因是:他希望人們可以用直覺使用他的產品,而不需要看厚厚一疊的說明書。

別人妥協於成本效益,他則為美學激情投入

賈伯斯要一款簡約到極致的手機。他向設計團隊下達一個命令:iPhone 手機面板上只需要一個控制鍵。設計師跟工程師想不出如何用一個控制鍵完成所有的功能,但他只淡淡說:「面板上只能有一個按鍵,去搞定它!」賈伯斯說,一般人不會為此花時間,但是如果想要一個好東西,這種熱情是必要的。

蘋果不僅讓科技老闆抓狂,台灣的科技員工也深受影響。這次廣達優離員工,就是因為規畫生產黑莓平板Playbook 的生產線被抽單,而抽單則是因為Playbook 完全打不過蘋果iPad 所致。

這是贏家通吃的時代,在蘋果席捲了後PC 時代的大部分戰場後,一直幫全球大廠代工的台灣,究竟還剩下什麼?

在大家苦思,有什麼產品足以跟蘋果抗衡?外國媒體則是在華碩的平板電腦變形金剛上發現一絲希望。

九月,華碩上調平板電腦銷售預估值,估計每季至少可達85 萬台,更有法人預估,華碩平板電腦將在第四季出貨達200 萬台。在電子五哥大多陷入困局時,走自己品牌路的華碩比別人早一步脫離泥沼。

優勢人才= 執行力+ 創意

台灣科技產業已經到了必須調整商業模式的時候。代工,利潤愈來愈薄,走品牌,還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另一方面,蘋果的平台造就了大量App 的應用程式,產業工作的重點也將從硬體轉移到軟體開發。

無論是品牌的路或者軟體的路,身在其中的工作者也需要不同的職場競爭力。走品牌,核心價值就是好的產品,從產品功能到價格、外形設計,開發一款產品能力絕不僅僅是代工只看重生產效率而已,而是要靠想像力跟創意來完成。

換言之,要像賈伯斯一樣的思考。

「我不是有創意的人,是不是就沒有工作舞台?」、「創意可以被訓練嗎?」明明知道需要創意,卻不知道創意如何而來,則是現在多數上班族共有的問題。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你相信嗎?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有創意,我們只是要再把它找回來而已。別以為這句話只是安撫人心,其實根據腦科學家的研究,只要我們懂得釋放自己的右腦力,創意就可能一點一滴地被找回來。

左腦讓我們有效率的玩成事情,但右腦才能讓我們跟別人不一樣,凸顯自己的特色。賈伯斯在左腦外,讓右腦的直覺跟熱情幫助它堅持到底。腦科學家發現,人的創意潛能跟右腦有關。人的大腦被分成左半球跟右半球,中間有神經系統相連接。美國神經生理學家斯佩里(Roger Wolcott Sperry)發現左右腦的功能不同,他也因為此研究得到1981 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簡單來說,左腦是所謂的理性腦,右腦則是感性藝術腦。理性腦以直截了當的線型方式來思考,通常根據已知的類別來看世界。理性腦也是生存腦,它喜歡用已知的原則來運作,傾向把未知的東西視為錯誤或有危險。所以左腦會是我們打分數的審判官,常常會告訴我們:「這不行,太蠢了!」、「那樣做簡直是神經病!」

你的創意 藏在右腦裡

你知道了吧!通常沒有創意的人就是左腦的審判官太強了。而右腦就是那個會令左腦抓狂的調皮鬼,它喜歡把不同的東西拼在一起,看看有沒有新鮮事發生。做腦部潛能開發的人,甚至認為右腦的效能高於左腦,原因是因為右腦可以直覺性的掌握整體,而不是像左腦需要一步一步推理才能得到結論。

今年初,雪梨大學教授斯尼德(Allan Snyder)發明一款「思考帽」,利用低度電流通過腦部,來達到提升創意的目的。他們將兩個電導體以橡皮帶固定在頭部,透過電流暫時壓抑與認知有關的左腦,同時刺激與創意相關的右腦。

研究團隊發現,戴上這頂貨真價實的思考帽,雖然不會增強記憶效果。但是,對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戴上這頂帽子,可以跳出原本的思維架構,進而找到解答。

創造力= 右腦的體驗X 右腦的連結

這些科學研究透露一個令人興奮的訊息:其實「創意」並不是只有少數幸運的人才能有的特質,而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只要我們懂得叫理性腦閃到一邊去,讓藝術腦有時間出來玩耍就可以辦到。

有人認為,這世界超過90% 的人是屬於左腦強勢的人(他根據右撇子的現象來推論)。即使這推論過於輕率,但是科學家同意,過去的經濟體系與教育系統確實比較偏好左腦,無形當中,右腦的能力被忽略。

上班族要恢復創造力,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懂得釋放右腦力。長期活在左腦的效率世界裡,左腦人更左腦,右腦人也忘記了右腦的思考。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寫了一系列相關的著作。歸根結柢,他認為多去體驗不同事物,讓自己隨時保持在「感動」的狀態,其實就是右腦最好的訓練方法。

賈伯斯在1996 年曾經接受《連線》雜誌(Wired)專訪,談到他如何得到設計的靈感。他說:「創造力只是把東西聯繫起來。如果你問有創造力的人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他們會覺得有點羞愧,因為他們並沒有真的去創造,他們只是看見了某種聯繫。……幹我們這行的很多人都缺乏多樣的經歷,所以他們沒有足夠多的點來進行連接,最後拿出的只是非常線性的解決方案,對問題沒有寬廣的視角。」

賈伯斯提到的「聯繫」、各式各樣的體驗「經歷」、跳脫線性思考,提出「非線性的解決方案」其實都是右腦擅長的功能。

賈伯斯在年輕時候,到處體驗玩耍。對他來說,大學的目的不是讀書,而是體驗,而這些體驗到後來都被連結成為他創意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他大學時候,跑去修英文書法課,麥金塔電腦裡面的字體就不可能那麼漂亮。如果不是他跑去學禪宗,蘋果標榜的「簡約」美學也不可能誕生。如果不是他對圖形的特別偏愛,麥金塔的圖形介面就不可能出現。無怪乎,《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 )一書中,作者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把賈伯斯視為是右腦優勢人才。

賈伯斯是在大學時代打開自己體驗的心,四處玩耍感受。而每天忙著工作的上班族要如何為自己留空間,讓右腦有機會出來活動呢?

切換左右腦按鈕 過創意生活

從理性腦到藝術腦,我們必須在生活中安排一個切換按鈕,一切換,從快到慢,從淺到深。

華碩設計中心經驗設計部設計主任蔡奕龍啟動右腦的方法就是「放鬆」,擺脫左腦的控制、警戒的姿態,進入一個發掘生活樂趣的放鬆從容。

可口可樂總經理高文宏有一個創造180 度生命鐘擺的理論。左腦在一端,右腦是另一端,讓自己的生命鐘擺左右震盪,角度愈大創意也愈多。所以他在工作忙碌之餘,還要讓自己去爬山、玩鐵人三項,愈習慣靜態與動態的極端,愈能啟發左右腦的轉換。

南亞科技白培霖是個典型左腦人,為了讓自己可以到處玩,到處體驗,他利用左腦的優勢把工作進度安排好,好讓自己可以專心切換到右腦的生活。同時靠打坐冥想修養專注,讓自己可以快速切換。

創意作家李欣頻則是讓我變成很多個我,常常幫自己變換角色活在日常生活中。譬如:去國外玩就把自己當作當地人,在自己家附近,就把自己當外國人,這種角色的轉換讓她伸長感受觸角,發現平常沒有發現的細節。

你是不是正為沒有創意而煩惱?常常問自己:「何處有創意?」其實創意並不需要費盡心力到處去尋找,或者憑空找也沒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別自我設限,釋放原來就存在的右腦力,讓他們每天為創意增添養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