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的經濟版圖正加速改變,未來誰是全球600 個新興重點城市,答案可能完全不在你想像中,其中100 個會出現在中國。
根據國際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針對全球城市調查,目前全球有600 個大城市肩負起6 成GDP的重責,但到了2025 年,雖然還是600 個城市創造同樣比率的GDP,但這600 個城市卻會「換人做做看」。
至於會是哪些城市崛起,並且獨領經濟風騷呢?麥肯錫大膽預測,未來15 年,創造全球主要GDP 的城市,將逐漸轉移至南半球以及東方世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中國的崛起,而且基於當前所有經濟數據,未來世界發展最快的10 個城市,有9 個在中國。
麥肯錫預估,未來15 年全球經濟成長最迅速的城市,除了第3 名的紐約之外,其他城市都在中國,包括上海、北京、天津、重慶、深圳、廣州、南京、杭州以及成都。
如以創造出的GDP 產值來看,2025 年全球最有錢的都市還是以紐約為首,其次則為東京、上海、倫敦、北京、洛杉磯、巴黎、芝加哥、萊茵– 魯爾(德國)及深圳。
600 強代表全球新商機
你會問,認識600 強新興城市目的為何?
答案是:機會。它代表了未來企業的發展版圖,和個人最佳工作機會。
一直以來,全球GDP 產值的分布地區,主要集中在已開發國家的城市。以2007 年來說,全球有一半的GDP來自於已開發國家的380 個城市,其中,北美經濟產值最強,190 個城市創造全球2 成GDP。至於開發中國家220 個最大城市,則貢獻了另外全球GDP 10%,其中中國城市貢獻4%,而拉丁美洲大城市則貢獻另外4%。
但到了2025 年情勢將會大逆轉,麥肯錫預測,未來1/3 已開發城市名列重點的600 強城市行列中,當前每20 個在開發中市場的城市,就有一個會掉出600 強之外。
取而代之,136 個新興城市擠進600 強,其中,中國還會以壓倒性姿態,囊括其中100 個位置,13 個城市來自印度,8 個城市來自拉丁美洲,可見新興市場未來經濟實力之強。
更值得注意的是,以世界前100 大城市(對全球GDP成長貢獻度的前100 個城市)來說,未來15 年,僅能創造35%全球GDP 成長率;至於全球600 強城市,則會在同一時間內創造出60%全球GDP 成長率。
弔詭的是,企業似乎還看不到這樣潛在趨勢,當前企業的市場開發策略,還是鎖定在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大型城市(人口超過1,000 萬人)。
這種集中火力的策略,在當前的確可以貢獻出7 成以上的全球GDP,但如果維持同樣策略,到2025 年,就只能創造出1/3 的全球GDP,這對於要不斷成長發展的企業集團來說,是一大警訊。
中型城市崛起
過去15 年來,企業一直都有一個迷思,總以為人口超過千萬的大型城市,是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但事實上,這些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其成長速度並未高於當地國家整體經濟成長。
以目前全球23 個大型城市來說,麥肯錫預測這些城市到2025 年,成長約10%,低於他們占全球GDP 的14%。
相對地,崛起中的中型城市能量就不容小覷。全球577 個中型城市(人口數介於15 萬人至1,000 萬人)預估到2025 年時,將可貢獻超過一半的全球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15 年成長最迅速的城市,前10名中,除了紐約其他都在中國,包括上海、北京、天津、重慶、深圳、廣州、南京、杭州以及成都。
新興市場的經濟能量爆發力十足,其423 個大型及中型城市將可能在未來15 年貢獻超過45%的全球經濟成長,而且麥肯錫也認為,新興市場中407 個中型城市將貢獻近40%的全球成長,超過整個已發展和新興市場所有大型城市加起來的總能量。
中產有子家庭崛起
商機也藏在新人口結構裡。
麥肯錫研究中心預測,到了2025 年,發展中國家列入600 強名單上的城市,將會有2.35 億戶的中產家庭,超過已開發國家的2.1 億戶,而這些新家庭年收入超過2萬美元的有子家庭,勢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主力。
600 強城市的人口結構,未來將多出1,300 萬名15 歲以上孩童,即便人口負成長的中國,也會多出700 萬名兒童,至於美國和加拿大未來也會多出300 萬孩童,顯示孩童集中城市的趨勢。另一方面,人口老化不再是已開發國家獨有現象,中國老化人口將急速增長,像是上海未來老年人口將會是紐約的2 倍。
麥肯錫調查也發現,未來生活在600 強城市的人口,其成長速度將高於全球人口成長1.6 倍。
意思是說,到了2025 年,將有超過3.1 億有工作能力的人集中居住在600 強城市中,其中更有2/3 是在中國和印度。
不過,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指標,家戶數量雖不斷增加,成員人數卻不斷減少。未來600 強城市中的新家庭,多半在開發中地區,甚至有一半會出現在中國,因此,麥肯錫也預測,未來北京、上海等地將會有強勁的家戶需求。
東方與南美洲市場看俏
麥肯錫指出,未來最值得關注的市場以中國、印度及拉丁美洲為主;中國快速的經濟成長歸功於大型城市和即將躍起的新城市,而印度的城市化還在早期的階段,至於拉丁美洲則出現快速擴張的中型城市,有超越大型城市之勢。
對於想要搶進新興市場的企業來說,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單一模式,只能了解每個國家的成長速度和發展方向,才能正確掌握市場。
◎中國消費能力還未被激發
以中國來說,2007 年中國的消費支出高達8,900 億美元,是繼美國、日本、英國、德國之後的全球第5 大消費市場,雖然預估到2025 年,中國的消費力可望使得全球消費增長超過1.9 兆,讓中國占全球消費比重將升至13%,但考量到中國的人口數量和經濟發展水準,中國的消費需求還是沒有完全被釋放出來。
以目前中國的消費只占GDP 比重36%來看,只是美國的一半,是歐洲和日本的2/3,原因就出在中國家庭有很高的儲蓄能力,平均每個中國家庭會將可支配收入1/4 用於儲蓄,而這個數字是美國人的6 倍、日本的3倍。
推究中國人的儲蓄原因,其實源自於社會缺乏足夠的醫療保險,以及退休金保障不足,但麥肯錫並不認為,2025 年之前中國社會的醫療和退休金保障,足以大幅提高中國人的消費水準,即便這2 項措施有所改善,最多也只能提高個人消費一個百分點而已。
◎印度中產階級帶動經濟成長
至於印度,由於年輕人口所得增加、儲蓄減少、數百萬人可望脫貧,因此麥肯錫也預測,印度的消費支出將在2025 年追過德國,並以平均7.3%速度成長至1.5 兆美元,規模是目前的4 倍,同時也會成為全球第5 大消費市場。
而且受到經濟快速成長和所得提升激勵,印度人開始擺脫過去的節省習慣,開始願意信用貸款,積極購買各種奢侈消耗品,而且另一方面經濟成長也帶動薪資成長,提高家戶所得。
因此,麥肯錫預估印度的年度平均家戶所得將在2025年增加2 倍,至7,800 美元,而且過去20 年,印度的經濟成長已使得貧窮率減半,到了2025 年,貧窮率還會再降一半至22%。
◎拉丁美洲中型城市將逼退大城
拉丁美洲將在2025 年有8 個城市擠進世界600 強之列,包括墨西哥臨加勒比海城市坎宮,以及哥倫比亞港岸城市巴蘭基雅,這些中型的新興城市極有可能人口暴增,搖身成為大型城市,許多原有的大城也只能望其項背。
不過,儘管中型城市興起,且未來新興市場孩童人口數大增,但在人口眾多的拉丁美洲卻不盡然,麥肯錫預
估,未來拉丁美洲會比現在減少1,000 萬名孩童,但在2025 年其GDP 產值將可能較現在增加2 倍以上,前提
卻是得先改善當地疲弱的生產力,以及政府得先加速城市管理效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