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件事做好至少需要兩種條件,一是信心、一是能力。我覺得人生最快意也最困難的,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精確良好的平衡點。
很多人覺得自信很重要,好像只要有自信就可以成就能力,所以動不動就愛對朋友喊話說:「要有信心啊!」似乎這種非常複雜的心理經驗是一份再簡單不過的想法、只要你願意就一定可以隨時擁有、取用。
信心,是成熟的開端
我倒覺得,自信無法憑空而來,即使有人不斷對我們說:「你好棒!你一定可以!」我們得到的,至多只是鼓勵自己放開腳步的「勇氣」,而非「自信」。
我們對自己產生信心,是因為有過「完成任務」的經驗,無論那份經驗是不是非常完美,一旦經歷過完整的處事過程,我們就因此而有了檢討與精益求精的著力點。從這份經驗的基點上,我們漸進地體會到信心的力量,我想這就是成熟的開端。因此,我總是非常珍惜生命中任何可以實作的經驗;我視這些經驗為培養能力的機會,也從實作中累積出屬於自己的信心。
跟許多人比起來,我很年輕就開始創業。27 歲那年,帶著6 個月大的女兒無怨無悔地走入我的餐飲夢。那一年,從頂店、裝修、餐食設計、實際的操作與員工訓練自己全部一手包辦,身體的辛苦與
精神壓力之大,都是這一生中頭一次的經歷。當時,我的自信仍然是源於一份自知的能力:因為我從小嫻熟烹飪之道與處理家務時優先順序的重要。我還有一種別人完全無法從我的外表與家境中得知的自信:不怕吃苦。雖然我知道開餐廳非常辛苦,但我願意吃這份苦來完成自己的夢;熱情是我圓夢最好的條件。
實力,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我的餐飲夢一作就是20 年,如果不是因為自己對它的熱情始終如一,我不敢在此與大家分享這種經驗。因為,我是那種在乎天長地久的人,而不是對夢想能停留在曾經擁有的滿足中。所以,我總會勸告年輕的朋友,如果真的有夢,要把耕耘看成目標,通常,我們會在許久、許久之後才能體會到豐收的甜美與努力工作所回饋給生命的禮物。
這幾年,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輕人,他們在言談舉止之間顯得非常自信,那些表象給予人的信賴感的確能贏得某些好感;但工作場合上,實力才是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如果我們與人共事,能力卻遠遠追不上彰顯於外的自信,往往會帶給別人極大的困擾與損失,也因此永遠失去了再次合作的機會。
所以,我對自己的訓練與期待是:能力與信心有貼切的吻合。
有些人相信,抓住機會很重要,因此不管自己能不能勝任的工作都要不顧一切地爭取,並認為這種積極就叫做自信。積極當然是美好並且非常重要的,但是真正的積極並不是只懂得爭取機會,還要懂得不斷追求能力的增進。
雖然我自己創業很早,但我並不認為年齡是創業最重要的關鍵。有的人在年輕力壯、勇氣百倍的年齡創業,卻不成功;有的人在中年時才創業也並未與社會脫節、反而步行穩健。所以,我認為創業的人應有的特質是:習慣裝備自己、願意不功利地盡力耕耘。
採取行動,夢想啟程
最近,我收到一位讀者的信,對方是一位36 歲的年輕母親。在信中,她告訴我自己不怕吃苦、希望能有機會來跟我一起工作,因為她也有餐飲夢。
儘管每隔一段時間,我總會收到幾封這樣的信,但真正可以克服困難、持續前來的人其實並不多。我了解人在「想」的時候通常比較有衝勁,要行動時便有許多疑慮足以阻礙心中的勇氣。夢想之所以常常無法啟程,總有它合理的阻礙。
我接納了這位每天遠道而來的朋友,想要好好教她,並希望她以自己的勤奮與執著為基礎,早日能離我而去、獨當一面。我認為36 歲是非常好的年齡,36 歲而有夢,並願意為夢排除萬難努力追尋,就是我預估她可以成功的條件,而啟程之前,她正以十分辛苦的工作腳步在磨合自己的信心與能力。
我知道一旦兩種條件齊備時,夢想的門一定會為她敞然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