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妓女戶充斥、人口販運與毒品問題激增、犯罪情況日益猖獗的地區,政府當局該怎麼管理?不必出動武警突擊,也不用拆掉房子、勒令停業、開罰單掃蕩;其實,只要將一群時尚設計師丟到這個地區,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自2008 年開始,坐落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市中心最古老的瓦倫區(Wallen)、世界知名的紅燈區,展開一項極具爭議性的「紅燈區時尚」(Red-Light Fashion) 計畫, 藉著一群時尚設計師進駐,改變城市文化與風貌,讓紅燈區不只有性產業(sex),而是更「性感」(sexy)!
「設計師是非常特別的一群人,只要把有創意的人才放進任何一個地區,那個地區的文化自然會產生變化。」主導「紅燈區時尚計畫」的HTNK 時尚顧問公司總監何伊婷克(Mariette Hoitink)強調。
開放性產業,另添矚目衣裝
紅燈區歷史可上溯至17 世紀,是服務靠港水手而形成的性產業營業區;2000 年起,荷蘭開放娼妓合法化,櫥窗裡霓虹閃耀、站著花枝招展性工作者的紅燈區,成為觀光客最愛一窺究竟的熱門景點。
不料近10 年,紅燈區的幫派組織與勢力迅速擴散,違法妓院、性商品店與販賣大麻煙的「咖啡館」大增,犯罪事件頻傳,逼得尋常商家紛紛撤出。
但去年初以來,紅燈區卻出現新氣象——沿著運河漫步,性工作者大張豔幟的櫥窗依舊霓虹閃耀,但緊鄰的櫥窗,卻站著人形模特兒展示最新一季的流行時裝。真人假人、新舊產業的反差映照,爭著搶奪遊客目光。世界上最古老的產業,與最前衛流行的產業,所產生的劇烈化學變化與視覺上的衝突,卻逐漸平衡了紅燈區危險的犯罪氣息。
這一切轉變,皆來自設計人才的引進。「讓人們看到美麗的事物,他們的思考、態度也會隨之改變。」何伊婷克道出啟動紅燈區改變的機轉。
去年,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市議會和房地產公司聯手,買下一位紅燈區幫派老大所擁有的55 棟房產,苦思紅燈區形象重整,以提升觀光魅力的對策。
17 位年輕設計師,注入新鮮活水
HTNK 時尚顧問公司座落紅燈區多年,與荷蘭知名時尚公司「Victor & Rolf」位於同一棟大樓。有鑑於年輕時尚設計師難以找到負擔得起的住處兼工作室,何伊婷克靈光乍現,結合她手邊進行的「協助人才創業企畫案」(Turning Talent into Business),向市政府提出為期1 年的「紅燈區時尚計畫」,讓時尚設計師進駐紅燈區,改變紅燈區的氛圍。
沒想到半年後,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真的答應,免費讓出18 棟房屋的空間給年輕時尚設計師,於2008 年1 月19 日正式進駐;設計師們只需負擔基本的水電費,就可以在曾是性交易營業場地的老建築裡工作與居住。
「省下房租成本,這些年輕設計師就能有多一點經費發展自己的品牌!」何伊婷克指出,她擔任專案管理者,負責挑選出17位22 到35 歲的設計師,其中一處房屋則做為全體的展示商店。
在這些已有400 年歷史、帶著濃厚中古世紀感的房子裡,設計師可以貼壁紙、重新粉刷,但不能隨意更改內部隔間,「所以你還可以看到很多小房間,擺著一張一張的床!」何伊婷克促狹地笑說。
2008 年9 月11 日晚間的「紅燈區時尚」走秀活動,這群設計師還讓活生生的時裝模特兒站在櫥窗裡兩小時,與毗鄰的性工作者一起競豔!
包容帶來雙贏,紅燈區重振新風貌
「紅燈區時尚計畫」引起各國媒體注意,成為荷蘭時尚設計的另類註冊商標,每週都吸引各國的媒體前來參觀。2008 年9 月舉辦的荷蘭設計週,紅燈區更是與會的各國設計師要求一遊的朝聖之地。當初受邀為這18 棟房屋重新設計櫥窗照明的飛利浦,也曾特別帶著兩百多位歐洲燈具商到紅燈區參訪。
「其實我可以辦一份紅燈區時尚報紙,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時尚⋯⋯每個版面,每天都有話題可寫。」何伊婷克的玩笑話,正點出紅燈區時尚計畫的成功,不僅僅掀起文化、設計界的關注,也是政治、經濟、社會層面的熱門議題。
何伊婷克提到,「紅燈區時尚計畫」的成功,帶來無限可能性,除了飛利浦,現在還有許多全球知名的廠商主動找上門,希望與「紅燈區時尚計畫」合作。她也籌畫成立紅燈區時尚基金會,推廣荷蘭年輕設計師的自創品牌。「我們不是要把性產業趕出紅燈區!荷蘭人容忍、心胸開放,我們尊重性產業,希望時尚設計產業與性產業共存。這是雙贏,大家都有生意!」何伊婷克表示。
犯罪學家威爾森(James Q. Wilson) 與凱林(George L. Kelling)於1982 年提出「破窗理論」,研究社區中有一棟房屋的窗戶被打破,未及時管理修繕,就會產生引起宵小打破更多窗戶的連鎖效應,加遽社區破敗,成為犯罪溫床。
紅燈區的改造證明,「是人造就一切的不同,心胸開放的人,就是有創意的人;有創意的人,才可能改變世界,完成任何他們想完成的事。」何伊婷克深信。而設計與創意人才的無形力量,就是破窗理論最有效的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