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大華人圈(包含兩岸三地)立足工作,除了要有走出去的心態外,多觀察多動腦筋也非常重要。以我最熟悉的大陸基金業來說,目前已有超過60 家基金公司,股東結構往往直接影響經營階層的結構,公司領導人(總經理或總裁)通常代表最大股東的利益,其他股東也會設法安插自己人在各部門卡位。
如果我們有機會在這樣的金融機構工作,透過觀察與多方了解,弄清楚其中的關聯,對自己能否順利工作下去相當重要。
過去的事例顯示,有些台灣人經過一段時間才弄清楚,自己的部門或自己的領導在整個人事結構中已被邊緣化,未來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另一種情況在人才是主要資產的大陸金融界也十分常見,那就是功高震主是大忌。很多大陸人「老闆」會期待台灣人高管(高階主管)具有幹才,能耐操耐勞,但不希望這些人的表現搶了自己的光彩。
瞭解組織特性和人際關係
台灣在大陸基金業中最高職階大都只到部門主管(例如業務、投研、後台行政等部門總經理或總監),其上是一名公司副總經理或副總裁。相對於公司總裁或總經理大權在握,不擔心台灣主管會構成威脅,副總經理或副總裁一般喜歡用自己能駕馭的人。
我觀察到的情況是,這些公司的「副座」很多是極沒有安全感的人,希望手下的高管既能做事又能不做事。也就是說他們所管部門需要有表現時(例如業務部門的銷售業績達到某一要求),相關主管要有能力去達成,但又不能自作聰明地表現過度,讓人感覺(尤其是公司老總或股東)這些主管的能力高於他們的老闆。
大陸人有很多「為官之要」是我們不易領略的。
我曾見識過公司「副座」級人員以故意不作為,讓「總座」的功績打折扣,自己再適時表現一番,凸顯自己的能力,為未來更上一層樓做「舖墊」。這時他就會希望手下的台灣人高官不做事,如果這位台灣主管搞不清楚狀況,一心只想為公司利益設想,後果就可想見了。據我了解,因為力求表現而丟官去職的業內台灣同胞,不止一人。
這時多觀察、多動腦筋就顯得相當重要。因為論能力、論經驗,台灣人能擔任高管,專業已受到肯定,才會被延攬。憑藉能力與經驗要適時有表現,一般都沒問題。多觀察就是在最短時間內「搞清楚狀況」,包括股東結構、人事布局、老總是哪裡來的,副總有幾位、有哪些部門主管等。所有這些人的來歷背景、自己的直接主管(大陸人稱「我老闆」)是何許人?他的能力、個性、行事作風、品格等,最好能儘快做好「摸底」。
頭腦要複雜,行動要簡單
我有一個常用的工作原則,這時也可派上用場,那就是「頭腦複雜、行動簡單」。頭腦複雜就是多觀察、多動腦筋、將觀察所得經整理、思考、歸納,理清頭緒,做為自己的行動指引,擬定行動方案,就可以蓄勢待發。
通常我的行動方案不會只有一個,常常是多案並陳,再配合外在形勢的發展,在需要採取行動時很快的做判斷,靠自己養成的決斷力,採行自己認為能帶來最大效益的行動方案,做到快而有效。快而有效的行動方案通常是簡單易行,是去蕪存菁後的行動指引。能夠做到如此,就可適時有所表現,不會誤事。
這樣的工作原則,足可對付那些既想做事有時又不做事的大陸「老闆」,除非「老闆」的位子也終將不保,否則應儘量滿足「老闆」的要求,這也是保住自己的工作機會。只有在有工作可做的情況下,才能累積自己的工作資歷和資源,為自己的下一個工作階段(升官、被挖角等)發展做舖墊。
這個工作原則有一部分是隱而不顯的,那就是「頭腦複雜」的部分,對我而言,這已經是一種習慣,多看多想,時時看時時想,幾乎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認為這種工作方式顯現出來的是平時不引人注意,需要表現時又可有不錯的成績,相對於有些人平時動作不斷(有時還是上不了檯面的小動作),真正該做事時卻拿不出成績,「隱而不顯」的一面較能避免招忌。讀到這裡,就不難明白「行動複雜、頭腦簡單(欠思慮)」就是工作大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