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你的腦袋騙了你?!

教你擺脫6大錯覺

克里斯‧查布利斯、丹尼爾‧西蒙斯
user

克里斯‧查布利斯、丹尼爾‧西蒙斯

2011-04-28

瀏覽數 8,550+

你的腦袋騙了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我們的日常生活深深受到6 大錯覺所影響:注意力、記憶、自信、知識、因果以及潛能,都會讓你發生錯覺。

當我們一邊開車一邊講手機,卻認為自己的注意力足以應付路上交通時,我們即被其中一種錯覺所影響;當我們認定某人要是記錯了過去的事,必定是在扯謊,我們也上了某種錯覺的當;當我們因某人看起來最具自信而選其擔任領袖,我們又被另一種錯覺所影響;當我們展開一項新計畫前,自認可以準確評估完成計畫的時程,我們還是受到某個錯覺擺布。事實上,沒有一種人類行為可以跳脫日常錯覺的魔掌。

心理學中最著名的實驗─隱形的黑猩猩測驗(them invisible gorilla test),打破了「眼見為真」這個信念,也證實了:當注意力被占據時,人們會忽略發生在眼前的事件,就算它明顯如一隻大猩猩!

大猩猩就在你身邊

克里斯和丹尼爾以認知心理學先驅奈瑟(Ulric Neisser)在1970 年代的一系列研究為基礎設計新的研究,向心理系館借來一大片暫時無人使用的樓層,讓學生擔任演員,拍攝一支短片,內容是兩隊籃球員在場中傳球。一隊球員穿白色衣服,另一隊穿黑色衣服。他們要求志願者一邊觀看短片,一邊在心中默數白衣球員傳球的次數,但不要理會黑衣球員的傳球數。整部短片歷時不到一分鐘。(如果你也想親身感受,請暫時停止閱讀, 到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G698U2Mvo&feature=related 網址上實際做做看這個實驗。)

影帶一播完,執行實驗的學生會要求受測者回報他們計算到的傳球數目。在完整影帶中,正確答案應該是34 或35 次。坦白說,這個數字根本不重要。我們真正感興趣的其實不是計算傳球數目的能力,而是別的東西—影帶進行到一半時,有一名女學生穿著全套連身的大猩猩服,走進場景中央,面向鏡頭,做出大猩猩的搥胸動作,然後走出鏡頭,全程歷時9 秒鐘。

在受測者回答了傳球數目後,他們開始詢問更重要的問題:

問:你在計算傳球數目時,有沒有注意到什麼不尋常的事?

答:沒有。

問:你有注意到除了球員以外的事物嗎?

答:嗯,背後有幾台電梯,還有牆上漆了幾個「S」。

我不曉得漆那幾個S 是什麼意思。

問:你有注意到球員以外還有其他人嗎?

答:沒有。

問:你有看到一隻大猩猩嗎?

答:一隻什麼?!

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有大約一半的受測者沒有注意到大猩猩!從那以後,同樣的實驗重複了好多次,在不同的情境下,針對各式各樣的觀眾群,而且在好幾個國家,然而,實驗結果都一致:約半數的人沒能看到大猩猩。

人們怎麼可能沒看見一隻大猩猩走到螢幕面前,正對著他們搥胸,然後走開?是什麼東西讓大猩猩隱形了?這種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感知上的錯誤是源自於「對某個意料之外的物體缺乏注意力」所造成的,因此它在科學上的專有名稱為「不注意視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

人們沒有看到大猩猩,並不是因為眼睛有毛病,而是由於把全副注意力都擺在視覺世界的某個特定區域或物件上,以至於沒有注意到預期之外的事物,即便該事物外觀搶眼、有可能是重要的,而且就出現在他們的視線內。換句話說,實驗裡的受測者因為太注意計算傳球次數,而導致「看不見」就站在眼前的大猩猩。

這項大猩猩研究,或許比其他研究更戲劇性地展現了「注意力錯覺」(illusion of attention)強大影響力:我們所經驗到的視覺世界遠小於我們自以為能意識到的。如果我們能充分了解注意力的局限,這種錯覺就會消失。

科技救得了你嗎?

指出日常錯覺的特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比起找出解決它們的辦法,容易多了。但是,我們還是看出有三種廣泛的做法,或許能減輕這些錯覺對我們生活的衝擊。

首先,學習去了解日常錯覺的運作方式,譬如說,留意它們,並避免成為受害者。不過,刻意去監督自己心思的能力,畢竟還是有限的,單單靠這種知識,是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的。

第二,你可以試著透過訓練來強化認知能力。認知訓練不太可能讓我們進步到消除日常錯覺,原因有兩個(一)我們無法只靠著做頭腦體操、打電玩或是聽古典音樂,就能提升整體腦力;(二)凡是能夠透過訓練來改善的認知能力,可能都無法幫助你駕馭日常錯覺。頭腦體操就某些方面來說,對你可能有益,甚至它本身就有功用,但是它沒有辦法帶給你一個不受錯覺干擾的人生。

科技在未來可能可以幫助我們避開日常錯覺。事實上,已經有一些生活案例,顯示科技能幫助我們克服頭腦的局限。

譬如說,書寫就能幫助人類更精確、更大量地保存歷史資料,勝過藉由記憶與口傳方式。同樣的,計算機的發明,也減低了因我們腦袋處理數字的能力有限而造成的數據錯誤。

如果知道自己的認知極限在哪裡,就能重新設計周遭環境,以避免錯誤直覺造成的後果。譬如說,現在你們家。

都已經讀過注意力錯覺,我們希望能說服諸位,不要再一邊開車一邊講電話。但是,隨著電話演變為上網工具及掌中電玩,讓我們分心的誘惑只會增,不會減。要克服注意力錯覺,最佳對策莫過於減少誘惑:把車裡的電源轉換器移除,或是把手機放進你無法隨手拿到的包包裡。

提防你身邊的大猩猩

如果你盡力去提防生活周遭裡看不見的大猩猩,你將可以做出更好的決策,甚至過著更好的生活。我們身邊有一堆大猩猩。由於注意力錯覺,我們有可能沒有注意到就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事物。現在你已經知道這種錯覺了,你將比較不會認定「凡是可以看見的東西,你都看到了。」

由於記憶錯覺,你自認對某些事物記憶的程度,可能超過真正記憶的程度。

你知道這種錯覺了,你將會對自己的記性,以及其他人的記性,少信賴一點,而你在碰到重大情況時也將會嘗試去驗證自己的記憶。

你也會看出,自信者的表現通常反映出他們的個性,而非他們的知識、記性或能力。

你將會警惕,不要自認對某主題的了解超過實際上的了解,而你將願意先測試自己的了解程度,以免誤把熟悉當作知識。

你將不會認為自己知道某件事的因果,如果你知道的只不過是在它之前或之後所發生的事。

如果有人宣稱只要簡單的幾招就能開發你的腦袋潛能,你將心存懷疑,但是你也知道,一旦用對方法來研究或練習,你將有可能成為了不起的專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