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解嚴,被視為第三波西進大軍的金融人才,向大陸流動的速度愈來愈洶湧,不論是替補流失人才或積極布局擴編,台灣金融業搶人行動也變得激烈。
在這個新出現的兩岸金融內海裡,有一種金融「騎兵」人才,以專案為導向,他們身上必須同時具備兩種能力,一是個人精準的核心競爭力,以快速決定作戰方向;二是組織團隊一起攻堅,以最適合的分工,找出市場。他們,就是金融業裡屬於驍勇善戰的證券人才。
凱基證券總經理丁紹曾形容,「如果說傳統商業銀行像是農業社會,他們的工作,就是男耕女織各有所司,注重制式的作業流程;但證券業是以專案目標為導向,類似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講究的是團隊之間的默契與協作。」
能獨立能整合 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
由於工作性質截然不同,這些金融遊牧騎兵,不但要具備單兵作戰的專業,更要有快速整合資源的能力,「找到對的人,放在對的位子,整個組織才能最有效率地成長。」丁紹曾說。
在這支金融遊牧騎兵隊伍裡,又可以分成4 類人才需求。
1. 金融業務員(Banker):他們主要工作是金融行銷,角色類似PM(專案經理)。要成為金融業務員,表達能力一定要好,而且要能快速協調出最適隊伍,一起作戰。
2. 交易員(Trader):他們是看著數字作出決策的人,每天在一堆複雜的資訊裡,必須能快速簡化判斷。特質是冷靜、決策果斷,而且邏輯必須很強。
3. 金融工程師(Financial Engineer):他們必須根據市場需求,設計出新金融商品,但並非純然的工程師,同時也是業務員。
4. 分析師(Analyst):他們是找答案的人。產業研究員都是獨立作業,他們必須對各種產業新趨勢深入研究,找出最值得投資的金融商品。要組成高效率的騎兵部隊,一定要先找到對的人,擺在對的位置。
如何找到對的人?例如金融業務員,表達能力一定要好,但對金融工程師就不是很必要,人才在進入公司時,先做適才適性安排,才能讓人員最佳化。
凱基的做法是:一開始的考試及面試,先根據人才特質,做出任務篩選。一旦遴選聘用,會量身訂作培育訓練計畫,並有「師父」領進門。唯有讓適才適性適所,加上師徒制的陪伴,才能快速提升個人及組織戰力。
發揮個人特質 鼓勵分享不間斷學習
如何找出個人特質?丁紹曾認為,騎兵人才的遴選方式,不能齊頭式平等,他鼓勵想進入這個領域的人,第一原則就是「be yourself(做自己),「要慎始,不要找錯方向,要根據自己的特質去發展。」
證券騎兵組織更重要的是由下而上文化,這非常符合30 世代的需求。一旦鼓勵分享,形成一個開放的組織環境,年輕人就能創造自己的舞台。
騎兵的專案作戰訓練,讓初入行的年輕人,一年等於在外4、5 年工作經驗,對個人職涯、公司發展都是大有助益。
現任資本市場部業務經理的林佳聲,是凱基第一屆MA Program(Management Associate Program)所培育出的幹部,「剛開始,覺得自己像個笨蛋,在學校學了那麼久卻看不懂財務報表內藏的玄機,過了3 個月之後,才知道以前老師教的到底要怎麼運用。」
「公司鼓勵我們不斷學習,」資訊部資深襄理林俊宏說,「在IT 部門,有定期的小組會議分享技術上的心得,在別的職場,大家會怕被取代而固守本位,這裡則是分享愈多,個人的價值就愈高,同時會激盪出更多的想法,形成正面循環。」言語中透露出對公司文化的肯定。
林佳聲也認同這一點,「以業務部門來說,公司不是單以拿了多少案子來考量個人的貢獻度,對其他部門、同事的支援,也被視為一種能力。」鼓勵分享、尊重人性的企業文化,形成了高昂的工作士氣,「對我個人更重要的是,公司平台不斷在擴大,看得到未來的發展。」面對無邊際的草原,他們正蓄勢待發,讓國際金融舞台也有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