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我最近一年來全球出現哪些趨勢大變化?除了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重建了全球金融制序以外,我想最重要的一件就是中國的崛起,使得G2 強勢成形,拉開了中美共治時代的序幕。過去講G20、G8,現在世界眼光則聚焦在G2,而中國,也從10 年前的F 咖地位,一躍而成了世界級A 咖台柱,成為全球聚光燈的焦點。
從G20 到G2 中美主導全球
你可能永遠弄不清楚G20 有哪些成員國,但卻不可以不知道,未來20 年,從全球的政經角力,到你我的生活點滴,將由「G2」主宰。中國與美國,一個是新興市場領頭羊,一個是成熟市場火車頭;一個是世界工廠、內需大國,一個是消費市場、創意王國,可說是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其他國家敏感的經濟神經。也因此各國領袖都想盡辦法拉攏中國,試圖加強與中國的政治與經濟關係,好分得一杯羹。
身為中流砥柱的年輕族群,我建議大家都應該要有這樣的認知。你仍然可以保有自己的政治色彩與政黨傾向,但還是要未來全球消費力仍得看G2,美國與中國。認清趨勢,在觀察、學習、投資等方面,不妨2009 NOVEMBER www.30.com.tw 099順應主流趨勢,向中國與美國靠攏。
投資大師羅傑斯因看好中國的長期發展,讓自己的女兒從小學習中文;投資之神巴菲特眼光獨到,從中石油到比亞迪,對中國企業青睞有加。在在都證明了中國投資價值,已在全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04 BRICs 崛起 2009 G2 成形
我想先說說G2 的背景。早從2004 年以降,隨著第三世界全面開放,金磚四國(BRICs)開始崛起,讓世人見識到新興市場蘊含的無窮潛力。事實上,「G2」一詞首度出現於2008 年7 月,當時美國智庫之一的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柏格斯登撰文表示,「只有G2 模式,才能準確定位中國與美國的新角色,未來世界經濟議題,將由中國與美國主導。」率先點破未來全球經濟將由兩大強權主導。
此後,國際大師紛紛站上第一線發表「中美共治」言論,國際上對G2 的討論更加頻繁。從今年3 月世界銀行行長左立克與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4 月英國〈經濟學人〉撰文,到最近7 月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等,皆陳述G2 論調,可見G2 已非一家之言,而是真正牽動全球投資脈動的新趨勢與新顯學。
歸納一下,為何中國與美國可以成為全球霸主?我們認為美國擁有的是無與倫比的創新力與品牌力,而中國則具有成長最快速的建設力及消費力。舉個例子,你常喝的可口可樂、常去的麥當勞、星巴克,上網搜尋資訊使用的Google、Yahoo,使用的Windows 電腦系統、拿來向同儕炫耀的iPod、iPhone,無一不是來自於美國。
而談到中國的消費力,不談別的,光看陸客來台觀光出手闊綽的程度,就不言可喻。從各機構的分析預測來看,普遍認為中國經濟規模在2025 至2035 年間即可與美國並駕齊驅,而當中最大驅動力即是來自民間消費。
美國:品牌創新 中國:消費建設
根據Millward Brown Optimor 2009 年最新調查,全球十大最有價值品牌中,美國即占8 位,其中Google 以1000 億美元高居第一;另唯一亞洲上榜企業為中國移動通信,突顯中國消費者的崛起。
不過,「品牌創造」對中國企業來說仍處於學習階段,這也是為何會在中國能看到Xingbake(上海星巴克)、Wumart(物美超市,類似沃爾瑪Wal-Mart)與Chery(奇瑞汽車,類似通用汽車旗下品牌Chevy)等品牌,另外聯想收購IBM PC 部門,所圖的也是IBM 的品牌使用權。有趣的是,中國企業的師法對象,多以最擅長創造品牌價值的美國企業為主。
而在中國的消費力方面,則有驚人的成長。根據Credit Suisse 研究指出,中國消費力將在未來10 年急速成長,預計2010 年將超越德國、英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消費國,2015 年將進一步超越日本,2020 年占全球總消費比重達21.8%。不過,距離最大消費國美國的34.6%,仍有不小差距。
也就是說,未來全世界的消費力仍得看G2,一個是消費金額最多的美國,一個是消費成長最快的中國,兩者合計占全球消費總額比重,將從2006 年的47.4% 提高至2020 年的56.4%。
中國的建設力也是令人驚嘆。根據麥肯錫最新報告指出,2008 年全世界逾半數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而其中每5 個人就有1 人是中國人。
過去歐美都市化的進程,歐洲約花了數百年,美國約100 年,而中國的都市化無論從速度與規模來看,在人類史上均將是史無前例!
快速都市化的結果,大樓建築、運輸設備、能源供給、水利資源、環保工程、金流服務、消費需求與人力資源等,均將導致重大改變,並帶動龐大商機。
掌握G2 趨勢 尋求最佳投資機會
中國、美國不僅為主導未來全球趨勢最重要的兩個霸主,更重要的是,兩國雖於各處爭長競短,但卻又脣齒相依。
舉個簡單的例子, 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百貨(Walmart)每年向中國採購超過150 億美元,沒有中國製造,何來美國販售?因此,當你投資Walmart 的股票時,你是看好美國消費力?還是中國製造力?
還有個例子,全球最大連鎖餐廳品牌百勝(YUMBrands)在中國擁有將近2500 家肯德基與500 家必勝客披薩店,由中國龐大的市場撐起需求,未來還有持續展店的需求,沒有中國人張開口大吃大喝,哪來美國百勝財源廣進?當你投資YUM 的股票,你看好的美國連鎖餐廳的品牌力?還是中國人吃吃喝喝的「食」力。
G2 趨勢既已成形,你該思考的是,如何掌握這樣的投資大趨勢,從中找尋最佳投資機會?
全球化的過程中,不僅世界是平的,全球資金狂潮就像一台投資推土機,不斷整合各地投資機會,將投資版圖一一整平。2003 年以來的全球股市多頭,讓企業展開全球併購活動,資金槓桿操作,這股浪潮帶動的新投資思維就是,投資組合不能只是抱著單一國家或單一區域,要挑就要挑最好的。後金融海嘯時代更是如此,有實力的政府最快從經濟衰退的泥沼中復原,除了中美G2,捨我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