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沒錢不是你的理財藉口

打破窮人族5大理財盲點

王妍文
user

王妍文

2011-01-27

瀏覽數 4,200+

沒錢不是你的理財藉口
 

很多人以為債務只要能掌握,再依照帳單順序就能清償完畢,不過,造成財務危機的因素很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高負債的循環噩夢!

「大多數人都忘記,投資前先做負債管理。」

元大銀行資深副總吳鴻麟指出,要先搞清楚自己的負債比率與內容,最好的負債比率是在20% 以下(不含房貸),加入房貸後的負債比,以不超過50%為原則。如果超過,就要擬定適合的償債計畫,避免往M 型的貧窮端傾斜。

窮人族通常有5 大理財盲點,請先學以下5 堂課。

第1堂課 Q:年終獎金下來了,我應該把理財擺第一,欠錢就慢慢還?

進入新的年度,不少人領了豐厚的年終獎金,就準備在投資市場大展拳腳,而將債務問題放在一旁!

相對於懶得投資的人,有些人很熱中理財,卻忘了理債。吳鴻麟建議,應該先分清楚手中的好債與壞債,像是信用卡、現金卡或是信用貸款,就屬於利率高達10%∼ 20% 的壞債,除非投資績效一把罩,否則要打敗雙卡利率,機率可能不高!因此,最好先將年終獎金以家庭必要性支出(如紅包、教育金等)>償還貸款利率較高的債務>投資、犒賞自己的順序分配比例,以優先處理債務問題。不過,手中持有的若是像房貸這種好債,因為利率約1.5%∼ 3%,就不一定要急著全數還清。理由有2:

1.在現金流允許下,可將資金投入報酬率較高的投資商品,打敗房貸利率的機會高。

2.房貸利息列舉扣除額有30 萬元,對於高所得稅族群來說,每年也可省下好幾萬元的所得稅。

第2堂課 Q:帳單來了,趕快繳就對了!

「帳單來了趕快繳,雖然是良好的借款人行為,卻不一定是正確的理財動作。」吳鴻麟說,有錢固然需要理財,沒錢更應該理財,甚至在背負房貸、車貸階段時,有計畫性的理債,也是一種理財行為。

首先要知道「利息少付就是多賺」。想辦法將高利息者先還清,或是與銀行進行債務協商,降低利率,只要一年少付3% 的利息,就等同你理財投資多賺了3%。

許多卡債族以為,如果債務金額不夠大,要讓銀行降低利率很難,而長期讓本金一直滾利息,變成沉重的負擔。其實,信用卡、現金卡的利率高達20%,若每期只繳利息,如上所述,很容易不到4 年時間所繳的利息錢就跟本金一樣多,當你發現銀行早就將本金回收,此時,就要積極跟銀行協商降低利率,成功機率通常會很高。

第3堂課 Q:我沒辦法一次清還卡債,只要繳最低應付額就好?

根據1111 人力銀行調查:有32.59% 的持卡上班族曾經使用過循環利息,而使用過循環利息者,更有37.66%曾處於長期循環利息、無力全額繳清的狀態下,平均負債金額為29 萬1000 元,其中有54.31% 的「卡奴」現在仍然尚未還清、背負債務重擔。想要了解卡債利息有多高,也可以用72 法則來計算: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72÷ 利率(卡債的利率)=翻倍所需的年數以信用卡利率20% 計算,72÷20 = 3.6,可以知道,如果都只繳最低應付金額,其實你3.6 年就付出與本金相當的利息,所以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動用到信用卡的循環利息。

第4堂課 Q:現在股市很熱,暫時刷卡借錢投資,賺到錢再還就可以了?

「預期收益並不等於實際收益!」吳鴻麟說,連大型保險公司,每年的平均投資報酬率也僅約4% ∼ 5%,一般散戶如何保證自己投資的報酬率會比信用卡利率還高?

如果有看好的標的、非要借錢投資不可,吳鴻麟表示,借款前最好能先盤點自己的財務狀況,除非對未來財務沒有負擔、手中也有不動產者,可以利用現在不動產借款利率在1%∼ 3% 的低利條件,搭配適合的資產配置,投資報酬率可望能cover 借款利息,否則不要輕言舉債投資,一不小心,就會債滾債!

第5堂課 Q:2011年投資環境好,那也是有錢人的事情?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的作者哈福‧艾克在書裡提到,有錢人與窮人的差異在於,有錢人有著明確且夠寬夠廣的金錢藍圖,窮人有著太多的制約,心中的恐懼與疏離,造成自己不相信自己值得擁有財富。

「別讓沒錢成為你的理財藉口!」CFP 認證理財規畫顧問黃正勳說,哪怕沒有多餘資金,也要從小地方開始學理財紀律,等到有第一桶金,進入投資階段,就能有效降低風險。如果一直覺得投資理財與自己無關,就會喪失累積財富的機會。

2011 年全球經濟環境向上成長,投資市場確實會相當熱絡,但是,如果是理財初學者,下場前可以先思考投資風險界線:

1.賠多少錢是你能承受的範圍?

2.你能承受多少次的連續虧損,而不至於打亂生活步調?

不要讓自己一開始投資,就遇到大挫折,先把停損點設小一點,降低得失心,就能隨著投資經驗增加,逐步放寬風險界線,相對就能拉高獲利空間,慢慢的往有錢人靠攏。

在這個貧富差距擴大的M 型時代,理財投資早已不是有錢人的專屬權利,善待每一分錢,不論是投資或消費,都要經過審慎評估規畫,才能開啟財富之門。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