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世界氣球冠軍 陳奕偉

台灣版天外奇蹟

陳恩潔
user

陳恩潔

2011-01-01

瀏覽數 4,900+

世界氣球冠軍 陳奕偉
 

陳奕偉 得獎紀錄

2008

美國波士頓中型作品1st

美國拉斯維加斯個人大型作品1st、團體賽2nd

日本第12屆JBAN團體賽2nd

2009

日本第13屆JBAN氣球服裝賽2nd

台灣氣球藝術大賽氣球變裝賽1st

泰國世界氣球藝術挑戰賽個人組2nd、團體組3rd

2010

美國第1屆WBC個人大型作品3rd

在孩提時代,多數人對氣球都有著莫名的狂熱。那隨風輕颺的球體、五彩繽紛的顏色,彷彿隨時會飛走的夢想,非得緊抓在手上不可。

長大成人後,很少人會再把氣球握在手中,像握住人生的夢想緊緊不放。陳奕偉就是那樣的一個大孩子,氣球還帶著他躍上了國際的舞台。

不甘受限 上網自學自琢磨

氣球能做什麼?陳奕偉大學參加社團時開始接觸氣球,發現氣球能帶給人歡樂、驚奇,在拿到氣球的瞬間,不管男女老少往往都會笑逐顏開,他們的笑容,也開啟了陳奕偉的氣球之路。

因為對讀書沒興趣,大一慘遭二一,退學後他選擇入伍當兵,但在這期間他一有空就鑽研摺氣球的技巧。退伍後,不確定自己未來要何去何從的陳奕偉,跟著朋友在淡水街頭擺攤賣藝,朋友變魔術,他摺造型氣球賣。

剛開始因為新奇,生意很不錯,他萌生了以氣球為業的念頭;後來沒了新鮮感,收入每下愈況,他並沒有因此而退縮,「我不想放棄,一定有什麼原因,一定有解決的辦法。」他已經愛上了氣球,今生再也不願放棄。

他發現造型太簡單、形象不專業、氣球藝術不普及都是不再吸引人的可能。他必須要再提升自己的功力,於是輾轉到了台中一家造型氣球公司工作,一邊賺生活費,一邊學習關於氣球的種種知識。

他在氣球公司是個出了名的工作狂,最高紀錄半年沒休假,放假時不嫌累的跑去幫別人摺氣球,因為那對他來說是「享受」,而不是工作。

就因為他不是把摺氣球當成單純的工作交差了事,陳奕偉總想做點不一樣的,前輩質疑他:「你把東西做得那麼困難?誰要買?你要賣多少?你覺得客人願意花錢買一個5 天後會消失的東西?」陳奕偉後來證實,只要作品夠新奇、精彩,客人是願意付更高的代價,是前輩自我設限的想法阻礙了突破的可能。

在價值觀保守的華人社會,「摺氣球」算是不務正業,有此技藝的人已屬少見,肯傳授技巧的更是不可得,他多半只能靠看書自修,但是書籍也是少得可憐。還好有網路,陳奕偉從國外的論壇中,發現氣球的發展已到了超乎想像的地步,「只要是眼睛看得到的,氣球都做得出來。」一有空就上網去看去揣摩,他不但打開了眼界,也立定了要在台灣推廣氣球藝術的志向。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第一次出國比賽 就拿第一!

陳奕偉在氣球公司工作一年半左右,有位前輩帶著他去日本看氣球展覽,現場不但有比賽,還有新的氣球商品。他之前曾聽說過有氣球比賽,但從未看過,頂多是看照片或網站,在親臨現場觀摩之後,他第一個念頭是「我應該也可以試試看。」第二個念頭是,他想讓別人看到自己,尤其是不認同氣球藝術的人。

他準備了一年後,2007 年參加了日本第11 屆JBAN(Japan Balloon Artist Network,日本氣球藝術家網路)。

這個比賽曾經有華人參加過,但從未有華人拿過獎。第一次參加比賽的陳奕偉,一舉就拿下了第一名,跌破所有人眼鏡。那年,他25 歲,從18 歲開始沉浸在氣球的世界,他總算看到了隧道口的光。

他憑什麼打敗氣球大國的日本選手,以及其他各國好手成為第一?「很多人都說喜歡我的配色,而且編砌的方式,是他們以前未曾見過的,評審老師說是比較細膩。」

他在比賽規定的半個小時內,用氣球摺出了一尊60公分高的佛朗明哥女郎。在舞裙部分,他用粉紅及黑色2 種顏色的氣球摺疊交錯,為了營造多層次的效果,他還突然決定再多加2 層圓球,並在髮尾使用一點小技巧,增加舞動的感覺。

比賽前不知多少次的熬夜練習,原本需要花27 ∼ 28分鐘的作品,比賽時他熟練到只花了23 ∼ 24 分鐘就完成。加上一些在國際上沒有出現過的創新手法、細節技巧,使一向細膩的日本人也甘拜下風,讓一個台灣年輕人把第一名的獎牌捧回去。

自那次之後,陳奕偉不但每年都去日本比賽,參賽的範圍也擴大到美國、泰國、馬來西亞,明年,他還準備參加歐洲的比賽。「只有一次沒拿獎,最多一次拿3 個獎。」短短4 年不到的時間,他已經得到了14 面的獎牌,使國際上對台灣的氣球藝術刮目相看。

志在參加不在得獎 要比賽就要盡全力

「我喜歡比賽,那可以強迫自己不斷去思考一些新的東西。今年的創新技巧,明年就變成老套,不再會拿到高分。」他的夢想,是去全世界比一遭,跟各國好手切磋技藝。

尤其是日本人專業、用心的態度,讓他十分欽佩,他說每次去日本其實是去挑戰自己。有一年,陳奕偉做出了人物的「手部」關節,他的創意又是引來陣陣驚嘆大獲好評;隔年,沒想到有個日本選手,不但破解了他的技巧,還更上層樓的將「全身」的關節都做出來。陳奕偉一看,就知道自己輸了,因為自己的作品沒有新意沒有進步。參加比賽,就是要刺激自己要拿出更刁鑽、更高難度的作品。

別人覺得他們是瘋子,但他們卻樂在其中,那是一種棋逢對手、高手過招的快感。

「大家的感情很好, 比賽通常是8 個小時,前半段我們還會聊天、彼此丟氣球玩,時間過了一半之後,大家就不講話專心做。等看到作品,不用等裁判評審,我們自己心裡都有數,技不如人就要再多加油。」參加比賽,還意外的讓他交了不少熱愛氣球的對手兼朋友。

除了參加氣球比賽,每逢燈會他都會去觀摩燈籠的做法。「概念差不多,燈籠是用紙、我們是用氣球。」紙是平的,氣球有厚度,要有想像力及空間感,才能拿捏剛好的尺度。陳奕偉說,日本很多氣球講師都是室內設計師轉行的,有美術背景對氣球藝術是很有幫助。「我沒有任何的美術底子,剛開始配色醜到被人嫌。只有靠大量的閱讀時尚、美髮、家具、建築雜誌,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他說自己唯一的優勢是數學還不錯、有空間概念,以及廢寢忘食的熱情。「但是醫生已經提出警告了,說我的身體比生過病的女生還虛。」常為了趕作品沒吃沒睡,要不就是趕活動邊開車邊吃,今年去美國參加的比賽,他連續30 個小時沒睡覺不停手的做。不到30 歲的陳奕偉,肝指數超標、潰瘍、心臟無力、貧血、脈搏微弱等,為此還進了2 次醫院。

沒有永遠的冠軍 只有持續的比賽

日本得獎之後,很多邀約、活動接踵而來。他嘗到了爆紅的滋味,也感受到身為第一的壓力。「第一名怎麼可能辦不到?」很多客人衝著他的名氣,提出天馬行空的想法,要求他照做。新的東西,都要經過設計,那都需要時間重新思考、試做。

為了不影響品質、砸自己招牌,陳奕偉得獎後接案變得更慎重,卻引來了他「拿翹」的說法。「得獎,一次是偶爾,二次還待考驗,現在得了14 個獎,自己想要做的是,在台灣推廣氣球藝術,讓大家更了解、尊重氣球也是一門藝術。」

很多人覺得他成功了,但他自己並不確定。他認為後來的發展比過去的光榮重要,「人生是一本書,要到結束才能論定,我現在是還在努力。」

「自己有天分嗎?我只能說,到大學前都不知道自己會做氣球。」他的國中小老師同學看了新聞都很訝異,因為他以前是田徑選手、籃球校隊,跟氣球怎麼也扯不上邊。

「當大家都覺得不可能,把它變成可能,別人驚訝的表情是我最大的成就感。當被肯定之後,就會一再想要突破。」他這幾年開始培育學生,並帶團隊出國比賽,希望在國際上再寫下台灣的光榮。

陳奕偉從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世界第一,得獎的喜悅是短暫的,接下來是更多的挑戰。「我不會一直在那個位置,雖然自己沒想到可以達到現在的位置。我要趁年輕,再往上。」出國教學、擔任嘉賓、評審的邀約不斷,忙到不可開交的他,還打算做出挑戰金氏世界紀錄的作品!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