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011年 東元電機要什麼人?

跨界人才照過來

林靜宜
user

林靜宜

2011-01-01

瀏覽數 4,800+

2011年 東元電機要什麼人?
 

台灣傳統產業最近開始吹起綠色風,例如,全球自行車龍頭巨大機械轉型為綠色生活的Lifestyle 品牌;台灣老紙廠永豐餘,進軍電子書、生物能源、碳權交易;全球第3 大馬達廠商東元電機跨入風電、節能家電、3D 等領域,積極布局綠色產業。

傳產轉進新產業,最需要的就是跨領域的轉職人才。加上ECFA 讓兩岸市場快速變平的推波助瀾,傳產大廠以不輸高科技廠的規格與速度,進行科技與商業模式的創新,齊備未來的綠色競爭力。而,它們在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哪些人才?喜歡何種人才特質?東元電機總經理邱純枝說,現在是人才進入綠色產業的最好時機,這是為什麼?《30》雜誌專訪邱總經理,以下為精華摘要。

東元從馬達起家,集團跨足重電、家電、資訊、通訊、工程建設、金融投資與餐飲等領域。為了從傳統產業轉型,我們在2005 年成立綜合研究所,主要與各事業部門共同做進行前瞻性研發。像大型風力發電機、3D 產業,都是在綜研所先發展到一個階段,再丟到相關事業部。只要是明日之星的產業,都是我們的研究目標。

在節能、環保的趨勢之下,東元也延伸原有的核心能力,積極進入替代能源、節能家電等領域,例如從重電切入風力機械產業、變頻技術結合太陽能產業、電控技術發展節能產業。

我認為,現在是人才進入綠色產業的最好時機。第1,它是台灣的新興產業,有很多與國際先進技術合作的機會,對人才來說,可以立即與國際接軌。第2,企業在轉型過程,非常需要不同產業的跨領域人才。

傳統馬達經過百年演進,過去只要想著如何變得更小,但投入風電、車電等新領域,就需要風電、汽車產業的人才加入。

不僅新事業需要跨領域人才,既有的家電產業,也從傳統的機械、系統整合,走向數位偵控領域。

過去台灣人才都往IT 科技產業跑, 當我們跨入綠能、風電後,開始吸引一流的電機、電子人才進來,東元自製

第一台國人兩百萬瓦級的大型風力發電機,一台價值近1 億,營收很可觀,年輕人對這就會有成就感。我認為未來跨領域人才的特質是:

特質1: Open mind

Open mind,不只要有專業能力,還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能結合內外部資源。像RD(研發人才)不但能完成產品開發,同時又能做PM(專案經理),整合組織內外部的資源。 我們很鼓勵員工發展跨領域專長,公司內部透過交流平台、訓練機制,讓員工看到別的事業部在做什麼,有機會一起合作。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特質2:執行力的創新

執行力創新,指的是願意創新,不只有新點子,還要能執行出來。

特質3: 企圖心

企圖心,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意願,尤其是意願。因為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容易得多,若沒有意願,容易變成組織內的抱怨聲音。通常企業對重要職務都會參考過去主管的意見,離開上一個工作,盡量不要得罪你的主管。

另外,全球管理人才也是欠缺的。東元目前在五大洲、全球30 多個國家都有設點,新興市場像金磚四國皆有布局,電控事業進入俄羅斯,重電到中東、印度,馬達從美國延伸至巴西,家電進入澳洲,也積極開發東南亞市。

國際行銷人才是我們下個階段的需求。台灣人才相較大陸人才有優勢,中國的行銷人才光滿足當地市場需求都來不及,沒時間往外看。我很看好台灣人才在國際行銷、經營管理的能力。

中國市場也是發展重點。十年前,我們進入中國, 每個省分都像一個新市場,現在還有更多的市場需要設立銷售公司。當然,營業銷售人員需要當地人才,但只有營業,沒有行銷是無法看到市場全貌,這點是台灣人才的優勢。產業界限愈來愈模糊,未來是選企業,不是選產業。

我建議,30 世代要發展別人沒有的優勢,像願意接受跨國、跨領域的訓練,把這些經歷變成職場競爭力的資產。

還有一種人才是所有企業都需要的,就是能找新產品、新市場、新商業模式的經營企畫人才。這種能結合既有與新領域各自優勢,創造雙贏經營模式的創新人才,對較墨守成規的傳統產業來說,是找出新經營版圖的關鍵力量。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