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欽騏說,「設計者要有理念(concept),那是創作的根;創意是翅膀,它讓產品飛翔。」
朱欽騏(David Chu)是知名服飾Nautica 創辦人,這個品牌與Tommy Hilfiger 、Polo Ralph Lauren 並列為國際休閒男裝3 大品牌,而David Chu 不僅是這個品牌催生者,同時也是負責創意的服裝設計師。
2001 年,Nautica 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2003 年以高達5.8 億美元價格賣給美國最大成衣集團VF 公司。當時已經49 歲的David Chu 原訂要退休,沒想到才打了9天高爾夫球後,就覺得從前的日子比較有趣,決定重披戰袍再創立一個新品牌。
「對設計的熱情沒有辦法讓我退休。」David Chu 笑著說。他成立DC Design International 公司,不僅推出自己新創品牌LINCS,同時也幫其他知名的傳統經典品牌設計,重新賦予品牌新生命。
這幾年,他的創意翅膀已經成功帶領一些老品牌重新起飛,例如:30 多年頂級商務品牌TUMI,還有高爾夫球傳統經典品牌Jack Nicklaus 皇金熊。
曾經被業界喻為華人第一服裝設計師的朱欽騏,即使面對如過江之鯽的後起設計師,他對設計的想法與哲學一樣沒有改變,用同樣的設計邏輯悠遊行走於各種品牌之間。
設計的根 為什麼設計?
無論是自己新創品牌,或是幫傳統老品牌再造,朱欽騏第一個問自己的題目就是:為什麼設計?
他觀察很多新進設計師擁有很多好創意,但是卻沒有深層的設計理念,「這是很可惜的,因為一旦從產品進入品牌,深層理念才能成為品牌的精神。」
朱欽騏很喜歡用電影來比喻設計,他說,就像喬治盧卡斯或者是史蒂芬史匹柏,無論什麼題材,不同的故事,在他們手中完成的電影作品,一看就知道出自他們手筆。
服裝設計也是要讓消費者有同樣的感覺,讓他們一看就能心領神會是哪位設計師演繹出來的。
對朱欽騏來說,他從哪裡找自己的設計理念?答案是:從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開始。
他是一個很喜歡運動的人。1983 年,他設計六款夾克就是為了自己休閒運動時使用。找到自己的定點後,朱欽騏再從歷史去找設計的主元素。
「為什麼有些東西經過長時間洗禮仍舊流傳下來?這背後一定有它能引起人們心理共鳴的要素。」朱欽騏將歷史看成自己的設計導師,「歷史是一種借鏡,可以去推演未來。」
從歷史看,好的休閒服飾最重要的是功能。當時Nautica 創立時,消費者大為驚豔的就是它的用色鮮明,大家認為Nautica 讓休閒服飾變時尚了,「其實大家不知道,我的大膽用色不是時尚,而是功能。因為走在深山裡,萬一迷路了,色彩鮮艷一點比較好救援。」
對Nautica 這個品牌來說,設計的理念就是「休閒、功能」。當時他常說:「 形式必須跟著功能走。」設計若只一味求新求變,而不實用,就是失敗的設計。在朱欽騏親掌Nautica 20 年的時間內,他嚴控避免讓時尚走在功能前面。
離開Nautica 後,David Chu 喜歡上幫經典傳統的老品牌做產品改造工作。對他來說,這項工作依然是先取得品牌當初最深層的設計理念開始,「我喜歡研究它們的歷史,想知道他們的傳承為何而來?然後利用創意讓品牌精神重新煥發出來。」
「讓一個藝術品重新活在人面前」就是他認為這個工作最有意義的地方。
設計翅膀 不同元素調和提煉
朱欽騏不認為創意可以無中生有。他把創意看成是一個類似巫師提煉魔藥的過程,相同的元素,不同的配比就會有不同結果。
就像一部賣座的電影,有的是好劇本但完全沒有知名演員,有的是有特效、有名演員,但未必是好劇本的組合。在創意裡,DavidChu 最喜歡的字眼就是:combination,一堆元素相互交疊的結果。
就服裝設計來說,材料、顏色、功能,就是提煉創意的原料,每個設計師都要有自己體驗而來創意祕方。
即使在現在,David Chu 的事業橫跨美洲、亞洲,他仍舊會抽出時間去看最新的布料技術。「品牌的精神不會改變,但是工具會演進。」創意就是利用這些進步的布料技術交疊在色彩與功能設計上的效果。
設計市場 不要自限華人設計師全球正流行東方熱潮,對出身在華人世界的設計師來說,很容易陷入東方韻味設計的思維。不過,David Chu卻認為,設計無國界,所有設計都為了符合人們的心理需求,得到最多數人的心理共鳴,限制了地域就等於限制了自己的視野。
以David Chu 自創的LINCS 品牌來說,它是針對25 歲∼ 45 歲的年輕專業者設計的服裝品牌,走正式與休閒的混搭風。LINCS已經在北美擁有300 多個據點,計畫在2011 年正式進軍中國。
「對LINCS 這個年輕品牌來說,中國大陸市場是很重要。」朱欽騏看到,中國有愈來愈多年輕成功的商務人士,但服裝搭配的美感卻還有待提升。
「我不會因為要走大陸市場,就特別去弄一個東方味的東西。」相反的,朱欽騏想將西方專業服飾與休閒服飾的傳統文化帶到中國去。對朱欽騏來說,LINCS 進軍大陸不僅僅是市場拓展的考量,也具有開啟中國男士穿衣文化的教育意味。
目前,朱欽騏忙於奔走在美國、義大利、中國和台灣,日子過得一點也不輕鬆。「有熱情就不會覺得辛苦。」這句話也是他對有意從事設計這行業的年輕人最真切的叮嚀。
他開玩笑說,要像他或吳季剛一樣,一躍成為服裝設計界的電影明星,其實不無運氣成分。「有這種運氣的人很少。」所以,熱情才是支撐自己,引領自己不斷往前走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