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定時定額投資業務走在股市崩盤前,在漸具規模的共同基金市場中,一點也不顯眼。直到去年第三季,景氣復甦,熬了八年的定時定額才受青睞。
根據台北市證券投倍公會六月底的統計,定時定額參加人數約八萬五千人,還不到共同基金近五十萬受益人的百分之六。此起共同基金市場,定時定額投資規模雖小,但今年上半年,每月超過百分之二十的成長率,卻比整個市場快五、六倍,儼然投資界的生力軍。
這股買氣與衝破萬點的股市投資方法有些關連,但不盡相同。國際投信公司一位經理人觀察,股市大多頭燃起大家的理財興趣,不必進股市搶進殺出的投資管道,自然會吸引特定的小額投資人。尤其是想成家創業的年輕人、擔心高學費政策的父母,以及憂慮退休養老生活的中年人,更信賴這種理財兼儲蓄的投資特性。不必緊抓股市漲跌時點,而是放手讓時間來理財。
時常告誡子女遠離股市的陳老伯,從信箱的基金傳單弄清楚定時定額投資工具後,隨即將每月房租收入拿去投資。一開始,心情像「溜溜球」,被股市行情扯著滾上滾下,現在,則氣定神閒地勸子女加入。他說:「不會被股市套牢喔!」
對股市心存畏戒的小額投資人而言,定時定額的魅力在於「違反人性」,光華投信公司總經理章嘉玉一語切中要點。每月三千、五千元固定投資股市,別人賺錢時,不怕錯失良機,也不會盲目追進,買到最高點。
除了少賠錢,當然也想賺些錢。四個月前,金錢觀念十分保守的劉先生,將到期的銀行定存轉做定時定額理財基金,開始他第一筆「投資」。說服他的理由是「投資報酬率比定存利息高」。
不過,兩者有一點雷同之處。定時定額投資的儲蓄兼投資的功力能發揮幾分,都靠和時間比耐性:
投資報酬的多寡、風險的高低,大部分要看投資人投資時段內股市的行情、經濟情勢、景氣變動以及投資人是要搶短線?還是放長線、長期投資?
走完大循環是成敗關鍵
定時定額投資基金的學問不大。一位銀行專業人士認為瞭解它不難。首先,拿起筆畫三條線(見圖),依序是:每月基金淨值漲一元,一年內由十二元漲到二十三元;每月跌一元,年底跌到一元;第三條線,有漲有跌,十二元、十四元、十元、九元、十六元起伏,總的呈上揚走勢。接著做算數題,這三種基金淨值走勢,分別以兩種方式購買:按年初淨值,一次花十二萬元買完,或每個月一萬元依當月價格買進。年底,同時按當時淨值贖回。
結果得出,前兩種狀況少賺少賠。第一條線,定時定額投資方式,因單價升高,購買單位數少,所以年底賣出,較一次購足少賺;第二條線,因定時定額方式購買量多,在基金價格下跌情況下,損失比一次購足還輕些。最後一條線,漲漲跌跌大波動中,定時定額發揮了數學特性,綜合前面兩種優點,價高買少,價低買多;低價格或小幅上漲時忍隱住不賣。結果比一次購足方式買得便宜又買得多,投資報酬率最高。
在真實的股市裡,前兩條線就是小波段的切片,此時進出股市就是搶短線。第二條線則是大波段,漲跌之間,不予理會,就是長期持有。
因此,沒有任何投信公司或促銷廣告敢誇口直言定時定額投資基金一定賺錢;賺或不賺得視投資人怎麼買、怎麼賣。
換句話說,「一個月投資一萬元,五年領回一百萬元」、「定期定額投資報酬率比一次購足高」的廣告文案,可能成真,也可能不盡人意。投資人是否給股市足夠的時間,走完一次大循環,是成敗關鍵之一。
投資年限國情不同
那麼,長期持有時間要多長?一次景氣大循環要等多久?
沒有固定答案。國內最早推動定時定額業務的怡富投信總經理宋文琪解釋,台灣過去五年的股市投資報酬率約一九%,同時間日本股市從三萬六千多點重跌後,連跌七年,還沒回檔,景氣循環才走到一半。
按照投信、基金經理人的經驗判斷,開發中國家經濟波動大,一次景氣循環差不多要走三年,已開發國家經濟情況穩定,大約五到七年或更長的時間,年投資報酬率經常維持在百分之八到十二。
專家經驗歸專家經驗,台灣投資族群也有自己的時間經驗。一位排名前三名的投信公司負責人坦言,台灣投資人仍然習慣短線投資,投資年限的尺度比較特殊。台灣投資人的短期概念是三個月,中期是一年,長期為三年,對歐美投資人來講,短期是一到三年,所謂長期,則長達五至十年。她說,我們所謂的長期若放到歐美市場,循環只走到一半而已。
一樣是「長期」投資方式,但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定時定額可能是儲蓄兼投資的必勝工具,也可能不小心蝕本。
陳老伯八十二年進場時,基金淨值七.八元,之後三年都沒起色,甚至一度重挫三天,嫌贖回手續麻煩才繼續放著。直到第四年(去年)才有獲利,基金一漲就漲到十六元,投資報酬率足足上翻一倍。
當時也有人耐不住性子,蝕了本。這些投資人八十年買進,八十四年贖回,持有年限長達五年,但因股市循環末結束,所以沒有獲利。定時定額投資人可能蝕本的原因,除了自身資金有問題、收人驟減,不得不儘速了結以外,國際扶信公司經理分析,最主要的還是心理因素,對長期經濟走勢轉好缺乏信心。
心中要有把尺
儘管定時定額是違反人性的投資方法,但是它乎抑風險滾動複利的法力,還是難禦投資人驛動的信心,尤其面對未來不可知的信心。
曾有人以台灣股市做實證研究,探討投資股票持有時間與上漲機率關係。研究發現,持有五年以上,股價上漲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持有十年,則不必擔心下跌的可能性。
如果說,定時定額適合馬拉松賽,那麼短跑選手就不宜入賽。一般說來,認股權證、衍生性金融產品的變動快速,長期損益不可測,持有人放著不管更糟糕;單一或特殊的產業也不宜參賽,因為沒人保證七年後,它還能保持現在的榮景。至於準參賽選手,主要是股票型、平衡式一股票、債券組合一基金,投資標的範圍不能太小、太集中或是太單一化。
雖然在不成文的分類裡,定時定額被歸類為懶人理財術的一種,投信公司也為了跑這場馬拉松賽努力熱身,但這些都不表示投資人能「不戰而勝」,起碼也要清楚可以安心偷懶的原因。
專職壽險顧問的卓芬菁,不但為自己分散風險,以每月三千、五千元的定時定額方式為三個稚子投資教育基金,平時也和客戶交換理財心得。她總是這麼說:「心中要有把尺」,買時量一量,賣時也量一量,投資心路就不會太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