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容許失敗,才能成功

朱經武的傻聰明哲學

張育寧
user

張育寧

2010-03-01

瀏覽數 4,150+

容許失敗,才能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日本山梨縣超導懸磁浮列車,正以目前世界最快的車速──每小時580 公里駛進這個世紀。

你可能不知道,在超導懸磁浮軌道上產生的神奇力量,居然來自台灣科學家的發現。

他,就是剛獲得義大利科學和平獎的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也是中研院院士、「高溫超導體之父」朱經武(編按:另一位獲獎的是中研院院士吳茂昆)。

科學 發現空的境界

20 世紀自然科學的應用突破,幾乎都和「衝撞」、「破壞」有關,不論是核能或是燃油燃煤。但是朱經武團隊發現的超導世界,卻是人類奇妙的「和平世界」。

在這裡,冰封的零下250℃到109℃之間,有一個完全真「空」的世界,神奇的物理特性,讓電子通過不會產生電阻,不會對介材造成損耗,而且可以讓物體產生磁性快速通過。

照朱經武所說,這是一種神奇的「空」,如入無人之境。超導獨特的零電阻及抗磁性,不但造就了日本磁浮列車,也成為本世紀能源爭奪戰中,最神奇的和平武器。它,可以運用在輸送乾淨能源上,甚至可以用在高速電腦及醫療器材上,這些重大發現,讓朱經武成為諾貝爾物理獎人選的呼聲愈來愈高。

馬克吐溫筆下有一種價值,「沒有一種滿足,比你第一個人到達那個地方來得更大。」朱經武的科學路,信仰的就是這種人生價值。在超導研究上,他已走了44 年。

之前香港電台有一個特別節目,描述超級博士帶領「創新戰隊」,一起發明阻止科技退化的武器,合力打敗「退步獸」進擊。銀色面罩下眼神炯炯,一頭灰白亂髮,身著白袍與布鞋,扮演超級博士石開武的演員,就是朱經武。

24 歲即投入高溫超導體研究,44 年的時間,他成功把「超導體退步獸」,從零下250℃提高到零下109℃,足

足逼退了141 步。

1987 年,是超導重大突破的一年,繼瑞士科學家發現35K(攝氏零下238℃)的高溫超導材料後,朱經武的研究小組,很快將高溫超導提高到93K(攝氏零下180℃),開創了高溫超導研究及應用的新紀元,一舉成名,那年他只有45 歲。

朱經武投入高溫超導研究時,世人對超導體的了解少之又少,就像在浩瀚的宇宙中探險,永遠不知道終點在哪裡。不過,他說,科學的未知是一種迷人的境界,從人煙罕至的地方重新看世界,反而可以燃起探索未知的熱情火種。

人生 追求和平金鑰

即使是科幻影集,對朱經武來說,也是戲如人生;朱經武就是石開武,他在演繹的,是一個基礎研究科學家不可不具備的特質:對創新瘋狂執著,對未來永遠樂觀以對。

真實世界的他,胸前心臟的位置,永遠一條紅色領帶,象徵快樂、積極,即使今年已68 歲,說起超導研究,眼神立刻亮了起來。

宇宙太多未知,未知反而充滿神奇的力量。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愛迪生發明的電燈,把世界從黑暗變成光明;朱經武窮盡一生追尋的室溫超導體,將把資源浩劫、爭端不斷的世界,變成資源永續的綠色和平世界。

電阻,是指電流通過導電體遭遇的阻力,阻力愈大,電流就會轉成熱能而被消耗。愛迪生的電燈,就是利用電阻極高的鎢絲當作導電體。愛迪生點亮世界,也開始人類對電力的高度需求。超導體述說的科學故事,則要把人類的電力應用,帶到乾淨的綠色世界。

風力、太陽能等綠色乾淨能源若要大量發電,大多必須建立在人煙稀少的區域,但現有的輸電系統在輸送電力時,有一半左右的電力會因為電阻原理而被消耗掉;因此,人口密集的城市,被迫依賴具有高度爆發力的核能發電。

運用零電阻低耗能的特性,超導體電纜能讓沙漠裡的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廠,送電到千里遠外的城市,過程幾

乎沒有耗能,那麼高汙染性又充滿核爆危險的核能電廠,就能夠走入歷史。

超導體的另一個特質抗磁性,就是把超導體放在磁場中,當溫度達到零電阻的臨界溫度時,超導體會出現強烈的抗磁性,在磁場中懸浮起來。超導體的強磁場能夠實現低汙染、高能量的核聚變發電系統,直接把核能電廠變成乾淨能源。

態度 赤子心傻聰明

把「未知」當作快樂的泉源,把「失敗」當作新發現,68 歲的朱經武,形容自己有股「傻聰明」。也因為這股執著的傻聰明,帶他打開超導的門,世界因此大不同。

朱經武每週工作7 天,一股傻勁,「到實驗室工作像週末去郊遊一樣輕鬆,」連睡覺都在夢境中尋找實驗的靈感。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在實驗數據還沒出來時,跟學生「賭」下一個數據會上升或下降,一碗牛肉麵的賭注,不只是他照顧學生的心意,還是在未知世界裡悠遊的赤子之心。

因為這股傻勁,朱經武把失敗當作一種學習,「就算是跌倒,也要抓回一把沙。」母親從小在耳邊反覆的一句話,讓他變成自己口中「快樂的傻聰明」。

朱經武的恩師,也是高溫超導研究權威馬蒂亞司(Matthias)過世前,曾把一大疊自己的實驗成果交給他,「這些二次大戰時才製造出來的材料,我只研究了幾項,就有許多重大發現,你只要繼續做,一定很快就會有成果。」事實上,研究了44 年的超導,試過無數種材料,常常門後依然是未知。他卻維持一貫的樂觀,「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種新發現,至少,我知道打開門後,這裡已經沒有我要的答案。」

傻聰明,就在享受探詢宇宙新境界的快樂,即使打開所有的門,發現背後沒有答案,也沒有關係。

朱經武的岳父,是中國知名數學家陳省身。在科學的這條路上,岳父對他說,「做研究不應該和別人擠破頭搶熱門,而要開創新路。」

熱情 享受逐夢之樂

朱經武很早就選擇了「對人類生活有幫助」的超導體,也因為不怕寂寞才有了今天的發現。聚光燈群集的舞台,眾人稱羨,朱經武卻不這麼認為,「你說我成功了,其實我自己感覺沒那麼偉大。」心中延續燃燒超過40 年的科學夢,要追尋的是科學家的典範,「我的岳父在過世前,都還在研究數學,那就是一股熱情。」

台灣30 世代的徬徨,朱經武認為,年輕人不是缺乏熱情,而是無法以快樂的心情,自由選擇自己所愛,他說,「學習不應該只是為了利益,學習也是要讓生活更豐富,為了追求夢想成真的喜悅。」

從小跟著擔任飛機維修師的父親,學會動手做的快樂。小學時,他自己買材料組裝礦石收音機,享受「別人不知道的快樂」。朱經武說,快樂有很多東西,不僅是第一,他對於子女教育也是抱持「你能快樂,我就快樂」,這是真正熱情的來源。

不管是面對現在或未來,朱經武給30 世代的建議是,「允許失敗,才有成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