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獨家專訪作者肯.羅賓森:讓天賦自由吧!

許綠芸
user

許綠芸

2010-03-01

瀏覽數 20,400+

獨家專訪作者肯.羅賓森:讓天賦自由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為了五斗米,人最初的熱情,常被拋到海邊。

「我的人生為什麼這樣?」更是大多數人經常自問的問題。

人的天賦到底如何自由,讓熱情持續在人生中發酵? 這個問題看在全球長銷熱賣的《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作者肯.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眼裡,那是因為,「你可能不認識自己」。

讀過羅賓森有關「天賦」的資料,我心裡還是有許多質疑──天賦,是否真的每個人都有?又或者,丟掉原來生活的一切,就會尋找到天賦?

這是一個早餐對話。我起了大早,撥了越洋電話給人在美國西岸的羅賓森,希望他能為我解惑。

內省外探 尋找天資

書中所提到的「element」, 被翻譯成天賦, 其實並非只是「與生俱來的天分」。因為一項天賦,必須經過4 個自我檢視與實踐的試煉──天資(aptitude)、熱情(passion)、態度(attitude)以及機會(opportunity),才能到達所謂的「天賦自由」。

但是,大多數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天賦為何。根據《30 雜誌》日前的調查指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台

灣30世代,僅僅占了兩成,由此可知,清楚自己天賦所在的人,其實並不多,何況天賦自由?

於是,我向羅賓森提出了第一個問題,「天賦,要怎麼尋找?」

羅賓森回答,「尋找天資的方法,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雙向旅程,」 在這趟旅程當中,「向內自省」和「向外探詢」同樣重要。

羅賓森所謂的「向內自省」,指的是花時間和自己相處。試著回想自己的人生旅程裡,曾經被什麼吸引?又或者曾經自然而然地投入某件事情裡,後來卻因為種種原因,這件事情不再被重視,甚至被淡忘,「可以翻翻過去寫過的筆記,很有幫助,」他說。

天賦,也可能藏在你想都想不到的地方。這時你必須「向外探詢」,親手用筆寫下過去從未嘗試做過的事情,把「自己」放進未知的可能裡,藉由外在變因或貴人的檢視,發掘未知的潛力。

確認熱情 神馳其中

當羅賓森解釋完「天資搜尋」的方法時,我腦袋裡的問號更大了,假設一個人藉由內省外探,找到了很多種天資,又怎麼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於是我大膽提出第二個問題,「要怎麼確認,我尋找到的就是真正的天賦?」

「如果是真的找到了,『時間』會變得不一樣,」 羅賓森進一步解釋。找到天賦時,人的熱情就會被激發,會自

然而然地要求自己反覆不斷操作這項天賦,在過程當中,身體不會感覺到疲累,不知不覺地,時間好像變短了,2

小時過去,你卻感覺只有5 分鐘,那是因為熱情,讓精神進入了「神馳狀態」。

「創造力大師」契克森米海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說,當人們全神貫注在活動中時,會喪失時間感,並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有極大的滿足感,此時,人們便進入「flow」的狀態,且將自己的技能發揮到極致。

還沒深究「天賦自由」理論以前,也許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想法,認為找到天資,拋開一切擁抱它,就會得到天賦自由。事實上,探尋到天資,只是天賦自由大門的敲門磚,後頭的考驗,才開始而已!

因為在反覆不斷地操作練習的過程中,身體會勞累,精神會疲倦,但是,唯有發自內心,自願持續花費時間、

力氣去「確認」,維持熱情不減,才可能靠近天賦自由,「如果你做的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情,5 分鐘就會變一整

天,」他打了個相反比方。

克服艾比林矛盾

天賦自由的4 個要素中,「態度」尤其重要,因為它代表了冒險的勇氣,遇到否定或反對的聲音,也不畏懼。

羅賓森在書裡提過的「艾比林矛盾」(Appline Paradox),指的是周遭意見,雖然不一定正確,但如果大家都朝向同一錯誤方向,通常會誤導自我判斷,例如當一群人都告訴你今天是禮拜天,你可能真的會覺得自己記錯日子。

因此我問他,天賦自由的路上,是不是也是會有「艾比林效應」,使人不敢實踐?

「就算找到了天賦,有人勇往直前,也有人不敢實踐,這全看態度,」羅賓森接著說,不敢的原因,除了因為自信不足,社會與文化的整體阻礙,也常常是天賦自由之路的阻力。

克服周遭障礙,需要勇氣,羅賓森在書中提到,當哈蒂(Zaha Hadid)發現自己出生的回教國家,對女性地位的壓迫,可能讓她的建築天賦無法伸展,便毅然決然脫離宗教文化束縛,移居倫敦、美國,也因為這個決定,歷史上才有可能出現第一位獲頒普立茲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

「重點在於,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羅賓森藉此重申了「態度」背後,隱含的是冒險排拒所有外力,「雖千萬人而吾往矣」的自信以及無比勇氣。

準備好了 才有機會

在羅賓森解釋完第三要素「態度」之後,我發覺到,唯有歷經尋找、反覆練習的辨證,甚至需要力排眾議的勇氣,才能夠穩穩地走在天賦自由的道路上,這更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因此我問他,對這句話的想法。

「藉著做喜歡做的事,會得到繼續下去的能量,」他藉此同意我的問題,天賦之路,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促使人走下去,也唯有持續走,隨時保持能量,充分準備,機會出現之時,讓天賦得到自由,開花結果。

自由,其實是天賦之路的結果,但是,每個人生的結果都會達到同樣的結果嗎?因此訪談的最後,我問羅賓森,有沒有可能,一輩子就是在尋找的過程,始終無法到達「自由」狀態?

「人生,不是只有尋找天賦這個責任,有些人一輩子只能做一件事,有些人則需要不斷找新鮮的事物,獲得能量,這是選擇問題,」羅賓森說。不論你的選擇為何,只要歷經尋找,yes 或no 都是答案。羅賓森認為,天賦自由的道路,其實是「自我認識」的過程,重要的是,藉著這條路,和自己相處,了解自我。

訪談後,我發現,天賦之路,就像觀照人生的一種方式,天賦自由,可能不是人人做得到,卻是自我探索的方法。因為探尋,人會更加了解自己,也讓生命旅程上的腳步踏得更清楚明確,就像羅賓森告訴我,「我要說的,不是怎麼做能夠找到天賦,而是說服你,『尋找』很重要,而且隨時可以開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