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北街頭的柳絮慢慢吹落之際,卻發現身旁沒人能與你分享這美景,如果長耳兔、花生鳥、鞭炮鱷魚、台客熊,與名叫麻糬和芋圓的小狗排成一列陪著你欣賞,這美好的景象是不是變得更溫暖了?
這是插畫家wawa 劉瑞琪的禮物書中的一張插畫,把孤獨的台北街景加上了扮相可愛的小動物。可愛的芋圓不僅出現在禮物書的插畫,也出現在HTC Touch 手機上。宏達電推出由劉瑞琪所彩繪的3 隻限定版手機做網路公益競標活動,原價1 萬5 千元的手機,最後以7 萬元結標。
除了手機,你還可以在捷安特女性自行車、麗嬰房、台北探索館、雲門舞集海報、iRoo 服飾等地方或相關產品中找到同樣色彩鮮明、風格獨特的繪畫。鮮少人知道,這些全都出自於從兒童繪本開始創作生涯的劉瑞琪之手。
插畫家「錢」途 東、西不同
插畫家在國外始終是備受推崇的職業,在台灣卻是個許多人還感到陌生的職業名。在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念了8 年插畫的劉瑞琪說,如果念美術系的學生在街頭畫速寫,一般人頂多點點頭表示讚許,但是如果是念插畫系的學生,多數人會馬上稱讚未來前途無量,因為畢業後不是在迪士尼就是在皮克斯動畫公司(Pixar Animation Studios)工作。
但在台灣,插畫總在眾多藝術領域中被遺忘。當時從復興工商美工科畢業後的劉瑞琪,儘管插畫是自己的興趣,但是礙於家人認為插畫是個「養不活自己」的行業,所以在美國選擇科系時,順著家人期望念電腦動畫,卻因為興趣不符一路換科系,廣告、平面設計、電影系,幾乎所有科系都換過一輪了,最後才與媽媽以「不能當掉任何一科」的條件達成協議,換到自己最愛的插畫系。
「畫畫讓我可以合法的天馬行空,」留著妹妹頭、三十歲出頭仍保有赤子之心的劉瑞琪說出她對插畫的熱愛。從小就愛幻想、愛畫畫的她,在美國留學的前5 年全在打基礎,舉凡素描、雕塑、剪貼、攝影都是必修課,一直到後來3 年才開始專攻「變形」的插畫,從先前具體的繪畫訓練轉為能夠天馬行空的插畫。
舊金山星巴客 展出劉瑞琪3年
也因為愛畫成痴,劉瑞琪在舊金山的星巴克咖啡店打工時,因為她愛在小黑板上的菜單旁加上插畫,讓店經理發現她的繪畫專長,打破了星巴克店內擺設必須一致的規定,開放店裡面展出她的作品,一展就持續3 年。
這些專業訓練和機緣,讓她繪畫的基礎穩固,磨練出插畫所必備的觀察、構圖、用色等才能,讓當時仍在美國求學的她接下格林出版社的兒童繪本插畫工作。
趁著美國留學的返台假期,劉瑞琪自嘲自己有點傻呼呼地跑到格林出版社應徵兒童繪本的插畫工作。當她拿出作品集時,正巧格林文化創辦人郝廣才經過,看到作品集問說:「這是誰畫的?」格林的員工指指站在一旁的劉瑞琪,馬上就獲得面試機會,接下第一個兒童繪本的插畫工作。
非常愛說故事的劉瑞琪,對於插畫這件事情始終抱著不滅的熱忱。「每個人從小都有自己的志願,有人想長大去開飛機,有人長大想去開公車,但是禮物書是為童心未泯的大人畫的。記錄靈感的繪畫日記,上面是靈光乍現的創意與片段想法。有誰真的在長大的時候完成自己的夢想過?」劉瑞琪說,她很慶幸自己能夠有機會完成從小的夢想,既然是自己選擇的路,就算返國後曾經窮到戶頭裡只剩下79 元也都繼續畫下去。
之後漸漸有愈來愈多人認識她的插畫,開始推出一系列給成人的禮物書。這禮物書的內容來自於她私密的繪畫日記本,將她每天所見所聞、或是在咖啡廳裡觀察到的情侶或上班族,畫出對他們的想像,成了一篇篇小小的故事。
「我的靈感就是從每天的觀察中出發的,」劉瑞琪開心地說,「我每天從一睜眼開始到晚上睡覺的每一刻,都在紀錄著我對人的想像。」
出版、3D動畫到企業 都需要插畫人才因為繪本漸漸為人熟知,開始有企業喜歡她的插畫風格而開始與她合作。例如捷安特當初要推女性自行車時,就希望將劉瑞琪的平面繪畫轉到立體的車身圖騰設計,以及週邊商品。或者是宏達電的HTC 手機背殼上印上劉瑞琪的插畫,並推出相關的手機週邊商品。
另外,服飾公司iRoo 看上了劉瑞琪鮮豔的插畫風格,希望她能以同樣的色彩風格,利用人物展現出時尚感。於是,原本只是畫出她因為家裡小狗不乖而生氣的「氣呼呼」小姐,在加上時尚的彩妝及皮包之後,搖身一變成了服飾店內牆上搶眼的圖騰。
這項對於向來常用動物說故事的劉瑞琪來說是個突破。與企業合作,最忌諱提供相同作品給不同的企業使用,因此要「不斷地跳出自己的框框,保有企業想要的元素,卻不脫離自己的風格是很重要的。」劉瑞琪強調。
從2D 平面插畫轉到空間設計,現在劉瑞琪的插畫領域又擴展到3D 動畫。劉瑞琪目前與酷分子多媒體合作,將她所創造的人物和動物以動畫的方式呈現,期望透過台灣自製的動畫能夠打開國際市場。
從人們口中「那個畫畫的」走到插畫家的路上,劉瑞琪不否認經歷很多挫折和委屈,例如違約使用她的著作或是積欠稿費,常常看著心血被人冒用卻礙於無合約而無法索賠。但是憑著對插畫的熱愛和專業訓練,即使不能賺大錢,只要回到插畫的世界,她就是王,就是自己,「就是那個愛畫畫的我!」劉瑞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