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減肥、治病到心靈醫治,愈來愈多人熱中斷食。斷食擁護者認為透過斷食可以潔淨身體、靈魂,讓人們彷若脫胎換骨。
邁向中年的近藤感到身心都歷經極大的負擔,於是他決定斷食七天。斷食後的他,體重減輕、血壓下降、易瀉的體質改善、香港腳痊癒、眼睛不再感覺疲勞,連睡眠時間也為之縮短。他對事情的看法也改觀了,常常抱著感恩的心、易受感動,注意力提高,充滿自信。
修身也修靈
一頁頁斷食手記記載著斷食者經歷的神效故事:在媒體、斷食產品相關業者以及試過者口耳相傳的號召下,吸引著更多的大眾姑且試之。
或稱禁食的斷食,在佛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的經典中都有記載,指的是戒絕食物,修持靈性,以達到更接近超越者的目的。在印度,短期斷食是日常的一種養身方式。近年來,由於肥胖、慢性病增加、各式疾病增生,坊間斷食提倡者於是開始強力促銷斷食(一般是七天),認為斷食可以讓你改善體質、「避免文明病症的威脅」。
一家斷食業者提供給客戶的指導說明書中寫著,由於長年攝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及食用青菜水果的殘餘農藥、化學色素及其他的傳染病菌,聚集在體內產生毒素。他們認為這些毒素附著於腸壁,稱為「宿便」,是「萬病之源」,斷食就是要清除這些宿便。斷食業者一方面提供楓糖漿補充身體少許糖分、減緩組織耗損,另一方面則是提供蕃瀉葉及辣椒粉刺激腸胃蝠動,增加排便的效果。
在《治療--從個人到地球》(Healing, Personal to Planetary)一書中,作者布朗認為斷食讓器官淨空並且獲得休息,讓細胞再生更有效率。他舉證,很多的斷食支持者提出數以千計的案例證明斷食的效果,這些人患有的氣喘、風溼性關節炎、失眠、偏頭痛、皮膚、消化性疾病以及其他數十種疾病紛紛復原。從印度引進台灣的阿南達瑪迦則是一個倡導斷食的信仰團體,他們也認為斷食是身體自然的淨化過程。他們認為,病菌會侵入人體是由於體內過多穢物導致身體變弱,無法抵抗它們。在《喜悅之路》一書中,作者強調由於吃太多的酸性食物(肉類、精緻以及油炸的食物)使身體變得太酸,引起許多疾病。而情緒的緊張及低潮,也會刺激激腺體製造強烈的荷爾蒙及酵素,這些都是有毒的廢物,不易排除。
斷食者強調斷食可以治療疾病,宗教團體則著重斷食可治癒心靈。
在阿南達瑪迦的斷食主張中,他們認為斷食是為喚醒真正的自我意識。在《食物斷食與健康》一書中指出,由於不需要用多少精力消化食物,可以引導這些能量用來提升心智到更高境界,因此斷食期間是靈性修煉的最好方法。
根據東正教的說法,斷食是靈魂的養生法,是潔淨與治療靈魂的手段。基督教雖然強調上帝必定供應食物使人得飽,但是也認為過食對精神生活有害。當以色列人前往上帝所應許的一塊流著奶與蜜的迦南地時,上帝警告他們要警醒,不要因為這樣而忘記上帝。
節制食物學自制
斷食在宗教上還帶有認罪、禁慾及苦修的意義。聖經中記載,當尼尼微的罪惡達到上帝面前,上帝征召約拿警告尼尼微城的人民,限令他們在四十天內悔改,否則難逃天譴。尼尼微全國上下披上麻布,坐在灰中禁食禱告、認罪,於是上帝赦免了他們。韓國禱告山的崔子實牧師表示,實行禁食禱告會轉移上帝的手,得到救贖。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一九九六年三月向教友發表斷食的意義指出,贖罪的斷食與治療性的斷食不同,但是它可以被視為是對靈魂的醫治。斷食的意義之一就是幫助人們恢復內在的生活。他說:「為節制食物而努力,也會連帶地對其他不需要的事自制。」
但是,在一片健身靈修的聲浪中,還是出現一些,對斷食抱持比較嚴謹或是對於斷食療效不以為然的人,像是西醫以及營養師。
西洋醫學一向視食物為積極的因素,認為「適當的食」才是健康之道,因此反對斷食。他們認為食物是體力與活力的來源,人體有一定的熱量與蛋白質需求,三大營養素(醣類、蛋白質及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都是人體所需要。如果沒有攝取足夠,從醫學的觀點來看是不健康的。
很多的營養師則表示,在長期不進食的情況下,身體會先分解肝醣以供人體的能量需要,但是一旦肝醣消耗完畢,會繼續消耗體脂肪及蛋白質。在進行大量體脂肪及蛋白質分解過程中,體內會產生酮體,可能導致酸中毒現象。營養師鄭金寶雖然贊成不超過一天的斷食,但是他仍表示,斷食期間不鼓勵完全不吃東西。常在媒體寫專欄的王景聰醫師認為,還是需要攝取足夠的醣類以及蛋白質,以免健康受創。
不如學吃
即使贊成斷食的阿南達瑪迦也表示,他們並不鼓勵長期的斷食(主張一個月內斷食兩次,每次斷食三十六小時),因為他們認為現代人堆積過多的不潔物,不能忍受長時間斷食,而且還可能有危險。
雖然斷食「排除體內毒素」的說法,廣被大眾接受,但是部分醫生仍然持保留態度。內科醫師李宣書、林志明在消費者報導雜誌「斷食安全嗎?」一文中表示,食物殘渣在大腸內固然會經細菌作用產生毒素,但是這類毒素經由正常肝臟的代謝,並不會造成傷害,除非是肝衰竭的病人。對於含有殘餘農藥、不易代謝毒物的食物,他們認為應該是避免吃,而不是用斷食的方式排除。
王景聰醫師據經驗表示,斷食不太可能達到完全清除毒素。他認為清除體內毒素的最好方法還是要提高體內清除毒素的能力,也就是規律的運動、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均衡飲食。
至於斷食的治病效果,也是人言言殊。長庚新陳代謝科的醫師黃朝俊首指出,體重超過二0%就容易有高血壓、血脂肪及血醣偏高的現象,病人只要減輕五%到一0%,症狀馬上就會改善,不見得是斷食的神效。
從醫學的觀點來看,斷食危險之處提醒人們需要格外地小心。但是既然食物是人類無法長期避免的,不管你是要減重還是治病,重要的遠足要學習如何健康、適量地攝取食物。
斷食原則
雖然部分斷食者一再表示斷食時不會有什麼飢餓感,斷食也不如想像中困難;斷食書籍當中也充斥著諸多過來人的神奇經歷,但是仍有部分人有過痛苦的斷食經歷。至於坊間很多的斷食書籍都是直接翻譯的,錯誤不少,若是照著書本去做,可能會發生問題,還是需要跟專業人士及團體多多詢問和溝通。
有人斷食時毫無飢餓感,但是復食後卻大吃特吃。有人斷食一半難忍飢餓,暴食的結果是讓自己更痛恨自己。而且控制食欲的時間比想像中的長,除了斷食之外,減食需要數天的時間減少食量,復食也需要數天的時間慢慢增加食量,在這期間都不能多吃。至於完成斷食後若想要維持斷食的「成果」,就得烙遵少食的飲食原則,否則很可能兩個禮拜後體重就回升,甚至比斷食前更胖。
阿南達瑪迦的陳宇恬表示,短期斷食一天比較能避免這樣的狀況。日本絕食研究會的創始者甲田醫生則表示,長期斷食會使體力消耗過巨,同時飢餓感的侵蝕超乎想像,一般人絕對難以忍受餓得快要死去的煎熬。因此,斷時終了之後,壓抑良久的食欲會爆發出來。
隨著個人的狀況不同,斷食可能會出現的不適症狀非常多,像是頭痛、暈眩、嘔吐、虛弱、忽冷忽熱、發抖、手腳麻痺、腸絞痛等,這些不舒服的症狀連專業斷食指導者有時候都很棘手。甲田醫生就曾在《斷食、少食的驚人效果》一書中,詳列斷食的反應症狀,認為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某些器官出問題,若不善加處理,可能危及生命。他舉例斷食期間所出現的噁心或嘔吐症狀,有時候會造成胃部與十二指腸潰瘍乃至大量出血和穿孔的現象,甚至有人因營養失調,導致心臟衰竭死亡。因此想要長期斷食的人可能不能認為斷食只需要靠意志力,還是要顧及個別身體的狀況,經醫生反覆評估可否進入正式的斷食。建議初次斷食或想長期斷食的人務必找事業人士指導。
沒有任何速成的養生方式。你的身體狀況、身材曲線絕對是長期造成的結果,不要誤以為一次斷食就能讓你脫胎換骨,健康的身體還是需要排除「過食」的習慣,養成「適度的飲食方式」。
(陳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