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旗下,擁有部落格瀏覽人次破億的人氣作家彎彎,創業第一年,就被誠品好讀評選為「最佳獨立出版社」,第一本創業作品,就入圍2005年金鼎獎最佳藝術生活類圖書大獎。創業三年,出版的「彎彎塗鴉日記」系列,就熱銷達四十萬冊,這些輝煌紀錄,出自「自轉星球」。
星球的主宰者,是今年才32歲的社長黃俊隆,同時,他也是公司裡唯一的員工。
一人出版社的自轉星球,以平均單價每本250元,光是「彎彎塗鴉日記」系列,就創下1億元的市場規模,並帶動市場一波部落格作家出書風潮。
追夢迷航,黯然放棄音樂夢想
攤開黃俊隆的經歷,很多人會認為他太勇敢。25歲進入職場,四年內他換了四家公司,其中兩年半擔任唱片企畫,一年從事出版。甚至曾有半年,他流浪在台北的咖啡館和二手書店間。
因為熱愛音樂,從學生時期開始,他一心想進唱片業。退伍後,毫無工作經驗的他,憑藉著自己手工設計的精美自傳,贏得四家唱片公司的青睞,最後,他選擇進入和自己想法相似,以特異調性著稱的魔岩唱片擔任企畫工作。
糯米團的「青春鳥王」專輯,讓他一炮而紅。「黃俊隆是個很有才華的年輕人。」中子文化負責人張培仁說。在這位開創國內獨立音樂界教父的心中,即使時隔多年,仍留下這樣的印象。
看懂了非主流音樂市場,接下來他挑戰主流音樂的遊戲規則,於是進了當時大牌雲集的本土唱片公司。在一場又一場和歌迷近距離接近的機會中,他觀察到粉絲和偶像之間的關聯,也學會了怎麼看市場,同時,也見證了唱片界的沒落。「談音樂的本質,記者要寫才有鬼!」他無奈地說,從沒想過音樂產業必須靠著製造緋聞與排行榜遊戲來銷售。
他選擇離開唱片界。年輕的夢想失了焦,他面臨了人生最灰澀、空白的片刻。整整半年時間,黃俊隆困在自己的荒島上。
他逼自己和一般上班族一樣,每天8點出門,帶著四到五本書,在公館汀洲路的咖啡廳裡看書、看人,有時也在二手書店裡挖寶,在6點太陽下山時收工回家。他像雜食性的野獸,貪婪地涉獵各種書籍,終於在層層堆疊的書籍縫隙中,看見出版這個缺口。
最後出擊,50萬創業放手闖蕩
喜歡閱讀的動力,讓他決定重回主流體系闖一闖,擔任出版企畫的工作。他進了當時業界數一數二的大型出版社。礙於成本壓力,大型出版社的企畫人員一個月必須負責四到五本書籍,他形容自己像是生產運輸帶終端的加工者,收到書籍時,離上市時間不到三個月,層層負責的科層組織,也相對擠壓了書籍企畫出版的創意發想空間。
一年後,他離開出版公司,決定放手一搏。他向親友籌資50萬,給自己五年的時間,100萬的額度當作「夢想成本」。如果創業失敗,他會乖乖依循父母期待,回鄉當公務員還債。
準備創業的前三個月,他不光是忙創業,甚至也到南陽街旁聽公職人員的考情資訊,了解自己一旦失敗,將面臨怎樣的生活。「夢想,其實是千瘡百孔的。」他說。
創業作《日常V.S荒島的一天》終於問世,224頁的手工設計,每一頁都是不同的編排,他賣給讀者的不僅是文字,更是包裝、印刷都能反應主旨的作品。這本前所未見書,衝擊了書店通道,店員無法歸類,抱怨頻頻。
這正是黃俊隆的企圖,他立志當一隻撼動出版界的創意跳蚤。
變身跳蚤,撼動出版界群象
「跳蚤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卻往往能左右下一波的方向,我要打破大家對書的想像。」黃俊隆說,他要將唱片和出版結合,將唱片製作的設計,帶進書籍包裝的概念。
他堅持每年只出版四本書,每本書花上一般出版社三倍的時間企畫,並且在書籍企畫流程中,加入「創意編輯」的角色,他邀集其他領域的創意人,在出版前開五次動腦會議。傑出的創意表現,打響自轉星球的名氣,也獲得第一座金鼎獎,成功的速度超乎他的預期,創業隔年,他就還清借款,也開始能向父親證明,自己不是稱斤論兩在賣書,而是認真地在做書。
「書不能再只是獨立於人的生活步調之中,創意經濟必須是跨業的整合。」他分析,出版界和音樂界的萎縮,其實是相同的挑戰,人們的休閒選擇更多,競逐的不只是消費者口袋裡的錢,更是時間。
黃俊隆站上制高點看競爭,他指出,在彎彎作品最暢銷的通路──便利商店中,競爭對手不是書架上的吳若權或吳淡如,可能是周杰倫的CD或線上遊戲光碟。他決定以這樣的定位,策畫彎彎的產品,以出版界罕見的「經紀人」制來經營彎彎,也讓剛出道的彎彎,捨棄了大出版社,選擇定居自轉星球。「黃社長提出的是全面性的企畫,不是一件作品而已。」彎彎說。
兩個創意人的結合,一炮而紅,在每年出版的四萬種書籍類別中,為部落格作家找出另一條路,也寫下三年暢銷四十萬冊的奇蹟。因為懂得產業發展的趨勢,黃俊隆在出版界的寒冬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當大象們困於龐大的出版壓力導致資金堆積,倒閉頻傳的時候,渾身是勁的小跳蚤反倒成了重塑產業版圖的新勢力。
黃俊隆的小宇宙,終於因為他的努力開始發光,為自己的星球在出版銀河中繪出一條新軌道。
黃俊隆/32歲
◎自轉星球文化創意公司社長
◎文化大學廣告系畢業
◎曾任職於魔岩唱片、豐華唱片、時報出版、大塊出版
黃俊隆的成功錦囊
1.設定停損點:立下目標後全力以赴,一旦失敗,勇敢停損。
2.先學知敵、再學做自己:創業前先了解產業大象的遊戲規則,才能成為大象踩不死,又具有破壞力的跳蚤。
3.站上制高點看競爭:當通路與消費行為改變,競爭方式與競爭對手也可能已經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