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一項對台灣地區一千一百七十五人(本省籍佔七五%。外省籍佔二五%)的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人認為他們在就業、陞遷跟選擇結婚對象時,都不受省籍因素影響。
這項調查也發現,有約半數的受訪者自認是「台灣人」,約三分之一自認是「中國人」。外省人自認是中國人的比例高於本省人,但是也有約四分之一的外省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三分之一有通婚現象
訪問對象當中,有約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的家庭有本省人與外省人通婚的現象。受訪的外省人中有六五%的人嫁、娶本省人。由於外省籍人口比例只佔台灣地區總人口的一四%,因此與本省籍通婚的比例頗高。
雖然目前國語是標準語言,但是調查顯示,閩南語仍是普遍通行的語言。受訪的七五%本省籍人士中,有六成左右在家說閩南語;有工作的受訪者中,半數以上的人在工作場合也說閩南語。在佔受訪者二一%的軍公教人員中,有八四%說國語;佔受訪者二0%的大專程度以上人中,有六五%說國語。
本省在語言使用上也有「南腔北調」的現象:佔受訪者中三0%的台北市人中,在家裡或工作場合中多說國語,各佔五四%和六六%;佔受訪者一二%的高雄市人多半說閩南語,比例各為六四%和五五%。
受訪的本省人中近三成的人在家說國語,外省人說閩南語的也有一成多,這與本省和外省人通婚不無關係。
從調查中也可發現,教育程度在大專以上者,通婚現象較普遍(近半數),並認定自己是「中國人」(佔六成)。足見教育程度較高者,省籍觀念也較淡薄。
這次調查的樣本結構:男性佔四六%、女性佔五四%;年齡在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者佔四四%。三十一歲到五十歲佔四一%,五十一歲以上佔一五%;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者佔一一五%。中學程度佔五五%,大專以上程度佔二0%;地區分佈台北市佔三0%,高雄市佔一二%,其他縣市佔五八%;籍貫分佈本省籍佔七五%,外省籍佔二五%。由於台灣地區人口結構本省籍佔八六%,其他省佔一四%。因此分析時已按實際人口比例加權。
此外,在問及工作場合使用的語言及人事任用是否考慮省籍因素,已除去學生、家庭主婦或無業者,只訪問目前正就業者,這兩個問題的有效樣本數是六百七十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