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咖啡連鎖店星巴克今年很倒楣,6月底,股價跌至近二年最低點,逼得財務長凱西(Michael Casey)現身說明,坦承今年要達成預估獲利目標,「很辛苦」。而導致經營辛苦的主因之一,居然是牛奶漲價!
別小看牛奶,星巴克一年要用掉將近9300萬加崙,相當於一艘超級油輪的載油量;今年光是花在牛奶上的支出,就要近2億8000萬美元(約92億新台幣),比去年增加33%,相當於去年總營收的3.6%。
原物料環環相扣,價格全面勁揚
全世界牛奶都在漲價,台灣也無法例外。7月中,國內生乳收購價格,十年來首度調漲,每公斤漲3元,而零售的牛奶,近期漲幅在一成上下,預估到年底,奶粉更要上漲一倍。
為什麼牛奶猛漲?原來是連鎖效應,油價不斷調升,農產品也跟著貴了;不是因為運輸成本,而是部份農產品,譬如飼料玉米被拿去生產替代性能源── 乙醇,需求量大增,價格因而提高,乳牛的飼養成本也跟著提高。
牛奶一漲價,牽一髮動全身,相關業者,包括乳製品、穀類早餐、巧克力等,成本跟著上揚,這使得原本只要40元便可打發的早餐,硬是要多花你近20%的費用才能吃到。
這些發生在生活周遭,令你叫苦連天的漲價事件,換個角度看,背後似乎隱藏著新的投資邏輯,敏銳的投資人開始追究原因。牛奶漲價導因於玉米,而玉米的搶手使得種植面積增加,也排擠到原本大豆與小麥的產量,讓這些農產物資同步上演漲價行情。它漲價,就是你的投資機會。
「由通貨緊縮到通貨膨脹的年代,投資人的布局要抵抗通膨,就要選擇報酬率是與通膨連結的股票市場。當物價上漲,產品價格也會上漲,企業獲利不會被稀釋。」富蘭克林投顧研究部副理梁云菁表示。
例如不斷調漲的油價,從2003年每桶原油僅25美元上下,至今已達到72美元的水位,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對原油的需求持續強勁,但原油產能卻無法相對提升。
替代能源需求帶動,農產品大漲
貝萊德美林投資管理表示,最近颶風季節接近,伊朗及非洲最大產油國奈及利亞發生罷工事件與恐怖攻擊,使得石油輸出困難,各券商也調高今年原油價格預測值。當原油供給緊縮,價格維持高檔,整合性的石油公司,以及煉油、探勘等能源產業也因此受惠,投資人也可藉由投資能源相關基金,分享石油漲價所帶來的獲利。
另一方面,全球暖化造成降雨不規律,使得土地沙漠化,農業供給困難,每人平均可耕地逐年遞減,中國土地沙漠化的面積,甚至是八個台灣那麼大。匯豐全球關鍵資源基金經理人林秀璘表示,稻米、玉米產量減少,供給面困難度增加,但需求量卻提升。全球穀物存量可消耗天數,從1999年的4個月,到2006年只剩2個月。新興市場的30多億人對農產品的需求與過去不同,以前吃飽就好,現在社會富裕了,飲食習慣也跟著改變,對於糧食需求種類不同,量也增加,造成農產品原料價格上升。
曾被形容為「金融界印第安那瓊斯」的投資高手羅傑斯(Jim Rogers),則看好原物料物資如小麥、玉米與黃豆等農業期貨,宣稱它們是「最佳投資標的」,甚至投資報酬率不會比黃金低。他認為雖然商品市場將面臨修正,但是未來十至十五年內,商品價格將升至更高水準,尤其是農產品價格仍低,這代表其後續上升的空間很大。
跟農產品漲價關聯最直接的就是農產品期貨,但是氣候、降雨因素均會影響價格,一般投資人較無法承受這種波動性大的高風險投資。投資人還是有變通的方法可以把握這波農產品漲價的投資機會,就是直接投資在物產豐富的區域性或國家型基金,如拉丁美洲、澳洲、加拿大等,像是巴西就是咖啡、蔗糖產量世界第一,黃豆產量世界第二的國家。
林秀璘指出,當農業供給困難度愈高時,基金投資範圍將擴大至農具機、農業灌溉設備、肥料等;這些能增加農業供給、生產效率的產業,也會是未來投資的趨勢,這些公司成長非常穩定,每年約10~15%。
少數能源類基金也將部分資產投資在農產品上,如新募集的匯豐全球關鍵資源基金、遠東大聯全球原物料基金等。德盛安聯投資管理部資深基金經理人傅子平便看好玉米、蔗糖這些能做為乙醇的生質能源原料,因此要投資農產品概念,亦可利用投資替代能源相關概念的基金。
環保題材升溫,水資源產業當道
汽油貴,一公升要價近30元台幣,但一般礦泉水,一瓶600c.c也要18元,不比汽油便宜。「21世紀是水的世紀」,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韓選棠說。他認為乾淨能源中,風力將漸漸被淘汰,只有水與太陽能可使用。
康和投顧海外基金部產品經理鄧盛銘表示,全球水資源中2.5%是淡水,當中又只有0.3%可以真正被人類使用,正可謂為21世紀的「藍色黃金」。根據國際策略研究中心統計,到2025年,水資源將成為全球經濟最嚴重的問題,三分之二的人口面臨缺水。
歐美已開發國家中,過去100年未進行自來水設備更新,所以水在運送的過程中造成浪費。根據中國建設部門規畫,到2010年,中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將不低於70%,所有城市都要建立符合標準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
傅子平談到,台灣政府2010年時將規定工業區或科學園區,廢水排放回收要達到65%以上。未來環保概念產業,如水資源、地下水、污水處理等,不論是國內外均因法規的制定,將長期呈現穩定成長。
由以上的需求可見,提升水資源的運用將成為未來的趨勢。因此經濟學家估計,未來25年內至少有5000億美元支出使用於淨化水資源的研發過程。從近一、兩年內先進國家的自來水設備更新,中期的新興國家基礎建設、廢水處理,至長期的海水淡化技術,不論在短中長期,水資源產業均有不同題材帶動成長。
投資水資源,已成為法人新歡,譬如康和投顧便引進比利時聯合資產管理的全球水資源基金。六月初,華南永昌投信亦申請神農水資源基金募集。此外,一些能源相關基金的公共事業標的當中,亦把水資源相關產業與概念作為重要的投資標的。
美國次級房貸牽動的全球股災,導致八月海外基金暴發贖回潮。傅子平倒認為這波回檔,讓套利交易的投資者退場,反而是空手投資人逢低承接的好時機。
投資其實不如想像中困難,投資人只要多加留意,不難在生活相關食衣住行當中,發現可以幫助你輕鬆獲利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