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當隱形螺絲釘

邱文仁
user

邱文仁

2007-02-01

瀏覽數 3,600+

不當隱形螺絲釘
 

一連發生三件有趣的事!上個月一場飯局,有個交情淡薄的朋友,含瞋帶怨地指責我在雜誌專欄影射他,而且埋怨我「寫得不公平」!表情像個鬧情緒的小孩子。那只是一篇描寫職場常態的文章,文中既不指名道性,還引用了其他專家的全方位觀點,照說不該有這種聯想!令我非常驚訝,竟有人對其中的「反派角色」搶著對號入座!十分離奇。

現今社會易缺乏存在感

當然,對一個作者而言,文章能引動讀者的情緒,絕對是一種褒獎,所以我耐著性子安慰他:「既然你覺得文章中的人物寫得不像你,就不必硬要對號入座吧!」但他還是不滿意地嘟嘟嚷嚷,埋怨「妳都不問我的意見!妳對我不公平!」讓我啼笑皆非,最後只好叫杯飲料請客擺平他。

雖然無傷大雅,但這件事一直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有人會對文中的「反派角色」硬是對號入座?過了幾天,我搭一個老朋友的便車,發現他把我的書放在駕駛右座,還把書中描寫他的部分折起來,他笑說:「每個上車的人,都得看看書中妳寫我的部分喔!」他的表情很得意,哈!能讓朋友開心,我也很高興!

不料又過了兩天,我那個還有點「友誼」的前男友,竟然打電話來抱怨,說我新書中的他,怎麼會「只占二十七頁啊!」這個「前男友讀者」的反應,真讓我驚訝不已!

這時我才理解,這根本是「存在感」的問題!以上三位朋友,都從實體書中看到了自己,感到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分量,而有了「存在感」!因為「存在感」是一種人類必要的感覺,所以,即使是反派角色,也可能會有人極力爭取!

我也一樣需要「存在感」,也在乎在他人心中的「分量」,所以不愛交際的我,還是得找到方法與人互動、得到肯定,這可能是我「寫作」的原始動機。不過,這的確是一個很容易缺乏「存在感」的社會!雖然資訊來源是那麼豐富,但每一條資訊,很快就被更大的資訊所掩蓋!幾乎今天發生的新聞,明天就被遺忘!所以個人的成果,往往只是曇花一現的瞬間!現代人已經不能倚賴過去的光榮,過去的光榮稍縱即逝,因此人必須跳出舒適區,不斷開拓新的戰場!

小員工更要爭取存在價值

缺乏「存在感」的上班族實在不少,現今企業體的上班族,說穿了都只是公司的小螺絲釘,想得到注目,不只要付出加倍努力,還得有運氣加持。很多上班族的工作與志向不符,只為了五斗米折腰,和工作的關係疏離,當然缺乏在企業中的存在感;他們也很輕易離職,但是換工作並不一定是最好的解藥,這類上班族,應該即早找到志趣相符的工作,建立和工作的友善互動,才是得到「工作存在感」的第一步。

有些上班族則已經擁有「還算可以」的工作,但老闆對於小螺絲釘的努力及功勞,總是轉身就忘,就算是口頭的獎賞,也很難得到,更甭提令人滿意的物質報酬了。無法在企業中占一席之地的上班族,午夜夢迴也感受不到自己的重量,為缺乏「存在感」而焦慮。我想,他們的第一步,應該要學習給自己鼓勵和掌聲,成為自己最大的支持者,從自我肯定得到「自我的存在感」。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至於那些偉大的人,其「存在感」來自於「看見問題、思考、解決問題」。例如科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企業家及哲學家等,各以不同的方式解決大眾的問題,所以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偉大的人以「執行力」改善世界,因為他們被大量的人所倚靠及遵循,「被需要的存在感」,應該最為踏實。

至於我的存在感,來自「舞台」及「認同」,我的工作必須能發揮長處,從中體現自己!透過工作表現獲得滿足感及自信,也能學著相信自己。另外,我不停地寫文章,希望藉「筆」傳遞想法,就是為了爭取與他人的互動及認同;擴大舞台,爭取表現機會,也是博取「認同存在感」另一種體現。當然,這種渴望,也是我不斷找尋新舞台,成長進步的動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