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東京非婚世代

新田一二三
user

新田一二三

2006-07-01

瀏覽數 3,450+

東京非婚世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東京的30世代,一半以上是單身的。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31,女性則是29;過了這年齡以後,結婚的可能性就大幅低落。

看各項人口動向調查,東京30世代不結婚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他(她)們不想失去自由自在的生活;女性重視自由的程度比男性高。其次,他(她)們不覺得有必要結婚。尤其男性30世代,感到「不覺得有必要結婚」的比例愈來愈高。

尋尋覓覓的男女

以前的日本社會對單身人士非常不寬容。過了30歲而沒有結婚的男性,社會上的信用度相當低,公司裡不被提拔,想買房子銀行也不給貸款。當年普遍的想法是:「不想負責任,所以不結婚的吧?誰相信你們這些人?」現在,那樣的偏見幾乎消滅了,婚姻狀態被看為隱私的一部分。如今,「愛管人家的閒事」式的話語和行為,不僅品味低而且有違反法律(個人情報保護法)之嫌。

另外,今天的大都會,為單身人士提供方便的產業特別發達。例如便利店,每天都能買到現成食品以及營養藥片。過去的單身男女容易陷入營養不良狀態,今天只要光顧便利店,生存不僅沒問題還會有樂趣。

所以,不結婚也罷。但是,這並不等於說他(她)們不願意或者不想結婚。其實,硬性獨身主義者向來不多,也沒有增加,大家等的是機會。只是,機會遲遲不來而已。

日本人結婚最常見的途徑是相親,但直到30世代的父母親一輩,這傳統習慣於二十世紀末斷絕了。現代都會人最忌諱「愛管人家的閒事」式行為;自任媒人不再被人感謝感激,反而遭人厭惡如蛇蠍。

還有,從前的未婚男女經常在職場上互相認識而談到結婚,那種情況也已經很少了。當年的日本女性找到了對象,很多都退休當家庭主婦,把職場空位讓給了妹妹們。可是,過去二十年,女性的職業觀發生了大變化,如今多數人結婚以後還繼續工作。結果,未婚男性在職場上碰到合適的未婚女性,可能性很低了。

總的來說,表面上看來自由開放的大都會東京,在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男女互相認識的機會並不多。據調查,30世代未婚的男性,超過五成沒交過女朋友;女性則有四成沒交過男朋友。社會上,為單身男性解決性慾的風化產業歷來不缺乏。然而,女性處境可不一樣。在女性來說,沒交過異性朋友幾乎等於沒有過性經驗,也就是說:30歲而未婚的女性有四成是處女。這是大都會東京的現實。

單身也無妨

自從1980年代,日本年輕人在性愛方面愈來愈早熟。如今大約一半的人,高中畢業以前有過性經驗。這些人年紀輕輕就結婚的比例相當高,乃意外懷孕所致。另一方面,學生時代沒交上異性朋友的一群人,開始工作以後找對象加倍困難:他(她)們本來就個性內向,不會主動追人,加上如今的社會已沒有人替他(她)們「管人家的閒事」。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日本作家吉廣紀代子曾在80年代中訪問五十多名單身女性而問世了《非婚時代》一書。之後的二十年裡,少數人的選擇變成了多數人的現實。現在,代表單身職業女性,《敗犬在遠處號叫》的作者酒井順子,一方面承認自己長期在情場混過來,同時又說:結婚需要特殊才能。

凡事落差明顯的今天,性愛落差也特露骨。酒井和精神科醫生兼御宅族文化評論家齋藤環進行的對話集就叫做《性愛格差時代》。對話的結論是:有一部分人,一輩子上不了情場;另一部分人,因為艷遇太多而難做決定。大家都覺得:生活現狀仍可,失去自由實在可惜,並無迫切的理由要結婚。

果然,這些年,在東京街上看到的男女情侶愈來愈少。反之,越來越多的是單獨活動的男性(其典型為御宅族),以及雙雙吃飯、看戲、買東西、旅行的女性。未婚男性到秋葉原電腦一條街,買美少女公仔帶回家滿足佔有欲;未婚女性則跟女同學、女同事、或者姐妹、母女一起出來,互相滿足對密切關係的欲求,細膩的感情來往,不再是夫妻關係壟斷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