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等待,屬於自己驚天動地的那一秒

天王天后也折服的MV導演──區雪兒

江佩蓉
user

江佩蓉

2007-07-01

瀏覽數 3,500+

等待,屬於自己驚天動地的那一秒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螢幕上,周迅氣喘吁吁地跑著。腳下蹬著的10公分大紅高跟鞋,踩在中環崎嶇起伏的山路上格外顯眼。「卡!」導演終於滿意,這已經是他們重拍的第五次了。

能讓三料影后周迅願意折服,在山坡上來回奔跑的女子,竟是首次跨行拍攝電影的菜鳥導演區雪兒。

這個名字對於一般人而言或許有些陌生,但在香港MV(音樂錄影帶)領域,區雪兒的作品堪稱一時之選,經她拍攝錄影帶的歌手,包括王菲、張學友等天王天后,他們的唱片銷售總數,絕對足以舖出一座由台灣到香港的跨海大橋。

萌芽 從根扎起,打雜學拍片

從14歲第一次進到戲院裡,看到雪妮、陳寶珠主演俠女為主的粵語長篇開始,區雪兒就一頭栽進電影裡。中學時期,同學們週末忙著四處遊玩、忙著補習課業、忙著打工,但是她選擇躲到戲院裡頭,一片接著一片看,整整十二個小時的時間,眼睛只是忙不迭地盯著前方,專心凝視著漆黑空間中唯一閃爍的光源,拍電影的念頭從此在她心上著了床。但是,這個夢卻花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才成真。

區雪兒的拍片夢,爬了幾座山,多繞了幾個彎。

藝術界資源的貧乏,是她首先遇上的難題。八○年代初的香港,離回歸還太遠,經濟大成長的夢卻很近。社會資源與人們的精力全都繞著「致富」的心思打轉,談藝術與電影的人很少。中學時期,17歲的區雪兒,想學電影,空有熱情卻不得其門而入,只得由劇團著手。幸運的是,她遇上了當時成立「進念‧二十面體」劇團的大導演林奕華。這個劇團,同時也是開啟香港前衛文化的前哨站。

缺乏藝術的養分,就得從根扎起。即使進團擔任的只是打雜的小助理,區雪兒相當珍惜唯一有機會親近表演藝術舞台的機會。白天,她扛道具、訂便當、排班、倒水、掃地,把握和這群表演菁英們對話的機會;夜裡,她將所有白天聽到的內容化為知識,努力地買書自修、看片,希望在最短的時間裡頭,補足這塊空缺。有了藝術的涵養還不夠,區雪兒知道,自己缺乏將現實化為影像的能力,這樣一來,就無法抓住最美的一刻。缺乏影像訓練,是她應該克服的第二道難題。

於是,她扛起相當於自己一半重的攝影器材,當起了攝影助理。從運鏡、打光、聚焦這些基本功夫開始學起。午夜時分,暗房昏暗的燈光下,獨自一個人將膠卷放至沖洗劑中慢慢顯像的過程,是區雪兒最享受的時刻。

透過鏡頭節錄下來的那一刻由模糊到具像,成為真正能被保存的過程,深深吸引了區雪兒。「那是很奇妙(fantastic)的時刻!」她說。當時中學畢業生的薪資不過5000元港幣,為了徹底研究攝影,必須擁有自己的設備才能實際操作,但昂貴的設備幾乎是微薄薪資難以供應的,每個月薪資的三分之二,她幾乎都投資在機器設備的採購上。

追尋 學成歸國,轉彎拍MV

艱苦的日子過了四年,她終於攢足旅費,飛到世界的中心去。

紐約,這個擁有2200萬人口的都市,擠滿了從世界各地來尋夢的人。缺乏家裡的資助,高昂的生活費與學費壓得她喘不過氣,她只能拚命賺錢養活自己。剛滿20歲的小女孩,必須半工半讀才能活下去。白天,她背書包上學去;晚上,她在咖啡廳端盤子。漸漸地,打工的時間愈來愈長,上課的時間卻愈變愈短,終於,她只能選擇休學。

但即使是面對如此嚴苛的環境,她也沒想過放棄。「一旦開始了,我想著的就只有怎麼完成。」區雪兒說。4年學業,她花了6年才念完,即使步伐比較慢,1992年,她終於學成,回到久違的香港。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七年後重返自己生長的土地,區雪兒的印象卻是「陌生」。「當時的電影,說著我不懂的語言。」她說。90年,香港電影時興敘事簡化單一的商業片,只要一字排開,有明星光環加持,片就能開拍。這種拍片模式,是區雪兒不能理解的,因此,她選擇轉彎,從音樂錄影帶拍攝開始。「只要有熱忱,什麼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說出好故事。」她說。

她和當時寶麗金唱片旗下諸多歌手合作,將電影拍攝的手法帶進音樂錄影帶的製作中。她的音樂錄影帶善以意象作為隱喻,例如,她善用奔跑的鏡頭來表示追尋,尋找晃動的鏡頭用以說明心態的徬徨與不安。唯美的藝術風格讓她多次奪得MTV與Channel V兩大音樂電視台的最佳音樂錄影帶大獎。

區氏風格很快地成為被仿效的對象,王菲、張學友、劉德華、鄭秀文、黃耀明,眾多天王天后的百萬金曲都出自她的手筆。95年,區雪兒「Handfilm」工作室成立;王菲唱片企劃前端的概念發想,甚至是以音樂錄影帶的內容為核心,奠定了區雪兒在香港樂壇的重要性。

實現 顛覆結構,開創新浪潮

即使已經爬上香港音樂錄影帶的巔峰,區雪兒卻還是仰望著拍電影的山頭。三年前,她開始進行首部電影「明明」的企劃。三百個日子過去,她和編劇兩人終於有了電影的初稿,卻遇上了籌資的困難。

這樣的困難不是沒有發生過。早在求學時期拍攝畢業作品「To Hide and Seek」時,她就遇過相似的處境。但是她從不灰心,再惡劣的情況下,她都相信最後一定會有出路。就像她最愛的奔跑鏡頭一樣,一旦起步就不回頭。

她和製片一起四處奔走,不厭其煩地向電影公司老闆解釋創作意圖。即使多數老闆對於故事本身不感興趣,但她還是堅持要以故事的深度一決勝負。「我要開創的,是一個新浪潮。」她說。受到法國60年代電影新浪潮的影響,區雪兒希望自己的作品,為華人電影製造的不只是小漣漪,更是一股大波浪。

「我刻意運用不同類型的敘事,讓故事結構變得複雜。」區雪兒說。拍攝之初,她就決定要以顛覆的結構說故事,一貫絢麗的影像、一貫動聽的音樂,這次區雪兒的作品中卻帶著更深沈難懂的雙線,甚至是四線敘事結構。

正因為這樣複雜的敘事,電影在香港播出後,有了兩極的評價。但是無論褒貶,都在預想中。「有人討論才有人注意。」她說。要想開創香港電影新風格,區雪兒必須走的路還很長。拍電影的夢終於實現,未來,她還是只能向前奔跑,不止息地。

區雪兒/五年級生

◎香港電影與音樂錄影帶導演

◎ 《To Hide and Seek》獲得第1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傑出電影獎

◎芝加哥國際影展音樂錄影帶金獎《黃耀明—春光乍洩》

◎Channel V音樂錄影帶大獎、MTV音樂錄影帶大獎《王菲—半途而廢》《張學友—情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