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掌握三種經典之美

菲利浦設計總監 陳禧冠

整理/劉名揚
user

整理/劉名揚

2007-03-01

瀏覽數 3,750+

掌握三種經典之美
 

愛因斯坦曾說過,他當然可以用數字方程式,分析出全世界的音符接下來的一小節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再以科學的方式來讀取,但他絕對不願這麼做,因為如果這樣,藝術就會失去人味,也會失去存在的價值。

我不願承認美學是一種「人因工程」(Ergonomics或Human Engineering),比方說一張椅子好不好坐,涉及的人體工學,是可以被計算、被定義、並透過實驗測定的價值。這種研究過程是一種科學,但設計師不會願意去承認美學、視覺是一種可被研究的科學,而是可能比較接近藝術。

然而在學術的角度上,自古便有黃金比例、螺旋等以科學邏輯定義「美」的理論。這些「美的比例」之所以恆久存在,或許是因為它們真的符合視覺上的「人因工程」,因此可以成為永恆,跨越時空、文化的藩籬,世代流傳至今仍為世人所歌詠。

這也許可驗證美學中真有某種視覺的「人因工程」存在,一個可以跨越時代、跨越空間,跨越種族的「最大公約數」,一個任何人均會同意是「美」的價值。審美眼光可謂見仁見智,有人偏好清秀纖細的西施,有人鍾愛體態豐腴的楊貴妃,但如果我們可以抓到某些讓人對設計產生感情的元素,也許用這個角度做為審美標準會更為精準。

因此,我們可以論定設計師若能本著「人因工程」的考量,創造出一個「timeless」,也就是一個跨越時空、至少能用十年也不會退流行的產品,不僅符合「美」的標準,對地球也是功德一件。

我們真的不必每六個月換一支手機,造成太多的資源浪費,跨時空領域的美其實也能間接對環保做出貢獻。

完美,打破時空文化隔閡

就這點而言,工業設計和經濟、能源、環保是分不開的;既可以讓一個產品永續存在,也可以保障地球永續運行的美學考量,才是真正偉大的「美」。創造出經典產品的設計師,某個層次上可能都經歷過許多人生與風格上的起伏,最後得到一個寶貴的結論,就是只要回歸到最原點,找出一個跨時空、文化的「最大公約數」,就不必再畫蛇添足為世界製造更多垃圾。他們愈是放得開,愈是用這種想法去做,設計出來的作品就愈經典。

目前媒體談美學經濟,很多都環繞在因為某個物品美麗,因此得以創造經濟價值的角度上,若我們把它當造型美學來談,僅能碰觸到表皮。如果能更上一層樓,把它當成超越美醜判斷的哲學來探討,那麼「美」就不再是「美麗」的美,而是「完美」的美,創造出的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價值。一個審美者的成長,其實應該是這種哲學的累積。

完美之美1︰Tolomeo燈飾

昔日盛極一時的現代主義致力於美的探究,極力講求對比、粗細、大小,把視覺當科學研究,幾乎到了一種吹毛求疵、走火入魔的地步。但我們會發現流傳至今的經典家具,幾乎都是現代主義所留下來的。後來的後現代主義所留下的奇形怪狀家具都是曇花一現,可說是僅為反現代主義而反對,最後並未被大多數人認可,如今僅能在美術館、博物館裡留下一個所謂時代的見證供人憑弔。

若以這道理來評斷,我覺得在很多好萊塢電影裡的建築師、設計師,或有錢有品味的公子都會用的這盞Tolomeo桌燈,就是家電產品的設計經典。它在1987年於義大利首度上市,至今外型不僅未經過任何修改,還衍生出許多不同版本,例如立燈、壁燈、會議燈等。這單一機種的燈飾,為製造它的Artemide公司帶來莫大利潤。

現代主義風格的作品在造型、結構上說不定已經具備某種美學「人因工程」的精髓,或許這種審美觀已深植於義大利人的血液中了。全天下的燈飾成千上萬,但它的完美比例,讓它二十年來歷久不衰,相信未來五十年它仍能長銷,而且不會讓人覺得過時。

■ Tolomeo為義大利文的托勒密(古希臘天文學家兼數學家)之意。這款桌燈為Michele De Lucchi與Giancarlo Fassina兩位義大利設計師於1986年完成的精心傑作。曾於1989年榮獲義大利Compasso d’Oro工業設計獎,長期被譽為設計與工程最完美的結合。在網路時代,它被公認為炫耀性消費與高級時尚的代表經典,深受高科技公司、建築事務所與設計公司的喜愛。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完美之美2︰福斯金龜車

用同樣的標準,我認為很難有一輛車在五十年後,撇開骨董身分不談仍不會過時,稍微可以談的大概只有金龜車,但我指的不是造型,而是它的設計方向。

金龜車的造型語彙是瓢蟲,從產品語意的角度來看,大家或許會同意金龜子和交通工具的元素可能不會差太遠,牠也會跑會飛,是個可愛的昆蟲,造型和架構也符合一個行走的機器,中間隆起可載客,兩邊容納引擎和行李,不管在人因工程還是流體力學上來看,兩者都很匹配。

金龜車當初成功可能是因為它造型可愛,所以掀起流行,但可愛是不會讓它流行幾十年的,至今甚至還有第二代、第三代繼續生產。或許在某個程度上,它也符合了前述的「人因工程」,即使跨越不同時代,看了還是覺得舒服、不礙眼。

其他汽車過了五年就會覺得新的比舊的好看,而金龜車雖然新款的造型較老式的成熟,但設計方向依然維持不變,讓我覺得這方向和比例抓得真好。

未來除非車子能飛,否則這個造型五十年後應該還能生存。它一定會再改款,但絕對不會跳脫金龜子的主題,否則它的語彙就名存實亡了。

■ 在希特勒授命製造「全國人民均需擁有國民車」的口號下,費迪南.保時捷博士(Ferdinand Porsche)於1938年完成了VW Käfer,也就是金龜車的設計。戰後佔領德國的英軍於退伍後,將金龜車帶回英國,逐漸在全世界掀起流行。原始設計一直生產到1993年,全球累計總產量超過兩百萬台。現行的金龜車則為1998年改款後的設計。

完美之美3︰Leica M8 數位相機

在數位相機造型一片數位感的時代,Leica M8延續該廠著名的M型機身,看似機械式的造型,讓它在眾相機中,顯得格外突出。第一個原因是,它的造型符合現代主義的審美標準,另外,人畢竟是類比的生物,而非活在0與1的數位邏輯裡。

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類比過度到數位的時代,所有類比式的產品,比方說卡式音樂帶、傳統相機均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MP3、數位相機等。必須承認數位有太多優勢,但人畢竟對類比較有情感,轉換成數位後,0和1僅代表有電和沒電,不容許任何模稜兩可的可能性;但0和1之間的灰色地帶,其實才是各式各樣的人性。

大家認為科技是冷的,但Leica M8的設計賦予了它溫度。這台相機運用了數位的優勢,但沒有放棄人類對擷取影像的情感。它以逆向操作的機械式包裝,營造出舊時代的味道,讓人能把它當成一個滿足個人占有欲,而且可以世代流傳的傳家寶。雖然造型和Leica昔日的機械式相機幾乎一樣,但它拿捏得很好,並沒有濫情到連轉底片的迴片桿都保留下來。在這個數位產品充斥的時代,它以溫暖懷舊的氛圍,掌握到了一個不會太矯情,也不會過於機械的完美平衡點。

■在全球相機愛好者的殷切期盼下,高級相機名廠Leica在推出經典的M系列相機後52年,終於在2006年的Photokina 2006大展上發表了該廠的第一台數位M相機—M8。採用千萬畫素CCD來取代底片,並完整保留M鏡頭支援、RF對焦、機械式操作等特色,以及精緻典雅的傳統外型。即使進入數位時代,M系列相機手工打造的簡潔典雅外型,仍是許多高品味人士的最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