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30世代新人種─團隊人

康文炳
user

康文炳

2006-03-01

瀏覽數 2,950+

30世代新人種─團隊人
 

在大學認識很多優秀的同學,跟他們比,連用「平凡」來形容自己,都覺得可能會冒犯了這兩個字的不俗詞義;畢業後工作這十幾年,也有機會認識許多條件很優秀的工作者,他們在各行業表現之耀眼,真的只能以「職場明星」來形容。

然而,這幾年回頭去看,這些優秀的同學和明星工作者,絕大多數的發展卻都不如大家早先預期的那麼可觀。幾個逐漸步入40世代的同學聚餐,除了感嘆職場時運不濟外,不免也羡慕起50世代的前輩。大部分的50世代只要念了好學校,就註定有好工作;只要工作不出大錯,就註定可以依年資工序加薪升官到退休。

美好的時代不再了,40世代沾不上邊,30世代更不用奢想。學業不再是專業,而所謂專業,也不再是你職場生涯發展的保證書了。許多專業工作者常常會陷入一種迷思,以為「扮演好自己在組織中的螺絲角色,職場上就可以永保安康」。做為專業的編輯,我自己也被這個迷思困惑許久。

時代真的不一樣了,知識經濟的來臨,不僅讓「好學生」快速地貶值,也讓固守「一技之長」的工作者失去職場的光芒。因為,知識經濟的跨領域創意產業特性,早已預示了新團隊力時代的降臨。

現在,個人想在新團隊力時代有番精彩的職場人生演出,那就非得「以團隊為師」不可。向團隊學習!學跨領域的知識力、學跨專業的溝通力、學跨部門的整合力、學跨意見的包容力、學跨個人的使命力。

30世代,我們應該告別膜拜職場明星的40世代。職場明星沒有死,他們只是會愈來愈孤獨,我們期待30世代新人種──「團隊人」的出現。

本期《30雜誌》的封面故事──「職場第一競爭力──團隊力」,由主編李康莉、副主編林婉蓉、召集人張卉穎、資深記者楊倩蓉,四人連手企畫、撰文,與你分享30世代「團隊人」的成功故事,希望有助於讀者開啟新的職場視野和胸襟。

另外,這期《30雜誌》的特別企畫──「我為什麼沒有結婚」,由資深記者江欣怡和記者王念綺合作企畫、撰文,深入解剖30世代女性晚婚、不婚的時代趨勢,以及她們內心的私密心情故事,也特別值得在此向讀者推薦。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