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嬉皮大亨,理想元首

臧聲遠
user

臧聲遠

1997-05-05

瀏覽數 15,850+

嬉皮大亨,理想元首
 

本文出自 1997 / 5月號雜誌 第131期遠見雜誌

五月一日英國改選國會,保守黨的梅傑和工黨的布萊爾,展開政權攻防的殊死戰。但不論由誰脫穎而出,鐵定都不是英國人的最愛。因為歷次民意調查,都得出相同的結論:倘使王室遜位,改制共和,現年四十七歲的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 Branson)是最獲愛戴的英國元首人選,更不消說首相或倫敦市長等職位了。

這位渾身散發六0年代造反學生氣息的嬉皮大亨,儘管締造了英國第三大民間企業集團,名列英國第十二大富豪(排名在前的不乏世襲貴族和外來移民),但在媒體報導中,卻從未見他穿戴西裝領帶,正經八百坐在總裁辦公室。

泛白的Levi’s五0一牛仔褲,一襲開領襯衫,外罩粗毛線衣,是他的註冊穿著。滿嘴「荒煙漫草」的山羊鬍,只有一次刮得乾乾淨淨,那是為「維珍新娘禮服」公司喬扮新娘,拍攝搞笑宣傳照。放眼全球大享,沒有人像布蘭森在鏡頭前露這麼多肉,時而泡在家中浴缸主持會議,時而在馬殺雞女郎環繞下,臀部遮蓋毛巾,宣揚「維珍航空」的空中按摩服務。

布蘭森在體育頻道露臉的頻率,有時超過財經頻道。他酷愛飆船、高空跳傘、玩熱汽球,上天下海,在生與死的界線,追求極度冒險刺激。就在今年初,他試圖挑戰人類尚未打破的最後一項飛行紀錄--乘坐熱汽球不著陸環繞世界,結果差點命喪阿爾及利亞沙漠,過程之驚險,令人捏把冷汗。

儘管熱汽球發明了兩百多年,但直到太空時代的今天,熱汽球長途飛行紀錄仍在原地踏步。這是因為所填裝的氮氣,白天遇熱膨脹,汽球急遽高颺,除非釋放部分氮氣,否則球體會在高空爆炸。到了夜間氮氣冷縮,汽球直線下墜,又必須趕緊拋棄壓艙的沙袋,以減輕重量;時機稍微拿捏錯誤,汽球就可能墜毀。如此周而復始,通常四天不到,氮氣便放光光,但是環繞地球至少需要十八天。

布蘭森和他的搭檔,熱汽球專業製造商林德史坦,一九八六年首開人類駕駛熱汽球橫渡大西洋的壯舉,進而又在,九九一年成為熱汽球飛越太平洋的第一人,但兩人險些葬命在汽球迫降的加拿大冰湖上。拗不過妻小的哀求,布蘭森宣布就此金盆洗手。

最近兩三年,隨著賀吉爾式熱汽球(Rozier balloon,以第一位乘坐熱汽球升空飛行的法國藥商命名)問世,克服長途飛行的關鍵技術,歐美的熱汽球好手競相組隊升空,搶當不著陸環繞世界的第一人,技癢難耐的布蘭森也忍不住破戒。

搏命演出,擦亮招牌

今年一月七日,布蘭森造價千萬美元的「維珍挑戰者號」熱汽球,從北非的摩洛哥升空,展開兩萬五千公里的環繞地球長征。簇圍在駕駛艙外,六個刻意做成「維珍可樂」鋁罐造型的丙烯燃料筒,搶眼出現在蜂擁而來的全球媒體鏡頭前。老牌大報「泰晤士報」也暫時擱下英國式的矜持,用整整五塊版面和熱情奔放的社論,盛讚布蘭森的勇氣。

然而,這趟遠征開始就不順利。出發當天清晨,三名隊員之一的羅里麥卡錫,感冒惡化為肺炎,臨陣退出。他原本是布蘭森倚靠的「保命牌」,有豐富的同溫層跳傘經驗,要是汽球在半空出事,可帶領隊員跳傘逃命。但此刻布蘭森顧不了這麼多,他緊急電召好友愛利瑞奇前來助陣,而愛利瑞奇連降落傘都沒摸過。

當天入夜以後,汽球急遽冷卻,加熱的火嘴又太晚點燃,「維珍挑戰者」號開始以高達每分鐘二千呎的速度百線墜落,即使扔光壓艙的沙袋也無濟於事。就在離地面只剩四千呎的關頭,布蘭森打開艙門,把能丟的東西全往外拋,以減輕載重。從飲水、食物到手錶,差點就像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熱汽球觀測兵為了保命,全身衣物扔得一絲不剩。

驚魂未定之際,剛有起色的汽球再度似鉛塊般墜地,眼看九十秒內就要失事,愛利瑞奇毫不猶豫背起降落傘,爬到攝氏零下六0度的艙頂,卸下數噸重的丙烯燃料筒。布蘭森的命總算撿回來了,但汽球也玩完了,從頭到尾僅歷時二十個小時。

布蘭森的搏命演出,正值他的「維珍航空」面臨英航與美航兩大霸主結盟夾殺,以及他的「維珍可樂」大舉登陸可樂發源地美國之際。他雖然挑戰紀錄失敗,卻再次擦亮維珍的招牌,坐收無價的商業宣傳效果。

人們喜歡拿布蘭森和霍華德休斯(H. Hughes)相提並論。身為休斯飛機公司的創業巨子,霍華德休斯也同樣熱中飛行冒險,並以三天十九小時十七分的時間,打破駕機環繞地球的連續飛行紀錄。

隱藏式宣傳

然而,霍華德休斯追求的是一種孤獨的冒險、生命深處神秘的荒絕境地,布蘭森則不著痕跡地,把冒險嗜好和商業宣傳結合為一。維珍集團的廣告預算不高,因為布蘭森本人就是賣點絕佳的免費活廣告。

早期布蘭森最膾炙人口的特技表演,例如以蜘蛛人裝束攀爬摩天大樓,或是在美國邁阿密大玩滑水,促銷維珍航空開闢的「倫敦-邁阿密」航線。有一陣子他幾乎以遊艇為家,不時飆船橫渡大西洋。還有好幾次高空跳傘時,要不是教練半空抓住他,早就粉身碎骨。

近年來,熱汽球成為維珍集團的新象徵。當維珍旗下的全球最大連鎖視聽城在紐約時報廣場旁開幕時,布蘭森駕著熱汽球冉冉從天而降,引起現場群眾驚呼。而他破紀錄的橫越太平洋壯舉,則刻意挑選日本九州升空,透過富士電視台實況轉播,使同時首航的維珍「倫敦-東京」航線,一夕之間在日本家喻戶曉。

拉丁諺語說,「權術在於隱藏其權術」;布蘭森的不務正業,則是「宣傳在於隱藏其宣傳」。

但不容否認,布蘭森的確有現代社會絕種的海盜特質。那是一種冒險犯難、征服無窮天地的氣魄,四海任我行的自由精神,也是資本主義發祥的原始動力。因此民調公推他是英國青年的典範,撰寫當代道德十誡的理想人選。

玩成大企業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談起維珍(Virgin,意為處女)這個名字的典故,布蘭森說是形容自己創業時生嫩沒經驗。那一年,他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十六歲高中生,受到學生運動和嬉皮文化的感染,也有樣學樣吸食迷幻藥,辦起地下學運刊物,竟然還神通廣大邀到法國哲學大師沙特免費賜稿。他的校長預言,這小子日後不是坐牢,就是賺大錢。

布蘭森覺得學校裡沒東西可學,高中念了一年就輟學。學生刊物拉廣告的經驗給他一個靈感;何不編份產品型錄,做錄音帶郵購直銷?就這樣,憑藉旺盛的創意和野心,未滿弱冠之年,他已經擁有英國最大的唱片連鎖專賣店,和維珍唱片出版公司。

一九七三年,布蘭森二十三歲,維珍唱片推出麥克歐費德「管鐘」專輯的第一集,熱賣五百萬張,奠定維珍躋身全球十大唱片公司的基礎。抱著這隻金雞母,布蘭森一路建立起橫跨電視台、廣播公司、電影院、電玩軟體、視聽產品、暢銷書、夜總會、旅行社和度假飯店的維珍娛樂王國。

難以想像,布蘭森是在標準的清教徒家庭長大。從小父母諄諄告誡他,娛樂是罪惡,人生在世要以工作成就彰顯上帝,因此家裡連電視機都不肯買,布蘭森只好自己娛樂自己,「物極必反」地玩成超級大玩家。

一九八四年,布蘭森創辦維珍航空公司,租用一架老爺客機,飛行「倫敦-紐約」航線,無心插柳掀起民航業的革命。

樂在其「鬥」

過去長途航線的最高服務境界,是讓乘客睡得舒適,一覺醒來飛抵目的地。布蘭森搖頭說,太無聊了!他認為搭機是旅遊經驗的一環,因此民航業理當是「娛樂業」--三萬五千呎高空的娛樂業,以乘客盡興為使命。在他的「飛行馬戲團」和「空中娛樂堡壘」觀念導引下,維珍航空徹底顛覆這個行業的慣性模式。

一九八六年起,維珍航空開風氣之先,成為全球第一家在飛機上提供個人視聽設備、電動玩具和賭博的航空公司。它招募的空服人員,要有娛樂業的經歷,或是個性風趣愛玩,能陪乘客賭兩把,在機上帶團康活動。布蘭森經常密而不宣,邀請明星搭機,或乾脆自已喬扮空中少爺,給乘客意想不到的驚喜。

就連維珍的電視廣告,也換成無厘頭的喜劇演員擔綱,著墨在維珍機票「匪夷所思」的物超所值。維珍的頭等艙比照商務艙定價,商務艙比照經濟艙定價,服務卻更勝一籌。

以頭等艙來說,維珍派專人到府接送,候機室圖書館任憑借閱,飛行途中免費幫旅客按摩、修指甲,艙內附設酒吧、打牌六人座,和供應睡衣羽毛被的小憩區。此外,買一張頭等艙機票送一張經濟艙機票,累積的飛行里程點數,還可兌換維珍旅遊集團提供的滑翔翼和馬球課程,或是免費的熱汽球飛行。這些創意斐然的點子,今其他航空公司傻眼、消費者驚豔,更使維珍航空連年奪得全球最佳旅客服務獎。

多年來,在英國政府特權庇蔭下,英航就像許多的國家航空公司,養成唯我獨尊的老大心態,對於打破壟斷的維珍航空,有如芒刺在背。尤其當英國政府命其釋出倫敦希斯洛機場和東京成田機場的停機位給維珍航空後,雙方對立更加尖銳,演變成一九九二年布蘭森控告英航總裁羅德金恩以「齷齪伎倆」打擊維珍的轟動官司。

商場打滾大半世紀的羅德金恩,豈是等閒人物。當柴契爾夫人委請他接手時,英航的營收和服務是爛攤一堆。經他短短幾年整頓,英航脫胎換骨,搖身變成服務一流的全球最大航空公司,在八0年代民航市場蕭瑟聲中,逆勢創造耀眼的獲利。

這時的英航機隊,多達兩百三十架客機,而維珍只有八架。英航年載客數逾兩千五百萬人次,維珍才剛突破一百萬。布蘭森以小搏大,似乎顯得不自量力。但正如發出「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豪語的毛澤東,愈是沒人能夠打破的熱氣球飛行紀錄,愈是世界最強的競爭對手,布蘭森愈是「樂在其鬥」。

九0年代初期,全球唱片市場的板塊重整運動大致底定。經過腥風血雨的瘋狂購併,六大集團的市場壟斷率已達八O%,而排名第七的維珍唱片,就成為最後一塊兵家必爭之地。布蘭森縱橫裨闔,最後以十億美元的歷史天價,把他賴以起家的維珍唱片賣給EMI,換取對抗英航的彈藥。

「空運世界」雜誌寫道,如果把羅德金恩和布蘭森的官司,想像成一幅對決的畫面,那麼一方就像貴族中的貴族,「穿著深黑的大禮服,搭配鑲銀的十七世紀骨董手槍,和威嚴的貼身侍從。」另一方則像俠盜,「左右兩臂各挾著美女,簇擁大批攝影記者,拿把玩具水槍到決鬥場。」

羅賓漢贏了

結果布蘭森的玩具水槍打敗羅德金恩的骨董槍。英航坦承下手竊取維珍的電腦旅客名單,打電話誑稱維珍取消班機,遊說這些旅客改訂英航機票。英航還雇用媒體專家,惡意散播維珍財務不穩的假消息,使飛機租賃公司和旅行社不敢做維珍的生意。更卑劣的是英航派人潛進布蘭森住所,搜尋抹黑他的證據。最後在備極屈辱的情況下,英航公開向布蘭森道歉,賠償百萬美元名譽損失。

羅德金恩事後懊惱地說,「當初假如布蘭森戴的是金邊眼鏡,穿雙排釦西裝,刮淨滿嘴鬍鬍,我諒必不敢輕敵。」

這場艱鉅的勝利,就像財星雜誌所說,使布蘭森「儼然對抗不義大財團的羅賓漢,人民大眾的資本家,社會人心都向著他,希望見到他贏。」

維珍集團自此邁進十倍速發展時代。旗艦事業維珍航空,躍居來往英美的第三大航空公司,愛爾蘭和希臘的地區航空公司,紛紛加盟來歸。布蘭森去年又購併成立短程航線的「維珍快運」公司,瞄準歐洲「開放天空」政策釋出的商機,號稱「除了空服員的微笑,不提供任何額外服務」,把票價壓到一般歐洲國家航空公司四分之一的超低水準。而陸運方面,維珍投資的英法海底隧道「歐洲之星」列車,幾乎使英航的「倫敦-巴黎」航線崩盤。

無與倫比的形象魅力,吸引五花八門領域的廠商上門,央求授權使用維珍品牌。從電腦、伏特加酒、保險、牛仔褲,到可樂、網路服務、化妝品,布蘭森靠著出租維珍的名字,坐收大筆授權費和乾股。「經濟學人」雜誌說,大概只有職籃明星麥可喬丹可堪比擬。「時代」週刊更用聳動的雙關語標題寫道:所有「處女」領域都快被納進「維珍」的疆域。

標榜「小就是美」的維珍集團,似乎就快變成布蘭森曾經力抗的那種巨無霸企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