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高科技業:年輕新貴族路

李恆宇
user

李恆宇

2004-07-07

瀏覽數 5,250+

高科技業:年輕新貴族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台灣的電子業在許多領域向來是世界第一,繼半導體之後,TFT-LCD在各大面板廠第七、八代廠開始動工後,也將於明年超越韓國成為另一個世界第一。然而,在前途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台灣卻開始面臨高科技人才供不應求的問題,根據工研院與資策會的統計顯示,至2006年時,台灣高科技人才的缺口將達1萬7000人,這個數字還是保守估計。

事求人工作機會多

事實上,隨著整體IC產業產值在今年突破新台幣1兆元大關,以及光電產業如TFT-LCD等重大投資案逐一到位的情況下,到2006年時,國內高等教育體系卻僅能增加1萬3000名人才。換句話說,就算把所有具備理工背景的大學畢業生都算在內,也達不到最起碼的人力需求,所以高科技大廠在今年都特別擴大徵人動作,聯電甚至還拍攝了MV在網路上播放,來增加應徵者對聯電的好感。

不過,換個角度想,這對有志從事高科技工作的年輕人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這表示在未來數年內,高科技產業仍然處於「事求人」的狀態,一個理工科系畢業的年輕人,至少可以擁有兩個以上的工作機會。

文法商科系也有機會

以目前台灣培育高科技人才的相關科系來說,仍以電機、電子、資訊等科系為主,所以能擠身這些科系的學生可說是天之驕子。不過,非上述科系畢業的年輕人,也不是沒有機會一圓高科技夢,像台大就開辦的「半導體技術養成班」,提供非電機、電子、資訊科系畢業的理工科學生,一個學習的機會。

然而,文法商科系的畢業生,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進入台積電或奇美等高科技大廠。像高科技公司現在常因專利問題,遭到國外大廠追索權利金,由於這部分的內容兼及技術與法律,已經不是一般的律師與技術人員所能處理。因此,對於有心進入高科技產業,享受高額配股的法律系學生來說,就可以藉由培養第二專長,如〈智慧財產權法〉或〈專利法〉等方式,同樣可以進入高科技產業。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文科或商科畢業的年輕人。只要在校時多修一些與高科技產業有相關的課程,進入職場工作後注意高科技產業動態,了解高科技產業的需求是什麼,也有機會一償宿願。像台積電為提振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就曾對外招募體育系學生進入台積電的福委會,負責設計台積電的各種體育活動。所以,不論是什麼科系的畢業生,只要事先做好規劃,都有機會進入高科技產業。

科技人有福利有壓力 文∣韓旭爾

高科技產業大抵分為兩類,一種指的是以製造業為主的台灣本土電子產業,所需求人才大多是與產品製造相關的工程與研發人員。另一種就是外商高科技公司,如HP、IBM、微軟(Microsoft)、飛利浦(Philips)……等跨國企業,這些外商公司大多沒有在台灣從事生產製造(飛利浦是唯一的例外),因此,所需的員工通常以技術研發與業務行銷人才為主。

人才考量:學歷與語文

技術人員是主要需求,除了線上作業員之外,若要擔任工程師,通常以理工科系背景較佳。尤其是在研發部門,對新鮮人的學歷限制更多,通常要是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才有機會。

以光電產業為例,曾在友達光電當過生產工程師的吳宗益就說:「TFT-LCD廠的研發部門,所需的人才通常是大學以上光電、物理、電機、材料等相關系所畢業,而且必須對研發工作有興趣才能夠勝任。此外,由於很多技術都來自國外,語文能力也很重要。」

至於外商的企業文化,大多要求員工能獨立作業,盡最大的能力為公司創造價值,因此在招募人才時,員工的學歷並非最重要的考量,工作能力與強烈的學習企圖心才是最重要的參考指標;此外,有專業證照會有加分作用。當然,流利的英語能力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薪資福利:至少14個月

起薪方面,根據國內人力銀行的調查,電子製造業約3萬元左右,這只是所有職缺的平均值,若是與製造直接相關的工程人員,起薪就高很多了。吳宗益說,根據他個人的經驗,若擔任工程師,大學畢業的新鮮人起薪,應該在3萬8000元左右,碩士、博士依序再加個2~3000元,「但是學歷對未來的升遷與調薪會有影響,碩博士的調薪幅度會高於大學學歷。」吳宗益強調。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至於在薪資結構上,高科技業界大概都是一年14個月月薪(中秋、端午各半個月,年終一個月),加上季或年終的激勵獎金以及員工分紅制度。

在外商方面,個人表現成績直接反映薪資,同一職等,會因工作表現的不同給予不同的薪水,並且反映在每半年一次的工作獎金與調薪幅度上面。

比起本土廠商,外商主要福利是休假,HP新進員工第一年就享有10天年休假。

工作挑戰與競爭壓力

1.工時長 高科技產業的廠房都是24小時運作,採「四班二輪」制,連續工作2日,休息2日,每日工作12小時,工時很長。在中強光電從事研發的周柏呈則表示,研發部門有急迫性,加班不可避免。外商高科技行銷、銷售及產品應用服務的經理,白天忙於與各部門和客戶開會,大部分的工作就只都是在晚上處理,使得超時工作變成一種常態。

2.壓力大 壓力主要來自工作績效與同業、同儕競爭。吳宗益就說,在產品需求旺季,生產工程師要設法改善與監控生產流程,讓產能提昇到最佳的狀態,加上每一條生線產都有品管競賽,而主管也可能冷不防地測驗你排除產線問題的能力,壓力真的很大。再加上人才濟濟,博碩士密度為所有行業之冠,想要獲得升遷的機會,更是困難。

3.職業病 工時長及壓力大,帶來的後遺症就是職業病。例如因穿著無塵衣進出廠房不方便,而長時間憋尿導致尿酸過高。此外,在科學園區的員工常有體重偏高、胃病、痔瘡、脂肪肝等毛病。另外,男女工程師的比例懸殊,加上全心工作,所以許多工程師的感情世界常是空白一片。

別怕外放偏遠地區! 文∣游常山

呂學正有一副敦厚樸實、典型工程師出身的主管臉孔,2年前升任台灣飛利浦副總裁後,同時身兼飛利浦建元半導體高雄總廠總經理,是台灣第一大外商的第一大事業部。其實,33年前他從成大機械系畢業,當時國立大學工科非常搶手,「每個人都有好幾個工作在等著。」他回憶加入飛利浦後,最大的獲利是有國際視野和經驗。

55歲的呂學正的成功,是因為能掌握台灣迅速繁榮的70年代,進入「對的」公司,挑「有潛力的」的科技行業,按部就班往上升遷。個人的努力見證了台灣政府和「模範生外商」─飛利浦的合作,得到最豐碩果實─國際級企業的領導人才。

異國工廠「見學」最難忘

30多年來,呂學正幾乎每隔兩、三年就會搬一次家。921大地震那年,他人去菲律賓籌劃半導體封裝廠,再前兩年也待過新加坡,然後在高雄做過人力資源處處長;再細數,飛利浦建元封裝廠廠長(1993)等四個職位,可以說完全是「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其實,更讓他終身難忘的,是異國工廠「見學」(直接派在外國工廠當幹部)的經驗。荷蘭、瑞士、韓國,是他最難忘的三站。回想起來,他讚嘆飛利浦對員工的大方栽培。他在基層的建元廠製程工程師(1972)服務了四年,馬上就有出國機會──派到南韓飛利浦廠參加設備研討(1976);接著又被派任到荷蘭飛利浦,掌管千里外高雄楠梓加工區內的建元廠的專案,還兩度去瑞士飛利浦學習技術移轉。

學習英文別怕外放

呂學正的路,給30歲世代科技從業人員的啟示是:第一,不要怕外放,特別不要怕菲律賓或大陸的偏遠地區。「人少的那條路」才是「最有機會的那條路」。

其次,想進美商或歐商,除了培養本身實力,英語國家名校MBA是很大的加分關鍵;另外,待過台塑、中鋼等一級優秀公司的歷練也是加分。

最後,呂學正建議要努力學英文。像呂學正那樣一個人可以挑好幾個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看得懂全英文的招才廣告,才能敲開大門。當然,專業的學歷也是不可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