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族注意!松山線通車之後,台北5條捷運路網已趨完整,四通八達的規畫將帶來更多便利,但也有許多民眾大呼捷運路線圖愈來愈複雜,擔心未來動不動就上演「捷運迷航記」。
你是否好奇,光是小小的台北捷運路線就這麼複雜了,像倫敦、紐約、東京這樣的巨型城市,地鐵路線圖想必更加複雜難懂吧?但這些城市的地圖設計卻出乎意料的清晰簡明,它們背後的設計理念與邏輯是什麼呢?一般作法通常是將地鐵路線直接加入一般都市地圖中,但是隨著地鐵網絡愈來愈複雜,究竟該如何化繁為簡,讓旅客一目了然得到資訊?
倫敦:全世界地鐵地圖設計的祖師爺
自1863年英國倫敦第一條地下鐵開始營運以來,全世界各大城市都紛紛跟進,隨著人口大量成長、使用需求急速成長,如何在地圖上繪製出這些不斷增加的路線,便成為許多城市的挑戰。
1931年,倫敦設計師Harry Beck提出革命性的設計,他從電路表得到靈感,將錯綜複雜的地鐵路線方向限定於垂直、水平、斜45度角3種角度,就像一張電路圖表一樣規格化,而不同的地鐵路線使用不同的顏色區分,簡化成最基本的線條,現今的地鐵路線圖都是由他這個原創意念演化而來的。
倫敦地鐵路線圖是絕佳的資訊設計範例,它將複雜的資訊整理過濾,最終只保留各個車站的相對位置、中途轉車及所在的費用區域資訊,而不反映車站真實的地理狀況、具體的距離和位置;最厲害的是,這樣的設計雛型,在之後的幾十年間逐次修改,也能保持它的原創性與實用性。
1933年Harry Beck所設計的倫敦地鐵圖,將路線路簡化成最基本的線條,
使用不同的顏色區分,現代的地鐵路線圖大都是由這個概念洐生設計。
(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wiki/Harry_Beck)
現今的倫敦地鐵圖,仍然是從Harry Beck的設計基礎上修改而成。
(圖片來源:www.tfl.gov.uk/maps/track/tube)
紐約:極簡實用,貫徹現代主義精神
紐約地鐵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地下鐵路系統之一,共有468座車站,商業營運軌道長度約為1056公里,堪稱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地鐵系統。
紐約地鐵路線圖歷經許多不同的設計階段,但最為經典的莫過於1972年米蘭設計大師Massimo Vignelli所設計的路線圖。他推翻過去精準地理定位的設計原則,採用統一規格繪製路線,佐以豐富的配色、抽象的地標運用,有條不紊地梳理出極簡實用的全新設計。
雖然有市民認為這款設計忽略路面建築,無法呈現真實空間特性,這張設計圖只使用了7年,但是他的設計卻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永久收藏,甚至影響了許多現代城市的地鐵路線圖設計。
Massimo Vignelli所設計的紐約地鐵圖被喻為是世界上最經典的設計之一。
(圖片來源:www.nycsubway.org/perl/caption.pl?/img/maps/system_1972.jpg)
現今紐約地鐵路線圖,雖然大致呈現真實空間的比例與位置,但是過多的資訊
卻大大降低了易讀性。(圖片來源:web.mta.info/maps/submap.html)
東京:強調重要站名,輕鬆建立實體空間感
東京是全亞洲最早有地下鐵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之一。為了清楚展示複雜的軌道系統,東京也採用Harry Beck的設計概念。但是與倫敦不同的是,東京地鐵車站的命名幾乎都以地名為主,新宿、池袋、上野等重要的地名會以較大字體呈現,自然達到分區的效果,外來乘客可以輕易地將地鐵站與實際地理空間連結起來,建立起空間概念。
東京地鐵圖以較大字體強調重要轉運樞紐,自然建立階層分區的效果。
(圖片來源:www.tokyometro.jp/station/index.html)
新風潮:變愛心、變花朵,地圖變身旅遊紀念品
除了官方版本,其實還有很多設計師針對地鐵路線圖做出許多有趣的新設計。例如首爾設計雙人組ZERO PER ZERO在「City Railway System」計畫中,將每個城市的標誌性元素融入地圖設計,還加入主要地標及旅遊景點,讓遊客一目了然,地圖本身也成為最特別的旅遊紀念品。(文/王維玲)
韓國首爾視覺設計雙人組ZERO PER ZERO從Milton Glaser的「I Love NY」logo
得到靈感所設計出的紐約地鐵圖。(圖片來源:zeroperzero.com/crs/nyc-.html)
ZERO PER ZERO以最能代表荷蘭的鬱金香所設計出的阿姆斯特丹地鐵圖。
(圖片來源:zeroperzero.com/crs/amsterda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