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新加坡希望成為亞太地區的文化藝術中心,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答:隨著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中產階級興起,人民希望政府更重視藝術文化。我們投注很多經費和精力在博物館、藝術學校等,希望成為藝術和文化的中心。新加坡的藝術品市場也發展得不錯,例如著名的拍賣公司如蘇富比、克莉斯蒂等都已來到新加坡,市場反應不錯,除了本地買家,也吸引許多東南亞地區的買家。
此外,新加坡是一個很小的城市國家,必須引進國外人才,但是他們大可以選擇去曼谷、吉隆坡、香港或台灣,所以我們必須創造一個獨特、有趣的環境吸引他們,除了食物等基本需求之外,還要有一個充滿豐富文化的環境。
建立文化傳統需要很長的時間,台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文化人由大陸到台灣,香港在一九四九年之後,也有許多來自上海和廣東的移民,但新加坡從未有過類似情況,我們的文化傳統不夠深,必須有系統地建立。文化藝術不能製造,必須慢慢來。
問:是否有特別的計畫培育或吸收藝術人才?
答:我們完全採取開放門戶政策,歡迎台灣、香港、大陸、甚至全世界的藝術家到新加坡來,如果他們有一定的成就,也可以獲得新加坡的公民權。我們也很重視學校,目前正在興建許多藝術學校,公私立都有。
新加坡勝過香港和台灣的一點是,我們更具有國際都市的特質。英國人或美國人在新加坡比在東京、漢城、台北更自在,因為新加坡人說英語,不會太「亞洲」,但新加坡也夠「亞洲」,廣東話、閩南話都行得通,中國大陸、香港來的人在新加坡也很自在。
人人都自在
問:新加坡提倡「優雅社會」,為什麼?
答:現代社會的壓力很大,煩惱很多。壓力愈多,社會就愈醜陋,我們希望取得平衡。晚上當你躺在床上,問自己這一切的辛苦都是為了什麼?了解到家人重要,友誼重要,價值觀重要,早上醒來,你會對家人更好,對朋友更好,他們也會對你更好。生命變得更美好,我們也更知道如何面對壓力。希望大家都更有禮貌,雖然我們已經比十年前進步了,例如開車,我相信我們比台北人有禮貌,但還不如美國人,在基本禮儀上,新加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的服務業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告訴民眾從小事做起,我們推行禮貌運動,像是讓路、微笑、不搶食物等。日本人很擅長這些,但我們不會以日本人作標準,他們太極端了。有一年我們的禮貌運動,送給每個學生一面鏡子,讓他們看看自己,問問自己今天微笑了嗎,我們想弄得好玩一點,免得大家太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