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根據去年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新加坡的綜合競爭力排名全球第一,新加坡如何做到的?
答:在個人層次,要有好的工作和更好的末來,每個新加坡人都必須靠自己努力,接受良好的教育,畢業後也應繼續接受訓練或進修。第二個層次是群體,新加坡人口不多,因此必須加強團隊合作,使得團隊合作的結果,大於每個人各自努力結果的總和。
第三個層次是國家,每個人都接受良好的訓練,不同的團體、公司都很健全,彼此團結合作?大家朝共同的目標努力,提高新加坡的競爭力。雖然新加坡很小而且缺少資源,但我們加強基礎建設,每年檢討要在那些領域加強競爭力和吸引力,務實地調整經濟結構。
現階段新加坡的國民生產毛額(GNP)有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來自製造業,另外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來自金融和商業服務業。近年來交通和通訊業占GNP的比重日益提高,這些行業早期都是公家單位,採取民營企業方式營運,但為了進一步提高競爭力,陸續將他們調整為公司的組織形態。
問:國家發展部的主要任務為何?
答:國家發展部負責協調全國的基礎建設計畫,規畫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整體基礎建設計畫。其中上地利用計畫非常重要,因為新加坡很小,我們必須先了解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需要土地作何用途,確保能提供足夠的土地,我們的規畫必須合理且前後一致。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穩定且持續提供上地,政府每年發布未來數年內預定提供的土地數字,因此民眾不必投機、或過度投資房地產。
問:新加坡的社會福利規畫得相當完善,是如何做到的?
答:政府希望人民團結合作,而且能夠享受團結合作帶來的好處。政府提供足夠的社會福利,使大家覺得國家繁榮成長,個人也享受到好處,但好處的大小,則視他的努力和付出而定。李光耀資政曾比喻說,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能力好跑得快的人贏得獎品,但只要參加,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安慰獎」,如果不參加就什麼都沒有。
為了讓每個人都可以參加這場比賽,政府必須讓人人都有能力負擔教育、住宅、醫療的費用。人人付得起教育費用,受教育的機會均等,對國家才有利;政府保證每個努力工作的人都買得起房子,目前新加坡百分之九十的人有自己的房子,一個人一旦有了房地產,就不太可能參加暴動、遊行,否則房地產會跌價;生病的人都可以獲得足夠的治療,有能力付費的人應該自已付,如果付不起,才由政府來付。每個人都可獲得基本的醫療,如果想要更多的服務,就必須自行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