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興國際大廠對來台設辦公室意願不高,Groupon、Evernote、甚至麥當勞都要撤出台灣的今天,台灣還有什麼機會?AppWorks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林之晨直言鼓勵:年輕人趕快去創業。
「與其花200萬元去念Top MBA,不如花2年時間去創業。」在《30》雜誌及《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主辦的「30青年創新實驗室」活動中,林之晨指出,在台灣創業2年,即使你最後失敗了,相較於MBA,仍然是一個成本較低、而且可以學到更多、最高CP值的企管教育,你還有可能因此被大企業吸收,變成中高階數位主管,這是一個超快速升遷的管道,更不用說還是有1%機會可以創業成功。
雖然可能只有1%的人能創業成功,但林之晨也鼓勵大家不要怕失敗。所有創業都是從0到1,再從1到100的路,從0到1講求的是創造、無中生有,邊打邊修正,直到做出受市場歡迎的產品,找到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而把1變成100的過程,則需建立組織、制度、文化、品牌,並與資本合作。即使你從0到-1失敗了,其實收穫也比損失大很多:第一,你會對市場與商業模式有很真實的了解,你有資訊與知識的優勢;第二,你會學到真正的行銷而非只是推銷手段;第三,你會學到產品的設計與開發;第四,你得到解決問題的經驗與能力;第五,你能了解怎麼樣做客戶服務,了解客戶在想什麼;最後,你會有痛過才有的領悟。
很多創業者會想,我是做軟體出身,而台灣其實有很好的硬體基礎,該如何將這兩者結合起來,讓創業與創新的能量變得更大?林之晨建議大家不要這樣想事情,重點是找到社會真正存在的問題,無差別地想,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他不諱言指出,台灣現在就陷入這樣的思維,但不好的軟體加不好的硬體,也不會有好產品產生,不要從生產者的角度思考,而是要從顧客的角度,為他們解決問題。
現場有觀眾提到,《從0到1》作者有句名言說,創業者最好有輕微的亞斯伯格症,林之晨則認為,創業者必須兼備心(Heart)、腦(Head)、手(Hand)的3H條件,他解釋,「心」代表決心,創業的過程辛苦且壓力大,要有我死都不放棄、一定要成功的決心;「腦」則是指學習力強,能像海綿一樣隨時吸收新知;「手」則是執行力,想到哪做到哪,不怕把手弄髒。3H並用,創業更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