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我在辦公桌,豢養一座花園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

30雜誌
user

30雜誌

2017-01-07

瀏覽數 27,950+

我在辦公桌,豢養一座花園
 

說到養蜜蜂,你率先想到的畫面是什麼?

「蛤?會不會被蜜蜂螫?好可怕!」

「喔耶!終於不用再喝外面假蜂蜜!」

「矮額~養貓養狗不就好了,養什麼蜜蜂?」

城市養蜂在歐美蔚為風潮,養蜂採集純淨蜂蜜,或是在自家蓋農場,滿足當農夫的心願。台灣近年也有社區大學、民間團體、部落客紛紛推出養蜂教程,只要備好道具,就能在自家空地或陽台養蜂。但是,養蜂真的這麼簡單?

台灣地狹人稠,並不算是城市養蜂的好地點。「城市養蜂是Bee要的」創辦人王庭碩解釋,蜜蜂是社會性動物,效率至上,喜歡選擇單一蜜源,一次採好採滿,「如果沒有一次種個100盆花,或像國外大片花海,很難吸引蜜蜂成群報到。」他直言。

更大的難題是大眾對蜜蜂的偏見,很多人聞蜂色變,讓王庭碩哭笑不得。「如果你不是花,蜜蜂才不管你呢!」他舉例,像是住宅區常見的東方蜂,是台灣原生種蜜蜂,性格溫馴又貪吃,除非被人類攻擊,否則根本不理人。

我在辦公桌,豢養一座花園_img_1

團隊將獨居蜂做成標本,讓小朋友可以近距離觀察。


蜜蜂需要棲地,城市需要植物

為了喚起大家關心蜜蜂議題,王庭碩找來台大昆蟲系學弟扶尚睿、張又文,3人共同成立「城市養蜂是Bee要的」,他們師出台灣蜜蜂行為專家楊恩誠教授,希望在都市逐漸擴張的同時,能一步步重建蜜蜂棲息地。

養蜂不只是為了醇香可口的蜂蜜,蜜蜂也是農作物生長、穩定糧食供給的幕後英雄。全球有1/3作物仰賴蜜蜂授粉,由於蔬果農藥殘留,對蜜蜂神經系統造成極大損害,以及外來種、疾病侵擾等多重因素,蜂量從1990年代開始急速下降。

去年初,國際生物研究單位IPBES發表評估報告,野生蜜蜂、蝴蝶和許多授粉物種正迅速走向滅絕,生態多樣性降低,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人類。

我在辦公桌,豢養一座花園_img_2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透過生態教育課程傳遞蜜蜂知識。


立意雖好,棘手的是,如何讓大家不怕蜜蜂?王庭碩、張又文等人在「ComeBack ToMe城市養蜂是Bee要的」粉絲頁裡手繪漫畫、自編自演「蜜蜂甄嬛傳」,呈現蜜蜂生活史和社會階級分工;也把長期對蜜蜂的觀察寫成「養蜂日記」,生硬的科普文章轉化成趣味小常識,擬人化介紹蜜蜂種類、覓食、哺育、遷徙等行為,並積極到校園、非營利組織演講,帶大家認識蜜蜂。

2016年6月,他們在募資平台「度度客Dodoker」推出「獨居蜂旅館Bee Hotel」計畫,一舉打響知名度。

「獨居蜂旅館」就像蜜蜂的背包旅館,根據花園裡的植物物種,吸引到不同種類的獨居蜂進駐,你可以近距離地觀察牠們如何產卵、育兒,當幼蜂長大離巢,下一位母蜂又可以進駐,「旅館主人連打掃的力氣都省了。」王庭碩開玩笑說。

買旅館、送旅館,他們計畫,每賣出一棟蜜蜂旅館,就撥出10%所得做為基金,送旅館給學校或非營利組織做推廣。半年來,已售出超過100棟蜜蜂旅館、超過15個學校及基金會跟他們合作獨居蜂旅館計劃。

獨居蜂,生態系裡的隱形英雄

我在辦公桌,豢養一座花園_img_3

以這樣一個教育版獨居蜂旅館來說,大約同時可以容納55隻獨居蜂,不過通常很少住滿。


炫目螢光藍屁屁,是青條花蜂的正字標記,青條花母蜂是蜂界女漢子,能咬開牆面,在沙地或土牆上鑽洞生寶寶;霸氣外露的泥壺蜂,平時愛吃毛毛蟲,是肉食性的獨居蜂;小如黑點的蘆蜂,最愛吃九層塔,卻經常被民眾誤認是蒼蠅,慘死於電蚊拍下。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發掘這群獨居蜂(solitary bees),是王庭碩等人美麗的意外。起初,他們在大安區陽台養蜂做研究,卻發現種植的花草得不到蜜蜂青睞,反而引來獨居蜂授粉,像是九層塔、羅勒等植物都是獨居蜂的心頭好。

獨居蜂,顧名思義,不像蜜蜂成群結伴,獨來獨往,雖然不儲存蜂蜜,授粉能力卻比蜜蜂強,是維持生態系運作、穩定蜜源的重要角色。

他們進一步研究發現,獨居蜂因為不是經濟型昆蟲,過往國外文獻研究稀少,卻占蜂類總數90%,簡直是無名英雄。牠們外型環肥燕瘦,小如蒼蠅、大可比蜘蛛,平常喜歡住在枯木、土牆、竹筒,在城市很難找到適合的居住環境,找不到棲息地的話,會因為無法授粉而死亡。

「獨居蜂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王庭碩靈光一閃,養獨居蜂只要一隻,比養一群蜜蜂容易!他心想,而獨居蜂習性低調、害羞、較不具攻擊性,也適合人類親近。

我在辦公桌,豢養一座花園_img_4

從觀察版中可以看到母蜂隔出一格一格的空間就是寶寶的家。


團隊參考國外行之有年的「蜜蜂旅館」,找上木工師傅,著手設計給獨居蜂居住的背包客旅館。以杉木和柚木打造建築體,中間鑽出一條條直徑約1公分的孔道,每一條孔道是一間旅館,讓母蜂可以入內產卵、育兒。上層木板再以透明玻璃板代替,以利民眾觀察獨居蜂的行為型態。

王庭碩透露,推出獨居蜂旅館前,還發生一段小插曲。當時有多家募資平台邀約,他們卻選擇名氣不大的度度客,一來是希望把控品質,鎖定小量而精緻的獨居蜂旅館,先測試市場的接受度;其次,度度客針對公益的募資計畫與他們理念不謀而合。

「我們一開始就想做社會企業,推廣重於營利,」王庭碩眼神篤定地說。起初3人校長兼撞鐘,成立2年來沒有申請過補助、也沒有創投資助,在摸索出商業模式之前,「不虧本」是唯一目標,他笑得靦腆。

獨居蜂X仙人掌,辦公桌上的生態系

在擁擠的都市高樓,多想為生活添一抹綠意,找到呼吸的空間。造型渾圓、多彩的多肉植物,被精心擺設在設計花器中,彷彿一個小藝術品,是辦公室的療癒小物,最受上班族歡迎。

去年底,「城市養蜂是Bee要的」和「有肉有肉Succulent & Gift」聯名推出”時髦版”獨居蜂旅館,上面種仙人掌,下面養愛吃仙人掌的獨居蜂,一個盆栽就是一座生態系,森羅萬象,彷彿一個精緻的小宇宙。

我在辦公桌,豢養一座花園_img_5

美麗的多肉盆栽下面藏有迷你獨居蜂旅館。


之所以製作多肉植栽,是因為他們發現,獨居蜂旅館的概念雖然新奇,但少了產蜂蜜這個誘因,要如何提高大家飼養意願?

王庭碩從生活品味切入,也驚喜地發現,獨居蜂旅館的購買者以女性居多,代表著在生態愛好者的同溫層之外,對設計、質感生活有興趣的人,也有機會關注蜜蜂。將來他們打算與一間化妝品品牌合作,將族群推到中上消費階級。

 今年,3人相繼從台大畢業,打算創業成立公司。王庭碩評估過後,單間單間地販售獨居蜂旅館不足以維生,他們想仿照美國蜜蜂商Crown Bees模式,從賣旅館到賣獨居蜂,著眼在未來授粉產業的商機,客戶是農夫和企業主。

根據Crown Bees的說法,一間蘋果園若需3萬隻蜜蜂授粉,僅需400~500隻獨居蜂即可。王庭碩強調,雖然這個數據未經科學驗證,至少可以肯定,「以訪花習性來說,獨居蜂警覺性高,訪花時會不斷在花朵間遊走,避免在同一朵花停留太久,一次授粉的數量確實大於蜜蜂。」他解釋。

在這3個大男生夢想的蜜蜂天堂中,他們規劃出3個步驟:第一步是做生態教育、鼓勵民眾種花,第二步推廣蜜蜂旅館,讓每個人家中就有一個生態系,最後提倡城市養蜂,希望在城市裡建立一條蜜蜂食物廊道,吸引原生種蜜蜂回家。

我在辦公桌,豢養一座花園_img_6

早晨,山芙蓉花盛開,此時訪花常常可以發現驚喜!這隻長得和蜜蜂有87分像的角色,其實是一隻在蜜蜂總科底下的一種獨居蜂唷!


ComeBack ToMe 團隊小檔案:

  • 台大昆蟲所博士生王庭碩、碩士生張又文及扶尚睿3人成立
  • 2015年5月開設「城市養蜂是Bee要的」粉絲團
  • 2016年推出獨居蜂旅館、生態教育工作坊,希望推廣友善花園城市概念,幫蜜蜂找回家的路
  • 來看看現在城市裡有哪些地方可以賞蜂


圖片提供|城市養蜂是Bee要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