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一次機會,你有10分鐘,對著千萬名觀眾演講,你會說什麼?
應邀上中國大陸《我是演說家》節目,劉軒與大陸觀眾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電視機後,最少有3000萬人同時觀看,比整個台灣人口加總還多,他憑什麼拿下這個TED Talk版綜藝節目的季冠軍?
DJ、廣播主持、音樂製作、暢銷書作家和講師……,劉軒擁有多個身分,更有個知名的作家老爸──以《螢窗小語》、《超越自己》系列書籍紅遍兩岸的劉墉。能言善道的基因彷彿存在血液中,劉軒聞言,卻急忙搖頭否認,「小時候超內向,我花了非常久的時間,才學會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高中時參加辯論社,老師稱讚他演講表現不錯,被劉墉得知後,馬上展開魔鬼般的訓練。那段日子,家中彷彿成為演講台,一台時刻對準自己的V8錄影機不說,鏡頭後是父親炯炯有神的目光,數不清的責罰,成為連日以來的夢魘。
在一次差強人意的表現後,既急又惱的劉軒,竟一拳捶向牆壁,捶出一個凹洞,嚇傻眾人。40多歲、育有兩子的劉軒談起往事,彷彿回到當時扭捏的少年。
原以為演說和他人生的瓜葛不過如此,3年前,一封來自大陸的邀約郵件,使他重新省視演講這回事。
在那場千萬人面前的演講,製作單位提議以父子關係中的爭執為題,這種帶著八卦和煽情性質的主題,最能引起群眾熱議。然而,劉軒卻斷然拒絕了。他告訴對方:「我要談自己多年的研究──幸運心理學。」
心理學這麼不討喜的主題,連製作單位聽了都如坐針氈,深怕他搞砸整個節目。沒想到,劉軒的初次登台,把在美攻讀的心理學研究,巧妙轉繹成人人都渴望得到的「幸運學」,創下歷年來收視率最高的一次。
這次的成功帶給劉軒很大的信心,他從懼怕到能享受演講,因為他發現,「演講打動人心的祕訣,不在精美的詞藻、巧妙鋪陳的語句或熟練的溝通技巧,最重要的是與觀眾交心。」
當然,平時的累積也很重要,演講如何增加說服力與魅力,其實有跡可循。劉軒回顧自己多年來的演講經驗,包括2014年TEDxTaipei年會上演說,他發現,掌握以下3個共鳴點,就能感動人心。
共鳴點1:找出痛點》有價值的訊息,別人才想聽
「如何讓你的訊息變得有價值?」他首先發問,大多時候,聽眾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經驗再豐富的講師,難免都遇過台上講得滔滔不絕,台下有人昏昏欲睡,眼神空洞,思緒不知飄到何方……。
這時,你必須主動拋磚引玉,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觀察對方的生活中有什麼「痛點」,可以由你幫忙解決。
劉軒自承,他演講前不能馬虎的工作,就是花時間和邀請單位一同盤點觀眾的屬性和需求。同一個講題「如何克服拖延症?」若針對基層職員,他會針對忙碌的一天卻毫無所獲的困境,吸引注意力,進而展開他的論述;但如果觀眾換成高階主管,他的重點就會擺在「如何提升團隊的效率」,而非解決個人問題。
但如果是一般大眾的場合,事前摸不著頭緒,不妨把握一個訣竅:以當下熱門的話題或社會事件開場,連結你所要談的主題。例如,要談如何做決定,可以這段說詞為開頭:「美國總統大選為何是川普勝出?其實有跡可循,如果我們學會辨識這些跡象,也能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人們都會希望對這個無常多變的世界多一些理解,當你愈理解,對生活愈有控制感,而這種控制感,是人類很基本的心理需求。」從心理學看演講策略,劉軒如此歸納。
共鳴點2:KISS原則》化繁為簡,讓所有人都能聽懂
成功的演講,總有一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記憶點。2009年比爾蓋茲應邀到TED演講,提到非洲面臨瘧疾的問題時,當場打開了一個裝滿了蚊子的玻璃瓶,讓蚊子飛出來,然後說:「這不應該只是窮人要體驗的問題。」
此舉立刻引發現場騷動,當然,他帶來的蚊子並沒有瘧疾,但卻喚起了聽眾的情緒反應,突然,「瘧疾」這個遙遠的名詞,變得再貼近不過。
劉軒以比爾蓋茲的例證說明,高中辯論社指導老師對他耳提面命的KISS原則,「Keep It Short and Simple」(說話儘量簡短,簡而易懂),後來他和同學戲稱這句話是「Keep It Simple, Stupid!」,卻也將這句話深刻地烙印腦海中。
這不是指觀眾是笨蛋,他連忙笑著澄清,只是講者必須設想,觀眾的記憶力都很差。美國演說專家肯‧戴維斯(Ken Davis)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他訪問了2000位參加各種演講的聽眾,發現一場演講過後,70%的人無法說出演講的重點。
「你說了多少不重要,對方記得多少才重要。」劉軒說,表達時務必簡化,除了不要在一場演講中提及超過3個重點、善用比喻來描述抽象的訊息等兩個常見的提醒之外,也不能忽略視覺跟「道具」的功用。
共鳴點3:誠懇為上策》你可以說服觀眾的腦,更要感動他們的心
2015年底,《我是演說家》季冠軍總決賽前夕,倒數48小時的緊張時刻,劉軒可是差一點無法參賽。先是誤食海鮮食物中毒,整整發了一天一夜的高燒,精心準備的講稿,自己不滿意就算了,彩排時甚至被編導評為「表現得不像『劉軒』」。
「我當下真的是非常著急又生氣,我心想:饒了我吧!」劉軒回憶起那次失控,彩排結束後,他沮喪地回到飯店,把整個身體縮在浴缸裡,想用一場熱水澡讓自己好過點。
正當焦急、半夢半醒、不知所措之際,他腦中竟浮現一個10多年前的畫面,儘管他再努力逼迫自己「不准分心」,這個塵封的祕密卻在他眼前愈加寫實,引誘著他一吐為快。
眼看時針指向深夜11點,9小時後就要登台演出,劉軒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準備許久、倒背如流的舊稿;另一個是毫無頭緒,也從未與人分享的真實經歷。如何是好?
掙扎了1小時,劉軒雙手一攤,拿起紙筆開始寫,從半夜寫到凌晨4點,直到上台前,手稿根本來不及讓製作單位先審核,更別提背稿子。劉軒只能利用賽程間的45分鐘空檔,衝到無人的停車場拼命死記內容。
這段千鈞一髮的經歷,就是後來讓他拿下季冠軍的「哈佛偷壽司」事件。劉軒不曾對家人和妻子提及,卻在總決賽時坦誠以告,只因當天的主題是「勇者敢言」,他想藉此告訴大家:承認犯錯,需要勇氣。
從初次登台創下收視新高,準決賽時的脫稿演出,肺腑之言的力量足以撼動人心。把好故事說好的祕密無他:「練習、練習再練習,」劉軒總結。
劉軒小檔案
DJ、音樂人、作家、廣播主持人、講師等全方位創作者,2014年首次應邀上TED演講,2015年底拿下《我是演說家》第二季冠軍,現於知名微信公眾號「十點課堂」開設心理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