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抵達忠孝新生二號出口後,熾熱的陽光讓我不得不找樹蔭乘涼,躲避台灣熱辣辣的夏天。一位穿著時尚,踏著輕盈步伐的女性向我走過來。由於我們是透過共同朋友介紹認識、還沒見過對方,所以互相以不確定的表情相認。
「嗨∼你是那位記者嗎?」
「對呀我是,所以妳是在媛囉?妳好!妳好!非常感謝妳答應讓我採訪,我們過去那邊的咖啡廳慢慢聊吧。」
在媛是韓國釜山人,新婚美國人丈夫為了要跟她住得更近,接受了當時台灣公司給的條件,搬來台灣。而在媛也因此住到了這個自己沒有什麼印象的國度。在媛的丈夫是電腦工程師,所以他們工作跟居住的地點都在新竹科學園區附近。在媛為了讓自己更融入台灣社會,不久前開始在新竹教授韓文。這份工作除了讓她有額外的收入,也可以與台灣人有更多接觸。
「妳來台灣也一陣子了,妳覺得台灣女人跟韓國女人有什麼不同呢?」
「你知道嗎?我已經去過中國、日本然後現在來到台灣。我認為,台灣跟中國是這幾個國家中男女最平等的國家。日本跟韓國,尤其是韓國,男人認為女人的存在是要在家裡煮飯做家事的。」跟在媛談到這個題目後,可以發現她的音調漸漸提高,坐在她對面,可以明顯感受到她對這個議題的重視。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女人在結婚之後,都還會繼續工作的原因。因為台灣男女平等的觀念比韓國好很多。韓國男人的想法還是太保守了,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妻子待在家裡做家事,不要到外面工作。」在媛話鋒一轉繼續說:「台灣男女關係就不一樣了,台灣女性可以非常清楚直白地講出想說的話或想要什麼,很強勢。但是在韓國就不是這樣了,韓國社會認為直接說出你想要什麼是沒有禮貌的,對女人更是嚴苛。像是女人不可以很直接地對男人說『我要這個』,她們會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能是撒嬌或是什麼的。」
當在媛說到這裡,我心裡馬上浮現韓劇或韓國綜藝節目裡韓國女星撒嬌的樣子,「啊!難怪韓國女人這麼會撒嬌。」在媛看到我若有似無地點頭後,馬上再補了幾句:「但其實,這有時候會讓韓國男性搞不清楚女人們要什麼,然後就開始吵架了。」
「妳說了這麼多台灣人的優點,那妳有沒有發現一些台灣人的缺點呢?」
「有啊!其實女人強勢有好有壞。因為在社會層面上,男女平等的現象比較明顯。但是,在對女人的印象上就不一定是好的了,畢竟強勢的另一面就是她們不夠有女人味!」在媛繼續補充:「你知道嗎?就是她們雖然比較獨立、比較有主見,但是在我們的觀念裡,就是比較不女性化、比較沒有女人味了。」
無論是泰衡、黛安還是在媛,他們對韓國男女觀念都有自己的看法,每個人也都會因為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對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對某些人來說,男女之間交往時,其中一位擔任領導者是可以接受的,但有人則是需要完全的平等和尊重。如此的偏好並沒有好與壞,但若是在社會制度或文化裡,對性別的歧視或人為的男女不平等,則是落後的象徵。
「爭取男女平等並不代表厭惡男性。」二〇一五年接下聯合國婦女署全球親善大使的女星艾瑪.華森(《哈利波特》裡的妙麗),在聯合國的演講中指出:「我們要爭取的不是女權,而是兩性的自由。」由此可見,男女平權不是只有單方面努力就可以成功的。
韓國的大男人主義會存在,絕對也不只有單一原因,而是匯集了長久以來的習俗、從小看著父母長輩互相生活的方式,再加上社會進步的力量不夠推動改革,才會讓這樣的狀況一直存在。但這也不代表韓國沒有在進步,活躍的公民參與組織時常會發起各式有關議題討論,再加上新一代的韓國人與國際接觸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漸漸了解到自己的缺陷,開始自我檢視。當然,台灣在這個議題上,剛好可以是韓國學習的對象;台灣,其實也可以被韓國羨慕。
本文節錄自:《最陌生的鄰居:韓國》一書,楊智強著,台灣商務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