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昨夜做了什麼夢?如果你說:「我一直夢到量子力學終於證明了超弦理論是真的。不過從來不是在夜裡夢到的。」那你就錯了,你每晚都會做夢。如果你夢見在開滿花的草地上和北極熊跳舞,而且記得最色彩繽紛的細節,那你也是在欺騙自己。因為你認為的夢始終只是你清醒意識的記憶。基本上,你絕不會從夢中醒來,而是在做完夢之後,然後你的意識會試圖重新建構出一個逐漸消失的夢的記憶。然而,你永遠無法確定,夢境是否確實如此,或者只是你自己事後想像拼湊出來的。
特別生動、充滿感情的夢是發生在REM睡眠階段。專家猜測,這時我們會特別處理和儲存情感和動作。這也可能是我們在這個睡眠階段會肌肉無力癱躺在床上的原因──因為如果你在睡夢中暴怒,因而身體氣得跳起來,後果可能不堪設想。順帶一提,夢遊的人很少做夢。他會在少夢的熟睡階段四處漫遊,而且往往不是穩穩當當地行走,而是步履蹣跚、戰戰兢兢的。如果這時候醒過來,通常他會有點分不清東南西北,想要再回到床上睡覺──雖然說有些人就算不是夢遊,也始終是這種狀態。
此外,夢也不代表我們那些最隱密的欲望,那些潛意識在夜裡掙脫束縛,想對我們說話。相反的,是那些和白天時事有關的記憶和經驗,在夢中被隨機叫出來。而且,海馬迴在深度睡眠中活化了腦部神經網絡之後,接下來的REM睡眠階段也會同時啟動已知的活化模式(也就是舊的思維),並且編織到夢中。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夢不只是拿白天剛發生的事做文章,還會把過去發生的類似事件也加進來。
於是,大範圍的區域就這樣被活化了,此時腦能發揮一個很棒的功能,那就是,把混亂的資訊形成穩固的記憶。它使用的原則很簡單:那些經常喚起的記憶似乎很重要,於是就會形成神經網絡活化模式,一次比一次有效率地被儲存起來。所以解釋夢境根本多此一舉,腦子會主動自己完成。
很多人相信,在夢裡時間過得比實際快。事實上,我們做一場夢頂多三十分鐘,如果我們在睡眠實驗室中,在一段時間後,把睡夢中的受試者喚醒,他們通常都能正確估計自己做夢的時間。所以夢中的我們通常是實時的。這時我們可以完全將真實的外在刺激結合到夢中。如果在做夢的時候被灑了水,我們很可能會夢見下雨天。
此外,夢的意義和功能至今仍有爭議。在夜裡,夢境似乎會變化:剛開始以事實為依據,重點放在白天剛發生的事。最後會愈來愈充滿情緒,而且涉及更久以前的記憶。這種夜裡的情感處理很重要,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一覺醒來之後,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改變了,往往變得正面許多。這很可能是因為,我們在夢中處理了負面的情緒,而且把它們清理掉了。這也是為什麼恐怖片都是很晚才播,因為早上醒來我們已經把糟糕的情緒處理好了,不會再覺得害怕。如此一來,我們也才不會被鏡子裡睡眠不足的自己嚇死。所以說,睡眠也有自我保護的功能。
本文節錄自:《打破大腦偽科學:右腦不會比左腦更有創意,男生的方向感也不會比女生好》一書,漢寧.貝克著,如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