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寶是一名台灣物業公司的總經理,年近五旬,一直將父親在世時囑咐的話:「未來你一定要找機會回大陸看看。」放在心上。
顧家寶的父親顧志盈,早年在江蘇隨著國民政府參與抗日,而後輾轉到了台灣。「他一直很想回鄉,且想為榮民喉舌」,顧家寶回憶起父親往昔的心情說到。
父辦《榮民時報》 替榮民發聲
1987年兩岸才剛開放探親,顧志盈就在1990年創辦《榮民時報》,希望政府能給榮民照顧,創刊六週年時他寫道:「榮民,她是中國歷史的執筆人,不是時代的副產品。」即使創辦報紙砸了不少錢,甚至影響家計,顧志盈仍義無反顧,還動用自己的人脈,積極幫助老兵尋找大陸的親人,直到2001年去世。
顧志盈自己在1990年至1995年回鄉探親五次,卻沒有留下多少資訊給兒子,過世後,兒子不知道爸爸老家確切地點。當時才30幾歲的顧家寶,總想著日子還長,不急,雖然曾透過大陸的朋友找過,但卻沒找成。隨著年紀增長,尋根念頭日益湧出。
今年3月,他隨手在搜尋引擎上打「大陸尋親」,跳出來的就是頭條在臉書上開的兩岸尋親粉絲團,他在網路上留下訊息,幸運的有了好消息。
一位東台市台辦工作人員收到了頭條的彈窗訊息,不僅主動跑到檔案室一頁一頁查,找到顧志盈當年回鄉探親的登記資訊室表弟焦恒美的名字,還親自跑一趟焦恒美工作的地點,最終在同月23日,才找到已經72歲的焦恒美。
「冥冥之中自有定數。那時候我正好去墓園向父親稟報尋找大陸親人的事情,求他保佑能順利找到,就接到頭條告知我這好消息,」顧家寶感慨無限。隨著頭條發布了顧家寶找到家人的訊息,顧家的直系親屬也收到了尋人訊息,顧家寶迫不急待搭機返鄉,並帶著父親的照片來祭祖。
顧家寶的對岸親人告訴他,他的父親曾經在當地出資辦校,讓他又驚又喜,父親還將《榮民時報》帶去給大陸的親戚,讓過去不太諒解父親作為的顧家寶,對父親敬佩又驕傲。
縱使父親已離世,但「我愈能理解父親,也體會我也遺傳了爸爸的公益精神,他創報,我創業」。顧家寶如今將公司30%淨利做為公益款項。這一番尋親之旅,不只是與家人團圓,更是心靈圓滿成長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