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今日頭條靠AI大數據 幫分離77年兩岸家庭尋親

每天推送80多條尋人啟示 用戶隨時回報線索

沈瑜
user

沈瑜

2018-08-30

瀏覽數 24,800+

今日頭條靠AI大數據 幫分離77年兩岸家庭尋親
 

本文出自 2018 / 9月號雜誌 誰Fire了台灣老闆?

不少大陸來台的老兵自己及其後代仍想一圓家族團圓夢,積極跨海尋親。大陸的今日頭條App將原本在地的尋人服務,擴大成兩岸活動,譜出不少尋親的感人故事。

在中國大陸,有一名網友每天很習慣地點開「今日頭條」(以下簡稱頭條)App,刷起無窮無盡的內容來看。突然,一個彈窗訊息彈出來,上面寫著「台灣孝子跨海尋親,想為母親找到家人,其母名為梅砂○,外公梅○盛,老家疑似在龍華區一帶」。他馬上想到住在海口市第四小學旁邊有一家姓梅的大家族,於是立刻熱心地在討論區留下這個線索。

頭條是近幾年來大陸崛起的一款智慧化新聞應用軟體,運用大數據技術,號稱能挖掘個別用戶的閱讀習慣,個別推送客製化、也就是「你感興趣的」文章給不同用戶,號稱「比你更懂你」。

據今日頭條副總編輯徐一龍表示,頭條截至2018年5月,日活躍用戶已超過一億人,平均每人每天上線70分鐘。

頭條母公司「字節跳動」,旗下熱門產品還包含全球月活躍數字五億人的「抖音」,是一款短影片平台App。《華爾街日報》報導,字節跳動啟動了一輪股權融資,估值可能達750億美元,超越Uber、滴滴出行,將可能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科技公司之一。

從尋人服務 變兩岸尋親

隨著用戶數快速擴大,頭條開始關注公益項目。

由於用戶數量龐大、遍及全大陸,因此從2016年起啟動協尋失蹤人口專案的「頭條尋人」服務,效果出奇地好。一開始,只尋找近期走失的兒童或老人,透過移動定位服務,把尋人啟事彈窗發給走失者最後出現的地域周邊範圍內用戶,並等待用戶回響。不少用戶一看到尋人啟示,都熱心開門出去看看,一看到失蹤者在附近徘徊,就立刻回報。

截至8月15日已協助找到6700多個走失人口,平均每天推送80多條尋人啟示,最多的一天,找到了29位走失者。

2017年3月,家住在桃園的彭姓一家人,看到了頭條尋人的威力,也上線詢問,想替已高齡97歲的養父胡定遠,尋找77年前在大陸失散的親人。從此,意外開啟「兩岸尋親」的公益活動。

至今累計超過151位請求兩岸尋親的人,已完成52件大團圓,勾引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爺爺思鄉 孫女求助頭條

胡定遠來自四川,1940年替家人買米的途中,被抓去充軍抗日,從此踏上軍旅,遠征滇緬、印度,爾後跟著國民政府來台,先後定居在桃竹等地。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爺爺總是無意間提起家鄉,思念之情溢於言表,卻又常說反話:「沒錢啦」「一定找不到人啦」家人很是心疼;加上去年爺爺動了肝癌手術,身體愈來愈差,愈讓家人認為應該盡快幫爺爺找尋失散多年的親人。

孫女彭怡惠透過上網得知頭條的尋人項目,但爺爺記不清楚家鄉確切位置,且事隔幾十年,大陸行政區域早已物換星移,即使尋人消息已彈窗給當地用戶,頭條也派員工及當地媒體不斷接手尋找,還是只找到大概區域。雖然有不少收到訊息來認親的,但一認之下,卻都發現找錯人了,讓彭家高興了一下,卻又喪氣起來。

記者參與 連線視訊指路

後來《成都商報》記者羅敏參與協尋,他一路開車並用視訊指路給胡爺爺,即時連線下,激活了爺爺的記憶,想起自己曾住過「太慈寺」等關鍵字,並想起「大姊夫姓李,住在離鎮上不遠的石壩上,賣過冬粉」等資訊,最後羅敏問了附近的耆老,再透過耆老找到一戶以賣冬粉營生的李姓人家。

當胡定遠與李家長子李嘉猷透過視訊相認時,李嘉猷一看就喊「太像媽媽了!」比對雙方資訊,胡定遠還打趣說道當年你才六歲,我還經常打你屁股,而李嘉猷也記得這些事。皇天不服苦心人,最終找到胡定遠的外甥。

半個月後,胡定遠就踏上返鄉道路,近百名村民到場迎接,「歡迎舅舅回家」的橫幅掛在窗前,席開十幾桌,熱鬧非凡,然而爺爺揪在心頭上的還有一件事,就是要在父母墳前上香,於是外甥們雖然也已兩鬢白髮,卻都爭相攙扶胡定遠到父母墳前上香。到了墳前,胡定遠已經泣不成聲,「孩兒沒有孝順到您……孩兒不孝……我回來了……來看您了……」爺爺留下愧疚的眼淚,但心卻是滿足的。

能夠在生前與家人團圓,了了長期積在心頭的心願,今年8月胡定遠安祥離世。

繼胡爺爺之後,一年多來,頭條陸續幫助了50幾個老兵找到大陸失散的家人。整體而言,成功率只有三成,但拜科技之賜,也有的案例,不到一天就找到。

例如有位老兵的兒子,曾先後到大陸南京尋親,卻因為線索有限,失敗而返。不久前透過頭條尋人,消息一登,就被一位在床上滑手機的南京用戶看到:「這不是我叔叔嗎?」後來成功聯繫彼此,期待團聚的那一天。

也有不少大陸來台的老兵,或許已過世,但後代仍想一圓尋根與家族團圓夢,因此也有不少二代、甚至三代尋親的感人故事。

本以為兩岸尋親故事,應該在兩岸開放探親(1987年)後幾年就完成了,沒想到至今30多年了,故事還在延續中。目前還有約100個兩岸家庭在頭條尋人的項目中,等待團圓。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