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內需不足、外銷碰壁 小花園繡花鞋總店謝幕

租金壓力大〉70年老字號 難敵潮牌圍攻

蕭歆諺
user

蕭歆諺

2018-08-30

瀏覽數 38,350+

小花園繡花鞋店第四代接班人陳瑋
小花園繡花鞋店第四代接班人陳瑋

本文出自 2018 / 9月號雜誌 誰Fire了台灣老闆?

西門町,以新興文化匯聚為榮,也以傳統老店為傲。今年6月卻傳出在地經營近70年、峨嵋街上的小花園繡花鞋店要熄燈,租金和業績都是壓力,也讓人擔心傳統技藝是否會因此失傳?以下是第四代接班人陳瑋的自白:

我的曾祖父陳初學原先在上海成立了小花園鞋莊,幫貴婦們訂製手工繡花鞋。1949年,鞋店隨國民政府遷台,選在西門落腳,當時還請來于右任為我們的招牌提字。

1973年,店鋪搬來西門町峨嵋街70號,總店開業至今已45年。我的父輩和老天祿滷味是很好的朋友,見證西門繁華。

雖然我從小在鞋店長大,但我對做鞋興趣缺缺,父親也沒有打算要傳給我們,希望我們有其他發展。因此我大學念了企管系,進入外商工作。

直到有天父親告訴我,想把店收了,我和先生徐宗源忽然意識到這件事很可惜。2010年,相繼把外商工作辭了,回來全心投入繡花鞋的事業。

雖然做得很辛苦,但客人的故事和回饋常常能感動我們。例如之前有位年輕人來買皮拖鞋,尺寸明顯不合。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是要買回家當紀念,因為爺爺以前常拿皮拖鞋打他。

之前富邦辦活動,邀請我們去展覽,為貴賓做訂製鞋。看到張忠謀、施振榮等大咖一人要做一雙鞋,對我們而言是很大的鼓勵。

租金漲、買氣減 難敵現實窘境

觀察這半年的市場狀況,說糟糕其實是客氣了,合作的工廠就有兩三家倒掉。

我們過去一個月平均有300多雙的銷量,這幾個月業績掉了三、四成,一個月的淨利只有3萬多,這還不把我和先生的薪水算進來。

雖然我們的租金比西門町其他店家低,但仍是壓力。由於房東有意將一樓店面租給別人,最近租金又漲了兩成多。

我們兩年簽一次租約,因為不確定未來房租的漲幅,也不敢貿然裝潢。兩難下,最後決定租約一到期,今年8月收掉西門總店。

目前這條峨嵋街上幾乎都是潮牌餐飲或服飾店,我們這家舊店在這裡感覺也滿怪的。

現在仍能在西門町屹立不搖的老店,我想除了生意好,很多店面不是用租的,是自己的房子。

現在想想,當年把房子賣掉,改用租的有點可惜。但轉念一想,如果現在當包租婆,應該也沒有動力繼續經營繡花鞋店。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除了租金壓力,買的人變少也是原因。

台灣人重CP值 不懂繡花鞋的好

我們做繡花鞋,很堅持用料與製工,比如鞋底與藥水膠,價格硬是其他人的三倍。繡圖樣時,我們使用的是手繡的繡版,鞋上的花紋能更立體、色彩更飽滿。可惜台灣人重CP值,很多人看不出繡花鞋好在哪裡,只能經營小眾市場。

過去,我們的主要客群是長輩,近年開始有愈來愈多新娘,拍婚紗穿旗袍,會找我們訂製適合的鞋子;不少有特殊需求的人也會來買訂製鞋。

日韓觀光客的消費力也降低了,以前一次會買好幾雙,現在買一雙都會想很久。

內需不足,我們也向外找機會。對岸很多廠商對我們的鞋子有興趣,要洽談下訂單,但我們看到關稅這麼高,嚇一跳,零零總總的其他成本加起來,比鞋子本身還貴,只好先不要。

雖然大環境不佳,但我們仍積極嘗試新作法,開發新鞋款,如高跟鞋與樂福鞋,希望大家不要再有刻板印象,認為繡花鞋是老人或死人(壽鞋)在穿的,它其實美觀又舒適。

西門總店關掉雖然可惜,但還有大稻埕和宜蘭傳藝中心兩家分店,尤其大稻埕店離布料行近,顧客訂製手工鞋可先在附近挑布料,相輔相成。期待我們能繼續拚下去。

小花園西門總店

店齡:45年/老闆:陳瑋、徐宗源

關店學到的三堂課:

1. 可做產品溯源,讓消費者理解原料與工藝的好

2. 跟上潮流,賦予傳統技藝新元素

3. 店面選址可考慮周邊產業性質

>>馬上看【誰fire了台灣老闆】完整報導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