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憤怒的方法
憤怒也許是人類普遍的情感。人生在世,任何人都有渴望將對方生吞活剝的瞬間,也有不少時候無法克制那樣的情緒,致使內心焦燒的時候。
有時無法按捺怒「火(화)」,因而遭致極大的災「禍(화)」。
生活在極地的伊努伊特人(愛斯基摩人),懂得聰明處理憤怒。據說當他們怒火中燒時,便停下手邊的工作,隨意行走。走到什麼時候?走到憤怒的情緒逐漸穩定為止。如果覺得走得夠遠了,於原地插上一根長棍而回。也就是將混雜著憎恨、怨懟、悲傷,並可能灼燒他人的炙熱情感,留在彼處再回來。
在某本書上讀到這則故事後,我試著回顧過去由我的憤怒輾壓出的擦痕(skid mark),一想起有時放不下怒氣,非得緊抓著不可的回憶,不禁滿臉脹紅。
也出現了這樣的想法—「也許熊熊燃燒的憤怒,打從開始就不是我的,而是向我討厭的人暫借而來的。」我想,「怒氣並非經過時間的冷卻而熄滅,也可能只是回到原本憤怒形成的地方。」
借來的東西並非我所有,必須盡快送走才是。
為了不讓激昂的情緒將我摧毀,心中必須時時開著一扇小門。讓憤怒自行來去,也便於自己能輕易逃離。本文節錄自:《解語之書》一書,李起周著,三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