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心多用」不只傷腦,我們其實辦不到!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8-23

瀏覽數 12,750+

圖片提供:Pixabay
圖片提供:Pixabay

人們最常幫手機找的藉口,就是手機可以讓我們一次做很多事,做事會更有效率。

只可惜,這種說法並不真切。人類其實沒有多工作業的能力(multitasking,同時處理兩種以上需要注意力的事),因為大腦無法一次進行兩種需要用上認知能力的活動。*我們以為自己在多工作業時,其實是在做研究者所說的「工作切換」(task-switching)。如同車子急轉彎一樣,每一次我們停止想一件事、改做另一件事,大腦需要先慢下來換檔—研究人員估計這個過程每次得花上二十五分鐘。

* 沒錯,我們有辦法一邊洗碗,一邊聽新聞,但那不是「多工」真正的意思,其中一項不是高認知要求活動。

這裡談的不只是工作上的多工而已(雖然多數人大概憑直覺就知道,在做棘手工作時停下來收個信,對生產力不會有幫助),我們一整天做的所有迷你多工都一樣:看電視時瞄一眼推特;打電話時看信;中午排隊點餐時在各種app間跳來跳去。各位以為自己有辦法一邊聽朋友說話,一邊回簡訊,但其實沒有辦法。

事實上,我們的注意力跳來跳去的頻率,經常高到我們從來沒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再次專心(上一次你花二十五分鐘只做一件事,是什麼時候?)。一心多用不只讓我們生產力下降,還影響到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此外,一心多用十分耗神。

還不只那樣呢。二〇〇九年時,克利福德.那斯(Clifford Nass)帶領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帶來重大突破的研究。47研究人員評估重度一心多用的人士處理各種任務的能力。研究假設,雖然多工最初會很耗神,時間久了,大腦的某種能力就會被訓練得更厲害。研究人員原本以為,相較於控制組,研究中的重度多工者擅長忽視不相關的資訊,得以在不同工作間有效轉換,或是較為擅長組織記憶,然而那斯表示研究人員的假設有誤。

「我們十分訝異……多工者在多工的每一個面向都表現不佳,不擅長忽略不重要的資訊,不擅長記住與組織資訊,也不擅長在不同工作之間轉換。」

還有雪上加霜的事?那斯表示:「大家會以為,一個人如果不擅長一心多用,就會不再那麼做。然而事實上,我們和多工者聊的時候,他們似乎認為自己擅長此事,覺得自己很好,再多做幾件事也沒問題。」

那斯的結論是?「我們擔心〔重度多工〕可能使人無法以清楚的方式好好思考。」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這個結論令人擔憂—尤其是想到多工(至少是嘗試多工)正好是手機鼓勵我們做的事(更別提那斯的研究在第一代iPhone問世兩年後就發表了)。此外,手機顯然因為縮短了我們維持注意力的時間,也傷害到記憶力,最後連單做一件事的能力也出現問題。
「一心多用」不只傷腦,我們其實辦不到!_img_1本文節錄自:《和手機分手的智慧》一書,凱薩琳‧普萊斯著,大塊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