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華燈初上時分。包廂內,貼身而坐的妙齡少女殷殷勸酒。「五、十、十五,喝!」有人忙著划酒拳,有人則高歌一曲「傷心酒店」。
唱到「別問我從哪裡來」這句歌詞時,某種悲情的感覺悄然浮上心頭。酒過三巡之後,有人悠悠地發起誓來:「下輩子絕對不做黑道,不要再被警察抓。」
台灣從八月底進行「治平專案」以來,經常出入大陸廈門聲色場所的人,對於類似的場景,早已司空見慣。
為了避免坐直升機去綠島,平日各霸一方的台灣角頭兄弟,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或搭七四七,或乘漁船,不約而同地演出聖經「出埃及記」另一章。
與台灣僅有一水之隔的廈門,因為地緣和語言的方便,自從九0年的「迅雷專案」(俗稱「二清專案」)以來,就一直是台灣兄弟「跑路」的熱門選擇。甚至有人曾經表示:「感謝郝院長掃黑,讓我們兄弟在廈門聚頭。」
這一波的治平專案讓許多久未見面的台灣兄弟在廈門重新齊聚一堂。先設宴接風,再到有「粉味」的地方吊吊嗓子,然後「各自帶開」,是早一步到廈門發展事業的台灣兄弟們,略盡「地主之誼」的標準步驟。
有這群「來自台灣的朋友」大力捧場,廈門幾家知名的KTV和夜總會,例如「大世界」、「東方之星」和「金色年代」,在過去一個多月,幾乎每晚都高朋滿座。
只不過,在夜夜笙歌的歡樂景象背後,某種不安的感覺總是揮之不去。不知道台灣的掃蕩行動將持續多久,歸鄉日遙遙無期,是原因之一:中共自今年四月起展開全國性「嚴打」運動,針對重大刑案採「從速、從嚴」的審理原則,取締手段比台北還猛烈,且至今絲毫沒有放鬆的跡象,台灣兄弟必須考慮「輕舉妄動」的代價。
「政治迫害」難平
「為什麼總統大選時不掃黑?」一名在治平專案展開前一天聽到風聲,急忙離開台灣的道上人士,坐在KTV包廂內大發牢騷。一旁的「公主」馬上善解人意地剝了一顆葡萄送到嘴邊,「難友」們幾乎馬上異口同聲地附和「就是說嘛!」
一名原本也是幫派分子的台商表示,他早就料到政府會掃黑。但他認為「時間表」將訂在總統選完一年後,沒想到半年不到,政府就等不及了。
「兄弟都是「拚生死」的,總統選完連「走路工」都還沒領到,就被打壓,唉!」雖然身處在震耳欲聾的音樂和忽明忽暗的燈光之中,舞台上也正上演著「火辣辣」的節目,講話的「大哥」卻顯得有些意興闌珊,彷彿已經對政治的「無常」有所領悟。
他預計得在大陸待上個半年,回台灣才安全。雖然司法當局表示掃黑工作不應該區分第幾波,第幾波,而要常態性地推展,「六個月」卻幾乎是「跑路」兄弟的共識。
至於這半年時間要怎麼打發,有親戚朋友原本就在大陣投資做生意的,還比較好解決。在大陸「舉目無親」的台灣兄弟,就得自力更生。
「大世界」KTV總經理羅國柱就表示,台灣兄弟因為人地不熟而遭歡場女子「乾洗」或「仙人跳」的例子,不勝枚舉。常有不認識的台灣兄弟登門拜訪,要求暫為代籌機票費用。羅國柱心裡有數,通常也都會盡力協助。
俗話說得好,「金窩銀窩,比不上自已的狗窩。」台灣幫派分子在被「治平專案」搞得草木皆兵、狼狽不堪之餘,幾乎口徑一致地表示這是「政治迫害」。
不過,法務部長廖正豪一再強調「證據到哪裡就辦到哪裡」,重申政府掃黑沒任何預設立場。
在一水之遙冷眼旁觀的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范希周卻不如此認為。他質疑:「什麼是黑道?」
范希周表示,如果一直無法替「黑道」下明確的定義,選擇性執法的空間就很大。
「這波掃黑可以藉機清除不聽話的派系,重新調整與其他派系的關係。」范希周推論。
雙面夾擊
台灣全力掃黑之際,大陸的「嚴打」也已經進行了大半年。中共公安擁有的職權比台灣警察大很多,隨時隨地都可以「制裁」不法行為。在大陸的台灣兄弟普遍表示,這段期間有種被「兩面夾擊」的感覺。
巧合的是,兩岸當局向黑道宣戰的時機和動機,竟然存在不少相似之處。例如,在台灣方面,儘管「反黑金」的聲浪早已震天價響,但是直到在野黨立委遭砍傷和關狗籠等事件接連爆發之後,由直升機伴奏的「綠島小夜曲」音樂才開始響起。一時間,群眾的記憶彷彿被拉回到一九八四年的「一清專案」。
至於在大陸,雖然治安日益惡化已非一朝一夕之事,卻也是等到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沛瑤在寓所遭武警闖入殺害,才正式引爆了自從一九八三年推行第一次全國性「嚴打」運動以來,再一次地毯式打擊犯罪的行動。
除了政治因素之外,以往用來懲治黑幫的相關法律即將在年底失效,似乎也帶給兩岸當局「清倉」的時間壓力。
就台灣而言,掃黑利器「檢肅流氓條例」中的部分條文,已經被大法官會議解釋為違憲,而大陸也即將於明年元旦實行經大幅修訂過的刑事訴訟法。雙方政府想在最後期限內多衝些「業績」的心理,自然不難理解。
雖然兩岸政府都在雷厲風行地打擊犯罪,台灣幫派分子仍然視大陸為「跑路天堂」之一。這種現象和中共官方態度傾向於「既往不究」,以及兩岸對於人民出人境的限制不同,都有關連。
據一名擁有「一清」案底,後來「金盆洗手」到大陸投資做生意的人士指出,台灣中南部的兄弟大多選擇廈門或鄰近其他城市為「避風港」,至於北部的兄弟則多在上海另闢天地。
一般而言,「跑路」中的兄弟都不願意沾惹是非,而且為了展現「大哥」的排場與派頭,出手都很闊綽,甚至給人「財大氣粗」的印象,因而很受當地生意人的歡迎。
「台灣兄弟都是來花錢的,根本不會想惹事。」廈門「大世界」KTV總經理羅國柱如此表示。
羅國柱進一步指出,由於台灣並未公布掃黑名單,以致於沒有兄弟知道自己是否「榜上有名」,自然也不會宣稱自已到大陸是為了「跑路」。這群「異鄉遊子」多半持續在台灣的生活方式,以吃喝玩樂打發時間。如果原本在大陸就有生意的,就當作是「考察業務」。
怎麼來,怎麼走
然而,經濟不景氣,加上在外開銷也大,當「大哥」床頭金盡時,留守在台灣的「小弟」便要設法籌款。
「錢要去哪裡弄?不用想也知道,照這樣下去,台灣治安怎麼會好?」常被歸類為具有兄弟背景的立委林明義,質疑掃黑可能引發的後遺症。
無論如何,廈門市官員表示,台灣居民到大陸消費或投資,只要不觸犯中共法律,當地政府不會主動干涉。事實上,檢視過去幾年發生在廈門的重大刑案,涉及到台灣人的部分,也只有「松聯幫」老大單志維去年四月底在「公爵」西餐廳遭人狙殺,比較讓人印象深刻。
只要還沒被限制出境,台灣幫派人士要到大陸避風頭,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大陸幫派人士到台灣來,就沒那麼方便。
一名廈門官員表示,改革開放以後,一般台灣人人境大陸都不會有什麼困難,只要有護照和身分證,就可以辦理入境。使用何種交通工具,並不在判定合法與否的考量範圍內。
廈門大學附近的「沙坡尾」,是幾個台灣船舶可以靠岸的「指定碼頭」之一。多年以來,一直有台灣人自己搭漁船或利用舢舨、「黑金剛」快艇等登陸。有人白天出發,傍晚返航,附近居民早已司空見慣。九月分來的人和船,似乎比平常多了一些,但沒人去追究是什麼原因。
大陸對台灣開的這扇門,唯一的限制是怎麼來就得怎麼走,搭船人境就不能搭機離境。不過,對於台灣幫派分子而言,這樣的待遇已經是天大的方便了。
但是,這並不代表大陸有意「窩藏」台灣黑道,而是大陸方面並沒有台灣兄弟的「案底」。兩岸持續年餘的政治僵局,也使得「金門協議」中雙邊合作打擊犯罪的宣示形同具文。
「如何從外觀上判定一個人是黑道?」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研究員林勁,提出他對於辨識台灣幫派人士的困惑。他認為,台灣如果真的有決心掃黑,應該主動要求大陸配合。
「大陸如果不願意配合,那是大陸方面的事,但是台灣起碼要先提出要求。」林勁表示。
台灣一名刑事警察局警官承認,治平專案實施以來,台灣並未將罪犯資料傳至大陸,主要是因為兩岸協商管道中斷。
事實上,即使「金門協議」日前難以落實,透過國際刑警組織,兩岸還是可以協助對方緝捕要犯到案。台灣天道盟太陽會會長吳桐潭和螢橋幫老大張真,都是經由這個管道自大陸被押解,分別經馬祖和金門返台。
刑事警察局檢肅科科長高政昇指出,治安單位比較擔心的九七後香港黑幫是否會和「大圈仔」串連來台犯案,然後是;「跑路」。至於台灣黑道接受中共資助擾亂島內治安的傳言,他表示並無此事。
假象的魄力
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充滿各種不合理的現象。首任民選總統就職以來,行政部門肅貪、掃黑的動作便層出不窮,也一直引發各種政治動機的揣測,治平專案的成敗似乎對於下屆台北市長選舉結果有重大影響,陳水扁、馬英九、廖正豪之間的三角關係,一度成為媒體炒作的熱門話題。
「郝柏村在總統選舉時,以二清專案成效為豪,國民黨主流派不是批評他忽視人權嗎?現在治平專案還不是同一套?」一名廈門官員冷冷地說。
立委林明義更直截了當地表示,用這種方式掃黑,只是政府想營造「有魄力的假象」。
一件全民理應樂觀其成的行動,竟然引起那麼多的「雜音」。掃黑的謎題,仍然有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