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為台灣少數未與海域相鄰的縣市之ㄧ,名聞遐邇的阿里山其西側山脈之山麓丘陵延伸至本市東邊,與嘉義縣分別以北邊牛稠溪、南邊八掌溪與嘉義縣成為天然界限。八掌溪發源於嘉義縣海拔1,940公尺的竹崎鄉奮起湖,於嘉義縣布袋鎮虎尾寮入海,其支流為赤蘭溪與頭前溪。早年無橋時,居民倚靠竹筏渡河,八掌溪沿岸有5處義渡口,後人於道光27年(1847年)於彌陀寺旁建造義渡碑作為紀念。
鷺橋跨浪為形容白鷺橋越過八掌溪的景緻,橫越八掌溪通往中埔鄉,1931年以水泥建橋,外觀油漆成白灰色,遠望彷彿橫空鷺陣掠水飛渡,故名「白鷺橋」,後因民國48年的87水災被洪水沖毀。
康熙56年的《諸羅縣志》中有所謂的「諸羅六景」;至民國37年由市長宓汝卓組「評定委員會」選出嘉義市新八景:「蘭潭泛月(蘭潭)」、「檜沼垂綸(眝木池)」、「彌陀晨鐘(彌陀寺)」、「康樂暮鼓(中正公園)」、「公園雨霽(嘉義公園)」、「林場風清(植物園)」、「鷺橋跨浪(軍輝橋)」、「橡苑聽鶯(博愛陸橋北)」。
由嘉義市政府興建的「八掌溪人行景觀橋」歷經一年工期將於今年底完工,橋體總長222公尺,跨河主跨徑115公尺,橋塔高約50公尺,設計為「單塔不對稱斜張橋」,橫跨嘉義縣市。市民行經國道三號八掌溪橋及市區忠義橋與軍輝橋時,皆可見高聳的白色橋塔矗立於八掌溪上,市民可伴隨著落日餘暉欣賞「鷺橋觀浪」的景緻。
同時由八掌溪右岸的景觀親水公園,也於今年7月開工,工期預估300天,以生態元素為出發點,將嘉義特有諸羅樹蛙化身為主題雕塑以及與休憩設施結合整體景觀設計。為此市府特別開放民眾參與橋體及公園命名,最後由「彌陀映月橋」及「綠映水漾」最受民眾青睞勝出。屆時民眾可由彌陀路、吳鳳南路及中埔鄉三個方向進入公園銜接景觀橋,周邊的黃花風鈴木、綠意盎然的景觀親水公園與白色橋體映襯搭配,將成為八掌溪畔極具特色的觀光與休憩亮點。
嘉義市政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