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吳政治跳脫舒適圈 專挑苦差事創造自我價值

前輩經驗談3〉京東集團大快消事業群生鮮事業部副總裁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8-07-31

瀏覽數 26,350+

吳政治跳脫舒適圈 專挑苦差事創造自我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8 / 8月號雜誌 我該不該去大陸?

1973年生、今年45歲的吳政治,現為京東集團大快消事業群生鮮事業部副總裁。2005年他西進大陸工作,他待過諾基亞中國、聯想、滴滴打車、京東集團等公司,他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大陸愈戰愈勇,步步高升?以下是他的自訴:

「跳出舒適圈」,這個詞聽起來雄心萬丈又充滿正面能量。我在大陸工作,就是多次脫離舒適圈,不斷挑戰自己、探索更多可能性的過程。

銘傳大傳系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記者,因為採訪熟識製造手機的英華達,轉換跑道做英華達的公關與品牌,一做十年,後來又去念政大AMBA。

2005年,英華達拿到大陸生產手機的特許牌照,抱著雄心壯志殺進大陸,我也跟著到內地來發展,在上海負責OKWAP品牌。

或許是戰略方向的調整,2009年英華達輕品牌重代工,我的職業生涯因此陷入最混沌的一年,OKWAP沒了,我這個品牌官如何定位?

其實我的工作沒有很動盪,長官仍然對我很好,但從此我卻覺得上班像處於安樂窩,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從?當時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去念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在人生有點困頓的一年,想看看別人怎麼經營生活與事業?

從老師上的課、同學們間的暢談,改變了我對大陸的刻板印象,發現很多不同行業的牛人,這些都是在台資企業接觸不到的。在英華達天天兩點一線,工廠到宿舍,宿舍到工廠,因此有了離開英華達的念頭。

2010年4月,我踏出舒適圈,孤身一人到北京,很快在諾基亞找到工作。到了北京,我體驗到了宇宙大爆發前的混沌。那時候感覺身邊全是機會,無論是誰,都想找你創業,人人談起項目,個個慷慨激昂。我很快就從諾基亞裸辭,創業去了。

一開始創業,做的是當時最熱門的電子商務,在京東商城開設「台灣幸福館」,把台灣的東西賣到內地。整個人很興奮,跟打了雞血(網路流行語,意指瘋狂、痴迷)一樣,樂在其中,最後被收購。

接著,我又不斷嘗試新事務,比較大的轉折是加入了滴滴打車,跨界幅度更大,但沒有不適應。踏出舒適圈,其實不是要讓自己不舒服,而是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我在滴滴一度負責新能源事業,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知識層面必須重新學習,若有疑問不會放到第二天,上百度也好,問同事也行,總之必定弄清楚。就連手機裡的App,每隔一陣子都會要求機主更新,更何況自己的專業知識?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2017年底,在中歐同班同學引薦下,我轉到京東任職,擔任副總裁,算是職涯又上了新的台階。

京東沒指定我到特定部門,讓我自己挑,我最後去生鮮事業部。我加入時已是京東上市後第三年,各方面都很成熟,要凸顯出個人的優點,一定要把自己放到一個特別困難的地方。電商賣生鮮的確是創舉,京東是大陸第一個,所以我選擇到這裡。

簡單講,強迫自己離開舒適圈,這樣才有機會鶴立雞群,因為不是鶴太高,而是雞太矮,要到雞堆裡顯示出你的腿長,千萬不要去長頸鹿的園子裡顯示出你的脖子有多短。

工時從7-11 變成「全家模式」

我之所以在陸企能夠存活下來,有三大祕訣:快速融合、帶動業務、做出成績。最基本標配是7-11: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後才從公司離開。後來變成「全家就是你家」,人就住公司了。我在京東打618大促戰役,連著一、兩個禮拜每天都「全家模式」。

身體可以很累,但精神要保持好奇心,套一句內地90後的話;「腦洞要很大。」尤其像我這種拉高公司平均年齡的人,有時想的比90後還要90後。

團隊作戰時,我向90後的小伙伴學習思惟,他們就是我們的消費者,不懂就問,不僅不恥下問,還「跪舔相問」。

追熱點要很快,像今年兩會期間一位紅衣女記者提問,一旁的藍衣女記者猛翻白眼,引爆朋友圈,京東生鮮事業部馬上就出「西紅柿跟藍莓之間的競爭」的海報。再像大陸瘋世界盃,墨西哥隊踢贏德國隊,我們立刻推出墨西哥牛油果的活動,結果一個晚上賣了10萬噸。

我過去沒有做過生鮮,正因為沒做過才有趣,正因為沒做過才要挑戰。舒適圈裡,永遠是同一頻率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勇敢脫離,愈能認識自己,發現「原來我也可以這樣!」

>>馬上看【32週年慶專題:我該不該去大陸?】完整報導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