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建築路上歷經風雨 楊士正苦撐七年漸發光

建築師西進〉赫陽建築設計創辦人

陳承璋
user

陳承璋

2018-07-31

瀏覽數 23,850+

楊士正(左)與詹佳芳未來持續在上海深耕走向國際。
楊士正(左)與詹佳芳未來持續在上海深耕走向國際。

本文出自 2018 / 8月號雜誌 我該不該去大陸?

建築師楊士正赴上海發展前三年,就操作50多個都市設計案。他認為,大陸市場與挑戰很大,台灣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與舞台。

過去十年來,上海猛力發展,從辦公大樓、大型公共建築;再到住宅小區,隨著台灣建築師出走愈多,也愈來愈看得到台灣建築師的影子。

來到鄰近虹橋機場的青埔區,一處草木扶疏的別墅社區,來自台灣的赫陽建築設計創辦人楊士正與他的合伙人詹佳芳,正等在這裡。

留美返台進事務所 案量屈指可數

眼前一棟老別墅改建案,正是他們的得意作品。打開別墅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挑高的氣派大廳,以木質風格為設計元素,簡潔沉穩,一樓處設有花藝廳,專讓女主人與朋友交流花藝,從落地窗望去,就是鮮綠盎然的庭園。

偌大的庭院,種植各式花草,清澈的水池波光粼粼,魚群在水裡優游,宛若銀絲緞圍繞著屋子,氛圍幽靜。

這棟老別墅改建,從外觀,到庭園景觀、建築結構都大幅整修,所費不貲,「這個業主歲數跟我一樣,也才40歲,這在台灣幾乎少見,難以想像,」三年前到上海的詹佳芳說。

詹佳芳畢業於美國賓州大學建築設計研究所,畢業回台,待過台灣的潘冀建築師事務所等,2008年自行開業,深感台灣建築市場蕭條,於是在2015年西進。

透過人脈介紹,她認識了2008年就前進上海的楊士正,在合作與了解後,被邀請進入團隊。

其實楊士正當年也是受限台灣建築市場萎縮才西進上海。

2003年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畢業的他,從美國回到台灣,進入潘冀事務所工作,五年時間,他歷經扎實訓練。比如他曾參與南投雲品酒店的設計案,從設計發想至完工,因考究與設計打磨,就花了六年。

在潘冀訓練下,楊士正的功夫雖得以扎根,但他更想參與都市整體設計規劃。無奈台灣土地已被開發得差不多,要有新機會,並不容易。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他苦笑說,台北市政府舉辦台北車站到華山的都市設計競賽案時,他積極參與競賽,得了第二名,「很抱歉,當初台灣就只有這個都市設計案能做,接下來就沒了!」

所以他只好辭去台灣工作,到上海闖蕩,一開始進入美國最大的建築事務所HOK「Hellmuth, Obata + Kassabaum」上海分所,負責土地開發的前期都市規劃。搭上大陸經濟起飛的列車,三年內,他就操作50多個都市設計案。

一般來說,台灣的建築設計,時常一案長跑五年、六年,但在大陸,設計體量動輒幾十萬、幾百萬平方米,市場太大,案量太多,每個案子平均僅有四到六週的時間能規劃。

楊士正常常過著工作到天亮才回家睡覺,睡兩、三個小時,又得上班。「這在台灣的環境根本難以想像,我都覺得他是神,」詹佳芳簡直不敢置信。

遇業主內部派系鬥爭 「掉進了坑」

2011年,楊士正自立門戶,沒多久就拿到統一企業的案子,一連接下十幾個案子,包括統一合肥研發園區、統一杭州研發園區等,及食品大廠佳格位於廈門的花園生產園區。

只不過,市場雖大,到大陸也非一帆風順,許多地方需要調適。例如詹佳芳初到上海,光租房子就被巨大的文化差異嚇到了。在台灣租屋,房東必須先把房子打掃乾淨,但她一進租屋處,眼前卻亂七八糟,害她徹夜打掃,隔天她氣沖沖寄了信給房東表達不滿,沒想到房東卻要她馬上搬走,還揚言提告,讓她印象深刻!

她再舉例,大陸幅員廣大,省和省之間文化差異也是天壤之別,有一次她要前往河南提案,上海人竟勸她,「你要小心在那邊被騙!」

「台灣市場小,以前是一人事務所,可是到了大市場,必須打團體戰,」詹佳芳也得改變以前在台灣的工作模式,與團隊磨出默契。

楊士正創業過程也經歷挫折。他坦言,過去就曾「掉進了坑」,因為他接的某個項目,公司傾全力準備,卻因業主內部派系鬥爭,讓此案付諸流水,公司一度縮編,讓他見識到「所謂的江湖」。

赫陽創立七年來,雖歷經風雨,不過仍堅信,上海是個寬闊舞台,可以盡情發揮,更是走向國際的跳板。

>>馬上看【32週年慶專題:我該不該去大陸?】完整報導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