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腹背受敵的台農發 能解決農業外銷困境?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18-07-24

瀏覽數 11,650+

腹背受敵的台農發 能解決農業外銷困境?
 

政黨輪替後,為了實踐小英的競選政策,在上任不到半年,105年12月,就在農委會舉行盛大的成立記者會,成立台農發股份有限公司。但這家號稱百分之百的民營公司成立近2年來,定位不明,當農產品盛產時,又常被農委會拿出來宣傳,究竟農委會與台農發,是主管機關對下屬的關係,還是合作夥伴?

台農發是農委會輔導成立的沒錯,也是國營企業台肥的子公司清算成立的,但享盡公家資源,也是不爭的事實;哪一家民營公司可以短時間內取得屏東生技園區的物流場地,可以進駐香蕉研究所,可以由農委會為其開記者會、發新聞稿,就因為有這麼多的特權,讓真正的民間企業感到不滿。

也因為這樣,當台農發真正想要尋求民間、學界專業協助時,絕大多數的企業也都會冷眼旁觀;當產銷失衡時,農政單位基層人員在外奔走、想請民間業者幫忙時,若被民間業者堵一句「不是有台農發嗎?」這有多尷尬難堪。

台農發這近兩年來腹背受敵,但這公司的困境,也是現在台灣農產品外銷的困境,政府制定政策應該回歸現實面,不是靠補貼,或是喊一個宏大的目標就能馬上做到,要真正務實地看看國際市場的現況,究竟需要什麼產品,不是盲目的鼓勵種植。

今年我國的茂谷柑,至今還有一半放在倉庫裡,直到近期已經受不了了,才全數作為果汁,舒緩庫存壓力;也許有人說,為何不外銷,但今年中國大陸的茂谷市場,早已是埃及高品質的柑橘的天下;同樣的鳳梨,今年我國鳳梨也賣了大陸許多,但大陸買更多的是東南亞菲律賓的鳳梨。

荷蘭一家公司可以影響國際的蘭花產業;國際上知名的Dole公司也早已布局全球的香蕉與鳳梨市場;連以色列也是國營企業進行產業扶植。

我國對於國際局勢的判斷,以及對國際農產品貿易的敏感、資訊蒐集極度缺乏,不是花錢補貼一些沒有效益的作物能夠解決;想要發展外銷,就是要鼓勵生產特級的高品質、國外需要的果品,若整個產業鏈都沒有接上來,會把整個農業網補貼福利制度推。

農業政策要規劃、要思考,不是急就章的喊口號畫大餅,光靠一家政府輔導的行銷公司、幾個人,開開記者會,就想反轉台灣的農業產業,把他當做農產品產銷失衡的救火隊,未免也把台灣農業想的太廉價簡單了。

本文轉載自2018.7.24「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