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榮化工(榮化)要賣了!
榮化與KKR國際投資機構22日宣布簽署股份轉換協議,KKR國際投資機構將以新台幣478億元收購榮化,待股份轉換程序完成,榮化最快就會在今年底下市。未來KKR將是最大股東並掌有絕對控股權。
外界好奇,既有管理團隊、創辦方的李謀偉家族會扮演何種角色?
此樁交易堪稱KKR在台灣極為成功之收購案。23日下午,KKR合夥人及大中華區總裁楊文鈞神情愉悅地現身接受媒體訪談。他態度從容,一一回應外界問題。
楊文鈞不諱言,心情「很爽」。多年前KKR在台灣曾試圖收購國巨,這是KKR在台投資的第二項案子。
一般人或許不熟悉KKR,它是一家擁有42年歷史的國際投資機構,管理多種資產投資類別,包括私募股權投資、能源、基礎設施、房地產、信貸和對沖基金等。
據了解,今年初KKR主動找上榮化,計畫將與榮化大股東合資成立海外子公司,再設立100%台灣子公司啟動現金收購,完成榮化私有化。
KKR強調,將與榮化既有的經營團隊合作,透過在全新與既有國際市場上尋找擴張的機會,並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以強化企業的營運平台。
外界解讀,近年台灣很久沒有國際資金投資,榮化能獲KKR青睞,凸顯其發展潛力。楊文鈞對此大表認同,他肯定榮化在產業界的地位。
成立於1965年的榮化,致力於開發熱可塑彈性體和高性能塑膠等特殊化學產品,在石化工業原料領域經營邁入53年,生產包括甲醇、溶劑、電子級化學、塑膠、高性能橡膠等產品,廣泛應用於基礎建設、醫療照護、家用、車用、紡織品、電子產品等領域。近年逐步在高附加價值的特用材料、先進材料耕耘,前景看好。
圖/楊文鈞坦言,達成這個案子的心情「很爽」。
楊文鈞定位,榮化正從地區型走向全球性企業的階段,「這是KKR的優勢。」他強調,所謂下市,不代表榮化離開台灣,「也不等於被外國人買走,」榮化總部仍會設在台北,特別是研發中心,未來包含台灣、美國,甚至東南亞,都將持續有擴廠計畫。
是否擔心高雄氣爆案的法院宣判對榮化未來發展的衝擊?
楊文鈞認為,氣爆案屬不幸事件,但案後的處理態度和反應,榮化有做出具體改進。他強調未來KKR進入後,營運安全絕對是重要議題,將用國際標準來協助管理。
此次收購榮化,楊文鈞透露,特別注重保密性,事前沒有接觸任何一家銀行,「今天接到很多銀行老朋友打來的電話,」他笑說。
放眼長期,楊文鈞不排除榮化重新整併後再重新上市。按過去經驗,重返上市時程,大概會在3~5年後。
接下來KKR在台灣,仍會積極尋找合適標的。楊文鈞透露,目前至少有3~5案子在進行中,收購目標優先鎖定市值300億以上、規模無上限的企業。他舉例,台灣許多產業都有投資價值,其中不乏家族經營的中型企業,包括精密工業、汽車零組件、通訊設備等。
楊文鈞觀察,台灣的好企業相當多,KKR會繼續在台灣挖掘更多隱形冠軍。他形容,KKR是在「拋磚引玉」,要讓其他私募股權基金被看到,多多投資台灣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產生更多雙贏。
榮化目前掌權者為第二代李謀偉,他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史丹佛大學MBA,一手將榮化從二線廠蛻變為一線大廠。今年5月高雄氣爆判決出爐,李謀偉遭判刑四年,雖還可再上訴,但想必對他內心打擊不小。
早在2014年高雄氣爆案發生前,認同「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李謀偉,本已打算退居二線,卻因氣爆案,一肩扛起善後重責。直到去年才辭去榮化董事長職位。
據悉,李謀偉即將前往國外,準備迎接孫女出生。值此家族充滿迎接新生命喜悅之際,家族事業又將如何走下去?外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