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日國民黨開十四屆四中全會,中央委員蔣孝勇抱病出席。他在會場外招待記者,就兩位蔣總統遷葬大陸的事,對黨中央的推拖拉表示不滿。在講完了正事之後,他還對負責研究移靈問題的大老們,說了一些「題外話」。他指新黨成立時,大老們曾勸他不要離開國民黨,留在黨內追求改革。可是怎麼改革呢?「你們講過什麼話嗎?屁話都沒有!」。
知識分子言談講究修辭,「屁話都沒有」頗不雅馴;而在「敬老尊賢」的社會傳統上,也稍嫌有虧禮節。不過重病在身的蔣孝勇,心情可以體諒;而且就事論事,他的話並沒有錯,那些人的確沒有講過什麼話。既無批評建議,改革何由而生?
執政黨這次全會通過「黨的再造案」,將提報於年底前召開的十五全大會。百年的大黨,而且是執政黨,要進行「再造」,是多麼嚴肅的大事!可是新聞界反應冷淡,不僅民營報紙沒有用大篇幅、用頭條地位來報導,連官營、黨營報紙在版面的安排上,似乎也只是交差了事。大家之所以如此,因為那個案子的內容,實在是了無新意,媒體也不認為他們真能「再造」出什麼來。
不管是小的「改革」,還是大的「再造」,都要有一個先決條件:知過。知過,從兩條途徑來,一是自省,一是聽諫。人的自省,需要很大克己和內視的功夫,若關照不周,還處處有盲點,所以聽諫就很重要,因為旁觀者清,而且多一個人的思慮,就多一分周到。
這幾年來,國民黨內部很少聽到不同的聲音。自「非主流」被斥退之後,不要說批評檢討了,連建議似乎都少有。這種情形,在大陸叫做「口徑一致」,在台灣叫做「一言堂」。居上位者,消極地欣賞「沒有聲音的人」,少說話、不說話就給你官做;積極地歡喜聽「說好聽的話」的人,凡勇於護主者也給你官做。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在這樣的環境裡薰陶久了,誰還
願講話?更有誰願講真話?
不過一般人可以把持不住,可以被「潛移默化」,但「大老」不行。人之能被稱為「大老」,必屬年高而位尊。年高,則經驗多,修養深,見微知著,有能力在危機來臨之前提出預警;位尊,則必權重,依權責應相符之理,對其黨、對其國都有不可迴避之責任,理應正色立朝,豈可為唯唯諾諾之輩?
「有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大老們熟讀詩書,應該知道這些話的。但是大老們也知道,一但他「有其言」,可能就「無其位」,到了這種關口,他就可能選擇不講話了。
所以,大老們的日子,並不像外界所想像的那麼風光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