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年前的三月二十四日,早上七點,是蔦屋書店創立的時刻。
在緊張的心情中,我展開了蔦屋書店的經營。
雖說開了蔦屋書店,但因為是第一次經營書店,商品的進貨並不順利。
唱片出租區的LP唱盤,因為當時唱片公司和大型唱片出租店鬧出官司的緣故,沒有批發商願意批發商品給我們,唱片行當然也不願意和我們合作。
錄影帶的部分則是日本原本就沒有廠商在做,而最重要的書籍區,儘管我們從半年前就開始拜託某大經銷商,但在開幕前夕才接到無法和我們交易的回覆。
在判斷現在和我們合作的經銷商「日販」,也會以相同的原因拒絕我們,
最後我選擇了加盟大阪屋系列書店,以加盟連鎖店的形式開店。
沒有經營過書店的我和伊藤兩人,就這樣在訝異於經營書店的各種常識(?)下,展開蔦屋書店的經營。
當時打工的店員,也是從比蔦屋書店更早成立的唱片出租兼咖哩餐廳的「LOFT」,來支援的人手。
開店的準備工作就這樣一直進行到當天早上兩點。
那晚很快回家沖個澡,早上五點又回到店裡,和伊藤兩人一起在早上七點準時開店。
書店附近有一所以橄欖球隊聞名的「啟光學園」高中,當天許多學生上學前都紛紛繞道過來看熱鬧,當我聽到他們口中發出驚呼聲時,就知道這家店一定會成功。
站在收銀台結帳,不知不覺已是中午,一大群趁午休時間上門的上班族和粉領族紛紛湧進店內。
到了下午,去鄰近近鐵百貨購物的消費者和路過的民眾也大量湧上門。
傍晚時分時,下課後的高中生更是成群而來,上班族和粉領族也都搶在回家前到店裡一探究竟。
天黑之後,賣場裡擠滿了客人,當我回過神時已是打烊時間十一點。
由於店租很貴,為了減輕租金負擔,我盡可能拉長營業時間,於是學Seven-Eleven從早上七點營業到晚上十一點。
而統計一天的營業額時,我和伊藤都大吃一驚。
打烊和結帳的工作我們都是第一次經歷,所以花了不少時間,等到忙完已是隔天早上。
雖然站了一整天,但這一天卻一下子就過完了。
腳步像做夢一樣變得輕盈自在,而且連心情也變得輕鬆起來。
當時的我什麼都沒有,只有大大的夢想。
而那實在是令人懷念的一頁青春。
2014年3月XX日
本文節錄自:《風格是一種商機》一書,增田宗昭著,天下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