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藝術大師朱銘:藝術就像修行,不斷歸零再學習

上海遠見文化高峰論壇場場精彩

陳育晟
user

陳育晟

2018-05-19

瀏覽數 24,500+

藝術大師朱銘:藝術就像修行,不斷歸零再學習
 

第一屆上海遠見文化高峰會於5月19日舉行,在下午第一場專題論壇「以當代視野,穿越時空」中,由朱銘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周功鑫先進行引言。

周功鑫表示,1983年時任台北故宮展覽組組長的她,就和當時不到50歲的藝術大師朱銘結緣。1999年她到輔仁大學創辦博物館學研究所時,朱銘知道她很辛苦,二話不說捐了價值新台幣千萬的作品,作為她的創所基金。

朱銘從雕佛像開始,1960年代開始想在雕刻風格上突破,開始思考如何建立獨特性。周功鑫以「大寫意」來形容朱銘的轉型。

藝術大師朱銘:藝術就像修行,不斷歸零再學習_img_1

周功鑫觀察,在主題上,朱銘希望靈感源源不絕,於是開啟「人間系列」,第一個作品就是太極,動作十分緩和、自然,而後他就以此為基底,創作各式各樣的作品。

太極之後,朱銘就描繪生活百態,集結成「有情人間」系列,所有他身邊的人都是創造主題。而後,朱銘在人間的大主題下任意發揮,即將發表的芭蕾系列也隸屬於此主題。

「張大千曾說過,一個成功的畫家,需要七分人事三分天,」周功鑫認為,朱銘能有今日地位,憑藉的是他的十分努力,他不只會雕刻,還會畫畫、塑陶,可說是「無所不能」。

緊接著,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暨執行長王力行和朱銘對談。

藝術大師朱銘:藝術就像修行,不斷歸零再學習_img_2

(圖/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暨執行長王力行〔左〕與藝術大師朱銘)

王力行問朱銘,如何不斷攀登藝術的高山、超越自己?

朱銘說,登高山是用腳來登,但藝術是用心來登。他強調,藝術就像是修行,只有學習不夠,不管跟哪個大師學,都只是模仿別人的想法和技術,與自己無關,「天下找不到第二個和你一樣本性和個人的人。」

因此,對朱銘而言,修行就是把過去學到的東西忘掉,但還是要學習。不學的話,不能提升智慧,只能當「素人雕刻家」,所以一定要學,學了之後再忘掉,這條路「必須要用修的,沒有人可以教你」。

王力行又接著問,朱銘從鄉土到太極系列,都很受到國際矚目,為什麼會有這種突破?

朱銘解釋,創作太極比較有限制,因為太極拳不是他創的,但還是要有太極拳的架勢,所以創作太極系列時,確實有包袱,發展空間也受到限制,2002年後就不再創作太極系列。

後來,朱銘想到可以往人間系列發展。朱銘說,人間包羅萬象,「想要怎麼做、用什麼材料都可以,等於是生活的點點滴滴,一輩子都刻不完。」

藝術大師朱銘:藝術就像修行,不斷歸零再學習_img_3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圖/上海金山區遠見人文生活空間舒適,同時能看到朱銘的雕塑作品)

藝術大師朱銘:藝術就像修行,不斷歸零再學習_img_4

(圖/遠見人文生活內的朱銘雕塑展)

緊接著第一場專題演講,由大小創意齋創辦人/酋長姚仁祿主講「美感是經濟力」。

藝術大師朱銘:藝術就像修行,不斷歸零再學習_img_5

AI(人工智慧)已成現代新顯學,各界均對其寄予厚望,但AI時代的經濟成長動能是什麼?姚仁祿給了簡單的答案:美感能力和美感自信。

姚仁祿解釋,最近看了《Life 3.0》這本書,發現AI時代機器人不僅看得比人類更多,做事速度比人類更快,記憶能力也比人類更強,人類唯有透過「美感能力」,才能立於不敗。

他以白先勇《永遠的尹雪艷》帶有濃郁情感的文字為例說明,機器人如果只是光看字面,難以理解文字間那種複雜又無奈的情感。

該怎麼建立美感能力?姚仁祿以明朝、清朝風格截然不同的家具為例,說明必須建立屬於東方的「美感自信」。

他指出,明朝家具風格簡約,具有古典秩序,但清朝家具卻繁複、充滿裝飾雕琢。歷史上明朝國力強盛,清朝卻開始走下坡,美學上也從美感自信轉變為美感迷惘。

因此,姚仁祿建議,必須從「求真」(指秩序)、「求善」(指中庸)、「美感」(指以修心、無私為核心的食衣、住、行、育、樂、應、對、進、退)交織成生活之美、生命之美,如此才能建立自身的「美感自信」。

第二場專題演講,由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主講「飲食文化、創意不息」。

藝術大師朱銘:藝術就像修行,不斷歸零再學習_img_6

「聽了那麼多文化人的演講,我現在只能滿足大家口腹之慾,」才剛帶領旗下頤宮餐廳勇奪米其林三星殊榮的盛治仁自嘲,對文化的認識很淺薄,對美食也不太懂。

他以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論點說明社會發展的階段:第一代打仗從政,是為了讓第二代的人可以學習如何建設國家,終極目的是讓第三代人可以學習音樂、美術,享受生活的美好。

因此,當愈來愈多社會邁向第三代,美食的重要性自然與日俱增。盛治仁坦言,雖然頤宮營運早有口碑,但當聽到米其林要到台灣進行評比,仍把奪星當作目標,「重點不在奪星,而在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為了迎戰米其林,頤宮從食材、進貨流程、做菜流程、上菜順序、餐具全都檢討改進。盛治仁和團隊的用心最終得到回報,頤宮成為2018年第一本台北米其林中唯一的三星餐廳。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